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成语考查试题中出现一种较新型考查样式,即为题支中考查形近或义近成语能否替换的题型。这类题型无疑增加了成语知识考查容量,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复习中要适当关注高考中形近或义近成语(熟语)的考查。下面,我就介绍一些这类“形近而义异”的成语,以供同学们复习这类成语时作参考。
1.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例:在温哥华冬运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为中国冬奥代表团赢得了两枚金牌。
解析:不孚众望,不为大家所信服。贬义。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此处应用“不负众望”。
2.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例:城管队员小王虽然承认了自己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过失行为,但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解析: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为“不以为意”。
3.目不交睫,目不见睫
例:吉尔吉斯共和国发生政变后,联合国安理会委员们紧急研究解决对策,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真是到了目不见睫的地步。
解析: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此处显然应用“目不交睫”。
4.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例: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解析: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此处应用“一文不值”。
5.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例:2009年杭州发生的耸人听闻的飙车肇事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交警部门也在积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以遏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解析: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故此处应为“骇人听闻”。
6.一饭千金,一掷千金
例:有些企业家在创业成功之后,生活也变得奢侈起来,常常出入高档饭店,动辄一饭千金。
解析: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一掷千金,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故此处应为“一掷千金”。
7.一诺千金,一字千金
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一字千金。
解析: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一诺千金,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故此处应为“一诺千金”。
8.不容置疑,不容置喙
例:“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是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了“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解析:不容置喙,是不容许别人插嘴。不容置疑,是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故此处应用“不容置疑”。
9.不胜其烦,不厌其烦
例:商场的导购小姐不胜其烦地为我们介绍这款新产品的独特外观、良好性能等,令我们感到购物环境很舒适。
解析:不胜其烦,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是不怕麻烦。故此处应用“不厌其烦”。
10.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例:在处理复杂事件的过程中偶尔出了些小问题,这些本无可非议,可是出了问题不及时补救,任其演变成大的问题,就不能让人原谅了。
解析: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故此处应用“无可厚非”。
11.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例: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时代任务,不可能一挥而就。
解析:一挥而就,指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此处应用“一蹴而就”。
12.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例:高考临近了,家长们为让同学们更安心地备考,对同学们的照顾更是无所不至。
解析: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故此处应为“无微不至”。
13.目光如豆,目光如炬
例:胸无大志,目光如豆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事业的。
解析:目光如豆,形容眼光短浅,缺乏远见。目光如炬,眼光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故此处使用正确。
还有一些成语(熟语),形的相似度可能差些,但意义上却易混,也应值得注意。
14.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例:由于监管不力,这条街的小商贩们销售的商品经常是鱼龙混杂,以次充好。
解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故此处应用“鱼目混珠”。
15.清规戒律,金科玉律
例: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解析: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或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为贬义词。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中性词。故此处使用正确。
16.弹冠相庆,额手称庆
例: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解析: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中性词。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祝将有官可做,贬义词。故此处应用“额手称庆”。
17.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例:文言文的复习完全放弃对课本知识的梳理,而寄希望于从大量练习题的训练中提高成绩,这无疑是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解析: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故此处用“舍本逐末”更恰当。
18.不绝如缕,络绎不绝
例:又快到荷花节了,来白洋淀赏荷花的游客不绝如缕,整个景区一下热闹了起来。
解析: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故此处应用“络绎不绝”。
19.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例:受师资、管理、资金等因素影响,网络大学的办学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已很突出,家长和学员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了“银子”又折孩子。
解析:参差不齐,指大小、长短、水平等不一致。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故此处应用“参差不齐”。
20.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例:想通过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的办法来求得别人的尊重,无疑是缘木求鱼,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解析: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故此处使用正确。
1.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例:在温哥华冬运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为中国冬奥代表团赢得了两枚金牌。
解析:不孚众望,不为大家所信服。贬义。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此处应用“不负众望”。
2.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例:城管队员小王虽然承认了自己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过失行为,但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解析: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为“不以为意”。
3.目不交睫,目不见睫
例:吉尔吉斯共和国发生政变后,联合国安理会委员们紧急研究解决对策,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真是到了目不见睫的地步。
解析: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此处显然应用“目不交睫”。
4.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例: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解析: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此处应用“一文不值”。
5.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例:2009年杭州发生的耸人听闻的飙车肇事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交警部门也在积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以遏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解析: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故此处应为“骇人听闻”。
6.一饭千金,一掷千金
例:有些企业家在创业成功之后,生活也变得奢侈起来,常常出入高档饭店,动辄一饭千金。
解析: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一掷千金,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故此处应为“一掷千金”。
7.一诺千金,一字千金
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一字千金。
解析: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一诺千金,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故此处应为“一诺千金”。
8.不容置疑,不容置喙
例:“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是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了“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解析:不容置喙,是不容许别人插嘴。不容置疑,是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故此处应用“不容置疑”。
9.不胜其烦,不厌其烦
例:商场的导购小姐不胜其烦地为我们介绍这款新产品的独特外观、良好性能等,令我们感到购物环境很舒适。
解析:不胜其烦,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是不怕麻烦。故此处应用“不厌其烦”。
10.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例:在处理复杂事件的过程中偶尔出了些小问题,这些本无可非议,可是出了问题不及时补救,任其演变成大的问题,就不能让人原谅了。
解析: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故此处应用“无可厚非”。
11.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例: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时代任务,不可能一挥而就。
解析:一挥而就,指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此处应用“一蹴而就”。
12.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例:高考临近了,家长们为让同学们更安心地备考,对同学们的照顾更是无所不至。
解析: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故此处应为“无微不至”。
13.目光如豆,目光如炬
例:胸无大志,目光如豆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事业的。
解析:目光如豆,形容眼光短浅,缺乏远见。目光如炬,眼光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故此处使用正确。
还有一些成语(熟语),形的相似度可能差些,但意义上却易混,也应值得注意。
14.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例:由于监管不力,这条街的小商贩们销售的商品经常是鱼龙混杂,以次充好。
解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故此处应用“鱼目混珠”。
15.清规戒律,金科玉律
例: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解析: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或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为贬义词。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中性词。故此处使用正确。
16.弹冠相庆,额手称庆
例: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解析: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中性词。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祝将有官可做,贬义词。故此处应用“额手称庆”。
17.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例:文言文的复习完全放弃对课本知识的梳理,而寄希望于从大量练习题的训练中提高成绩,这无疑是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解析: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故此处用“舍本逐末”更恰当。
18.不绝如缕,络绎不绝
例:又快到荷花节了,来白洋淀赏荷花的游客不绝如缕,整个景区一下热闹了起来。
解析: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故此处应用“络绎不绝”。
19.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例:受师资、管理、资金等因素影响,网络大学的办学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已很突出,家长和学员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了“银子”又折孩子。
解析:参差不齐,指大小、长短、水平等不一致。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故此处应用“参差不齐”。
20.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例:想通过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的办法来求得别人的尊重,无疑是缘木求鱼,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解析: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故此处使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