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angp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今天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容易忽略了诗歌的朗读教学,削减学生诵读的时间,使学生无法读出古典诗歌的意韵,失去感悟中华语言魅力的良机。针对此种现象,作者从三个方面浅谈诗歌朗读教学方面的看法与做法:一、重视朗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作用,二、学诗须先提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三、准确把握好古典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关键词】诗歌教学 朗读 韵律 节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96-02
  一、重视朗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的文字富于音韵美。中国的诗词歌赋有其独特的节律与音韵美感的。诗人正是通过那些富于节奏感、音韵美的字词来组构意象,塑造意境,去传情达意的。而读者也正是在诗句抑扬顿挫、高低快慢,徐疾急缓的节奏韵律中,体会出诗歌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进而品味出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来。所以学诗一定要会读诗,而且要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来,这样你才能体会到诗歌独特的美感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朗读的过程中,需要调动眼、口、耳、大脑相互配合运作,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大脑形成有效刺激,增强记忆,加深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此,古典诗歌教学也一定要重视诵读的教学。
  二、学诗须先提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
  诗歌诵读是如此必要,那么如何去吸引学生进行诗歌诵读,提起他们的朗读兴趣,读出其中的韵律美呢?
  (一)设置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内心相应的生活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王维的《山居秋暝》时,笔者先播放一段古琴演奏的曲段,带引学生进入清心平和的氛围里。之后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的记忆和相应的生活体验轻声诵读,同时在头脑中想象构造出一幅幽静美好的山林图景。清秋日暮时的山间,新雨过后,明月照林,溪水流动;浣女归来、渔舟穿行在莲池中,空寂中透出几分喧闹,但仍不失清幽。想象此画,犹如置身此景。学生初步领悟诗人的平和恬淡的情感,从而进一步理解诗人向往归隐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再加上优雅的韵律,更增添了美的意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把握好诗歌节奏韵律的基础,是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前提。如乐府《将进酒》,语句整散参差错落,节奏多变,情感炽烈,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豪放浪漫的风格。诗中多变的韵律映衬着诗歌激越动荡的情感,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大鼓激奏的动感,给人以豪迈雄浑的感受。学生在反复准确诵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着诗歌语言的美妙,也就愿意去读诗了。
  (三)通过范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
  教师的范读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能引领学生感悟到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现的情感,领略到诗歌语言的美妙。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就写道:“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因此老师在诗歌教学当中,应注意通过范读来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
  如《蜀道难》诗句发语突兀,大起大落,感情变化巨大,作者在句式上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七言等,使节奏的疾徐变化与感情的起伏跳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找准韵脚,确定节拍。并组织多种诵读的形式,或自读,或对读,或小组读。再之后笔者便示范诵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在背诵过程中的对诗歌情感的处理与表现。如诗歌开头一句,“噫吁唏”须一气读出,表现出世人的惊叹。“危乎高哉”,“危”“高”重读,“乎”“哉”语音延长些,表明蜀道之险,非同一般。透过诗句的反复诵读,学生便较为容易地体会到诗人李白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风格。
  示范完后,就让学生也带着感情模仿着去诵读。在自由读过程中,允许学生带着个人的理解与情感体验,对诗歌诵读作新的处理。
  教师也可用录音机播放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之后自己模仿、揣摩着去读。
  当学生按照要求诵读了两遍后,情绪就被拨动起来了,后面的内容赏析环节也就顺理成章的开展了。
  三、准确把握好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把握好诗歌的节奏韵律,学生就有可能体验到诗人所要表现的情感。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一特点来进行。
  (一)在诗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
  什么是诗歌的节奏?节奏专指语句的长短,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语音的轻重,按相应的内容有规律地相间交替回环往复的组合形式。
  通过诵读,了解古典诗句停顿的特点,使学生体会古典诗歌的音韵美。学生掌握了古典诗歌的音韵节奏后,就可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当读得朗朗上口之时,背诵和记忆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就为后面的诗歌鉴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笔者从诗句音节入手,要求学生先给诗歌划分节奏,后再诵读。
  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应按二/一/二的节奏诵读,但有时也有一些变化,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则是二/二/一的节奏来诵读的。划分节奏,有时也要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而对近体诗,因其形式固定,格律严密,讲求对仗工整,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们的节奏变化比较有规律。如五绝的话,就是二二一或二一二,要不就是三二或二三等。接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把官场视为“尘网”,说自己误落其中,好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语速平缓,语气稍有懊悔意。“开荒”以下十二句,诗人着重描写了洁净、幽美的田园景色,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因此读时语速可快些,节奏则变成了二一二和二二一,流露出喜悦的心情。最后两句,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达了他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憎恶之情。这是点睛之笔。诗句的节奏也换成了二二一和二一二,语音上扬,“复”字可读得拖长一点,语速由稍快变回平和,充分表达了诗人决意归隐田园的心志。   (二)在诗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
  什么是诗歌的韵律?韵律一方面指诗歌的押韵,另一方面指贯穿全篇的内在旋律。文字的平仄排列,音韵高低错落,有轻有重,形成优美和谐的音调,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同时诗歌的内容充满诗情画意和深蕴人生哲思,仿佛是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达到了和谐与美的统一境界。
  如朗读课文《将进酒》时,笔者就先提示学生:首先要找出诗中押韵的地方,其次,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与情感变化来定高低快慢与轻重。
  该诗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感情的大起大落。诵读时应依据诗人感情的起落来选择不同的节奏韵律。诗开头语调高昂,语速稍缓,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不可阻挡的感觉。“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由眼前景想到人生,“悲白发”的“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宇宙人生都写到了,境界极其宏大,应读得慷慨激越,但又带有悲怆的韵味。“人生”两句由“悲”转“欢”“乐”,情感渐趋狂放。“莫使金樽空对月”用双重否定句式来表达,语气更强烈,狂放不羁的个性更突出。“天生我材必有用”显示出诗人强烈的自信,要读得掷地有声。“会须一饮三百杯”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举杯劝饮读得热情自然,当中稍有狂放不羁的意味,节奏稍快。“钟鼓”二句是全诗的主旨,抒写诗人愤激之情。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古来”两句是愤慨之句,用强音重读。“惟有饮者留其名”,曹植与诗人皆是有才难展不凡之人,故应读得悲而不伤,略带高傲豪放之气。“古来圣贤皆寂寞”,有感慨之叹,语调可较前放低些,语速平缓,而下句则又低重转向高,表现诗人放纵不羁、恃才傲物的个性,语速也由平缓转向稍快,宜重读。“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稍缓,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连着快读,“与尔同销万古愁”按二二三节奏读,速度稍放慢,“销”字重读,“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可拖长语调。狂放纵酒是为销愁,狂放的程度恰恰表现了愁苦的深度。
  当学生开始有感情地诵读,诵读过程中伴随着内心情感的涌动,展开奇妙的想象,体味意蕴丰富的语句时,自然就进到诗歌的意境中来。
  总之,古典诗歌教学的要点在于反复诵读,让学生形成诵读的习惯,在朗朗读书声的伴随下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翠红.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诗歌教学)[EB/OL].(2007-4-29).http://www.yuwen888.com/Article/Class64/6526.html
  【作者简介】刘静,梧州市第七中学教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职研究生。
  (责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摘 要】探讨利用中职技能大赛推动中职教学的四方面对策:借助技能大赛调动专业设置、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及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中职技能大赛 推动 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B-0023-02  近几年来,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开展得有声有色,各学校纷纷把主要精力投入技能大赛中,借助技
期刊
【摘 要】当一些学生完成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角色转变后,往往感觉作文仿佛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拦在面前。本文就当前高中生写作所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五种方法帮助学生们跨过写作这道坎,轻松应对高中作文。  【关键词】高中作文 快速进入 写作状态  【中图分类号】 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B-0092-02  中学生作文的具体标准在《语文课程标谁》中是这样
期刊
【摘 要】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针纺创意手办社”为例,提出将专业性学生社团的活动与第一课堂相结合、与技能竞赛相结合、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开展活动,为专业性学生社团搭建能力实践平台、成果展示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使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性学生社团 三结合 三平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B-0006-02  近年来,专业性
期刊
【摘 要】辨析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特色高中等概念,阐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广西特色高中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普通高中 称谓 转型 发展 特色高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06-03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如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特色高中等,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高中教育的现实需求
期刊
【摘 要】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把高考引入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设计恰当的的教学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练习中提高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三为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72-03  课改春风催生了学校的高效课堂。自从实行“农村中学高效课堂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分析了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广西鑫华通科技有限公司的“521”合作模式以及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合作实施方案,总结了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的经验并进行思考。  【关键字】“521”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冠名班 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08-03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问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为教育系统的职能部门,应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从发挥好部门职能、履行好岗位职责做起,实实在在地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部门职能 公平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16-02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期刊
【摘 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提出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足点,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以拓展青少年德育实践活动内容为切入点,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升德育管理水平为支撑点,不断提升青少年成长工作平台。  【关键词】青少年 德育 创新 全面发展 全面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 要】阐述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现状,提出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创设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注重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育人能力;增强自主意识,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动力,从而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中职学校 青年教师 培养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
期刊
【摘 要】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为例,阐述准企业管理环境条件建设的内涵,分别从教师技师化、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化、教学内容项目化以及实验教学准企业化四个方面探讨准企业管理环境条件的建设。  【关键词】中职 建筑材料检测课程 准企业管理环境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28-02  建筑材料检测是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土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