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是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前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品种推陈出新速度不断加快,品种多、乱、杂,质量良莠不齐,对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造成了一些影响,也对新品种试验示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步伐,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优良品种的需要,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主要做法与成效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西部,现有耕地32.6万亩,人均2.7亩,山旱地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近年来,县种子管理站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展示和推广工作,着力引导农民选用种植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良种良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1主要做法
1.1.1及早引进品种,多年多点试验。农作物良种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推广之前必须通过多年多点引种试验,才能充分了解其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为此,我站主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农技中心、长武县农技中心等科研育种单位和省、市种子管理站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将适宜我县种植的新选育的小麦、玉米新品系和省市引进的新优已审定品种及早引进我县,并安排品种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表现优良的新品种,为新品种推广打下了基础。
1.1.2完善推广体系,展示示范良种。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对示范推广品种和表现好的苗头品种安排集中展示示范,并邀请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企业、种植大户和周边农民进行现场观摩。目前,我站每年种植小麦新品种展示5亩,展示品种10-12个,小麦新品种示范4亩,示范新品种2个,种植玉米新品种展示10亩,展示品种15-20个,玉米新品种示范12亩,示范新品种6个。同时,我站还大力鼓励支持县域内农技推广单位、种子企业参与新品种展示示范。每年组织召开市县两级多场次小麦、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参加观摩的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直观地了解了展示示范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水平等农艺性状,亲眼目睹各品种的优劣,从而放心地选择适合各自需要的优良品种,扩大了新品种的影响面,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1.2取得成效
1.2.1形成了当家品种,改观了多乱杂现象。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县小麦、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基本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都有不同的主推品种。现阶段,我县小麦品种数量基本控制在4-6个,以长旱58、西农928、长武521等3个品种为主推品种,主推品种面积超过90%。玉米品种数量基本控制在12-15个,以正大12、郑单958、榆单九号、陕单2001等4个品种为主推品种,主推品种面积超过60%。彻底改变了过去小麦10几个品种、玉米30几个品种的多、乱、杂现象,突出了主推品种。目前,我县新品种引进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由原来的10年左右缩短为现在的5-6年。
1.2.2提高了生产水平,实现了粮食九连丰。良种只有配套良法,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增产潜力。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大幅提升了我县粮食生产水平。小麦亩产由1949年的84.7公斤提高到2012年的216公斤,2012年玉米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53.8公斤,最高亩产超过了1000公斤,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从2004-2012年,粮食连续九年获得丰收,创造了千阳县的历史新高,良种功不可没。
2 存在问题
2.1品种征集困难,展示示范工作滞后。一是我县属于山旱地,品种本来就少,加之山、川、塬三种生态类型齐备,更增加了品种征集的难度。二是提供的示范种子数量太少,大多种植2、3分地,最多的也只能种植1亩左右,不能充分展示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三是在实际工作中,除县种子管理站每年建立1-2处展示田外,各镇、村都没有新品种展示田,影响了群众观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滞后,是导致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慢的关键。
2.2 体系不够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的渠道不畅通。镇农技站划归各镇以后,人员全部转行从事行政管理或维稳,地方被挪用或变卖,农资经营被承包给个体户,农技服务工作无人管。二是技术人才缺乏和断层。现有人员比例失调,年龄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由于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几乎全为“三八”“六0”部队,对农业科技的接受程度低,严重影响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3 建议措施
3.1健全网络,构建良种推广体系。一是整合种子、农技、农机等单位的项目资源,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田间试验条件,建成一个设施齐全、设备一流、环境优美、高标准、上档次、上规模的农作物品种示范园。二是培育职业农民。重点培养一批科技推广实用人才和乡土技术人员。引导并鼓励高素质的农民向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職业农民方向发展。
3.2 规范管理,加强品种示范展示。一是规范新品种展示示范。继续开展全市新品种展示示范,将新品种示范与展示分开,增加示范种子数量,由市站统一组织实施,各县区种子站负责本县展示示范田的种植和管理。实行“五统一”,统一确定品种、统一提供种子、统一实施方案、统一调查标准和统一汇总总结,提高新品种示范水平,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据。二是加强镇级展示示范点建设。每镇建立1个新品种展示示范点,每年安排展示示范适合本镇推广的作物优良品种5-10个,补齐镇级展示示范短板。积极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新品种的大面积示范,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千阳县种子管理站)
1 主要做法与成效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西部,现有耕地32.6万亩,人均2.7亩,山旱地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近年来,县种子管理站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展示和推广工作,着力引导农民选用种植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良种良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1主要做法
1.1.1及早引进品种,多年多点试验。农作物良种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推广之前必须通过多年多点引种试验,才能充分了解其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为此,我站主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农技中心、长武县农技中心等科研育种单位和省、市种子管理站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将适宜我县种植的新选育的小麦、玉米新品系和省市引进的新优已审定品种及早引进我县,并安排品种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表现优良的新品种,为新品种推广打下了基础。
1.1.2完善推广体系,展示示范良种。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对示范推广品种和表现好的苗头品种安排集中展示示范,并邀请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企业、种植大户和周边农民进行现场观摩。目前,我站每年种植小麦新品种展示5亩,展示品种10-12个,小麦新品种示范4亩,示范新品种2个,种植玉米新品种展示10亩,展示品种15-20个,玉米新品种示范12亩,示范新品种6个。同时,我站还大力鼓励支持县域内农技推广单位、种子企业参与新品种展示示范。每年组织召开市县两级多场次小麦、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参加观摩的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直观地了解了展示示范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水平等农艺性状,亲眼目睹各品种的优劣,从而放心地选择适合各自需要的优良品种,扩大了新品种的影响面,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1.2取得成效
1.2.1形成了当家品种,改观了多乱杂现象。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县小麦、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基本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都有不同的主推品种。现阶段,我县小麦品种数量基本控制在4-6个,以长旱58、西农928、长武521等3个品种为主推品种,主推品种面积超过90%。玉米品种数量基本控制在12-15个,以正大12、郑单958、榆单九号、陕单2001等4个品种为主推品种,主推品种面积超过60%。彻底改变了过去小麦10几个品种、玉米30几个品种的多、乱、杂现象,突出了主推品种。目前,我县新品种引进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由原来的10年左右缩短为现在的5-6年。
1.2.2提高了生产水平,实现了粮食九连丰。良种只有配套良法,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增产潜力。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大幅提升了我县粮食生产水平。小麦亩产由1949年的84.7公斤提高到2012年的216公斤,2012年玉米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53.8公斤,最高亩产超过了1000公斤,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从2004-2012年,粮食连续九年获得丰收,创造了千阳县的历史新高,良种功不可没。
2 存在问题
2.1品种征集困难,展示示范工作滞后。一是我县属于山旱地,品种本来就少,加之山、川、塬三种生态类型齐备,更增加了品种征集的难度。二是提供的示范种子数量太少,大多种植2、3分地,最多的也只能种植1亩左右,不能充分展示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三是在实际工作中,除县种子管理站每年建立1-2处展示田外,各镇、村都没有新品种展示田,影响了群众观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滞后,是导致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慢的关键。
2.2 体系不够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的渠道不畅通。镇农技站划归各镇以后,人员全部转行从事行政管理或维稳,地方被挪用或变卖,农资经营被承包给个体户,农技服务工作无人管。二是技术人才缺乏和断层。现有人员比例失调,年龄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由于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几乎全为“三八”“六0”部队,对农业科技的接受程度低,严重影响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3 建议措施
3.1健全网络,构建良种推广体系。一是整合种子、农技、农机等单位的项目资源,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田间试验条件,建成一个设施齐全、设备一流、环境优美、高标准、上档次、上规模的农作物品种示范园。二是培育职业农民。重点培养一批科技推广实用人才和乡土技术人员。引导并鼓励高素质的农民向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職业农民方向发展。
3.2 规范管理,加强品种示范展示。一是规范新品种展示示范。继续开展全市新品种展示示范,将新品种示范与展示分开,增加示范种子数量,由市站统一组织实施,各县区种子站负责本县展示示范田的种植和管理。实行“五统一”,统一确定品种、统一提供种子、统一实施方案、统一调查标准和统一汇总总结,提高新品种示范水平,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据。二是加强镇级展示示范点建设。每镇建立1个新品种展示示范点,每年安排展示示范适合本镇推广的作物优良品种5-10个,补齐镇级展示示范短板。积极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新品种的大面积示范,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千阳县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