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915例中老年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疾病诊断情况分为5组,其中A组432例,为未检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对照组;B组89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型患者;C组94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型患者;D组175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型患者;E组125例,为宫颈癌患者。采集入选患者外周血液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水平。

结果

sTNFR Ⅰ水平A、B、C、D和E组分别为(0.869±0.243)μg/L、(1.127±0.435)μg/L、(1.164±0.471)μg/L、(1.206±0.693)μg/L和(1.836±1.216)μg/L;A组患者血清sTNFR Ⅰ水平明显低于B、C、D、E组(t=7.782、8.741、8.860和15.523,均P<0.001)。E组患者血清sTNFR Ⅰ水平明显高于B、C和D组(t=5.263、5.077和5.684,均P<0.001)。B、C和D三组间血清sTNFR 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TNFR Ⅱ水平A、B、C、D和E组分别为(1.633±0.402)μg/L、(1.872±0.526)μg/L、(1.895±0.402)μg/L、(1.946±0.604)μg/L和(3.192±1.145)μg/L;A组患者血清sTNFR Ⅱ水平明显低于B、C、D、E组(t=4.824、5.254、7.446和23.731,均P<0.001)。E组患者血清sTNFR Ⅱ水平明显高于B、C和D组(t=10.136、10.501和12.216,均P<0.001)。B、C和D三组间血清sTNFR 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具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HPV载量在女性阴道镜检测结果正常时随机活检的价值。方法于1999—2008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我国9个省份中5个城市和9个农村地区为研究场所,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08例细胞学诊断为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且HPV阳性女性为研究对象。以相对光单位与域值比值衡量HPV病毒载量,分为低载量组(286例)、中等载量组(311例)和高载量组(311例)。采用趋势性χ2检验比较
期刊
目的比较高危型HPV DNA单独检测(HPV单独检测)及与薄层液基细胞学(LBC)联合筛查对宫颈癌及宫颈高度病变(CIN2+)的筛查效果。方法在1999—200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别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国际癌症研究署等机构合作,开展了以17项人群研究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我国9个省份中5个城市和9个农村地区共计28 77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
目的了解北京市宫颈癌筛查妇女中感染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分布。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以前往北京市宫颈癌筛查机构接受宫颈癌免费筛查的35~64岁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中抽取31 091名妇女,接受妇科检查、高危HPV分型检测,其中HPV16/18型以外的其他高危型阳性者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测;HPV16/18型阳性者、宫颈细胞学检测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
期刊
目的建立小鼠脑微血管周细胞永生化模型并应用于脑血管毒物筛查研究。方法取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只,取小鼠大脑皮质,用组织分离和酶消化法培养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周细胞,逆转录病毒转染LT质粒构建永生化细胞株。采用单克隆法纯化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纯度,MTS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永生化小鼠脑微血管周细胞分别暴露于0、160、320、640、1 280、2 560 μmol/L的醋酸铅和0、
期刊
二价和四价HPV疫苗已相继在中国上市,但是对于已经感染HPV的妇女并没有治疗作用。近年来,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对肿瘤抗原的解析,针对各种抗原设计的治疗性疫苗开始了动物和人体临床试验。本文对HPV治疗性疫苗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HPV治疗性疫苗单独或与常规肿瘤治疗联合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体现了潜在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对肿瘤免疫调控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性疫苗策略的优化和改造,安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