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对他们发病的原因以及治疗的主要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围产的原因,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新生儿出现感染的原因等等。对新生儿进行蓝光的照射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式。结论 加强产妇在围产期的保健工作,提高妇产科的接生技术,在新生儿发病的在其结合相关发病的原因进行以蓝光照射为主导的综合性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原因;治疗方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06-01
新生儿在产后出现的高胆红素血症是近几年来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病因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观察和治疗,就会产生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样的并发症[1],不仅会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威胁,而且还会造成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出现一定的后遗症,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选取了9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以及治疗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新生儿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的有7例,位于2500g-4000g的有79例,大于4000g的有4例;其中进行阴道分娩的有67例,进行剖宫产的有23例。所有新生儿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首要选择进行蓝光照射,同时为新生儿口服茵栀黄以及苯巴比妥等药物,进行白蛋白的静脉输入以及进行换血的疗法,同时对原发病进行一定治疗[2]。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所得的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黄疸的出现时间 日龄小于13天的新生儿患者中,出现黄疸的有73例,占到81.11%,其中小于3天出现的新生儿有9例,3天-7天出现的有57例,8天-13天出现的有7例,13天以上出现的运输11例,时间不明的有6例。所有的新生儿患者都为间接性胆红素出现增高的现象,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在90例新生儿患者中,病因主要是由于围产的因素,共有34例,占据37.78%。其中,出现宫内窘迫现象的新生儿有14例,出现胎膜早破现象的新生儿有5例,出现头颅血肿现象的新生儿有3例,运用产钳进行助产的新生儿有4例,出现胎头吸引现象的新生儿有4例,其他情况的新生儿有4例;占据第二位的病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共有23例,占据25.56%;占据第三位的病因为感染性的因素,共有20例,占据22.22%,其中,出现肺炎的新生儿有7例,出现肝炎的新生儿有5例,出现脐炎的新生儿有4例,出现疱疹的新生儿有3例,出现腹泻的新生儿有1例。除此之外,出现ABO的血型不合性溶血病的新生儿有9例,占据10.00%,其他因素有4例,占据4.4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新生儿患者进行蓝光照射后褪黄的时间 在90例新生儿患者中,褪黄的时间小于3天的新生儿患者有11例,位于3天-7天的新生儿患者有61例,位于7天-14天的新生儿患者有9例,大于14天的新生儿患者有4例,平均时间为5.21天。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出现胆红素的代谢紊乱现象通常是由于较多因素造成的,诊断条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其发病的原因也有着差异。据本次的调查发现,黄疸出现的日龄小于13天的新生儿患者73例,占到81.11%,然而于3天-7天出现的有57例,这表明了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发时间为出生后的3天-7天,然而这一段时间正好有事生理性的黄疸时期,所以要对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出现黄染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对血清中胆红素数值的变化进行监测。本次调查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围产的因素,尤其以胎膜的早破现象和宫内窘迫的现象为主,这表明胎儿在宫内出现的缺氧现象为发病主要的原因。因此要想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就要防止胎儿出现缺氧的状况。
对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法,其简便易行,配合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有着显著地效果。综上所述,加强产妇围产期的保健,防止胎儿出现缺氧的状况以及防止新生儿的感染状况,并使用蓝光照射的方式辅助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胜玲,等.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6,10(17):45-47.
[2] 夏洁,等.1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及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07(06):51-52.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原因;治疗方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06-01
新生儿在产后出现的高胆红素血症是近几年来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病因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观察和治疗,就会产生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样的并发症[1],不仅会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威胁,而且还会造成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出现一定的后遗症,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选取了9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以及治疗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新生儿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的有7例,位于2500g-4000g的有79例,大于4000g的有4例;其中进行阴道分娩的有67例,进行剖宫产的有23例。所有新生儿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首要选择进行蓝光照射,同时为新生儿口服茵栀黄以及苯巴比妥等药物,进行白蛋白的静脉输入以及进行换血的疗法,同时对原发病进行一定治疗[2]。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所得的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黄疸的出现时间 日龄小于13天的新生儿患者中,出现黄疸的有73例,占到81.11%,其中小于3天出现的新生儿有9例,3天-7天出现的有57例,8天-13天出现的有7例,13天以上出现的运输11例,时间不明的有6例。所有的新生儿患者都为间接性胆红素出现增高的现象,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在90例新生儿患者中,病因主要是由于围产的因素,共有34例,占据37.78%。其中,出现宫内窘迫现象的新生儿有14例,出现胎膜早破现象的新生儿有5例,出现头颅血肿现象的新生儿有3例,运用产钳进行助产的新生儿有4例,出现胎头吸引现象的新生儿有4例,其他情况的新生儿有4例;占据第二位的病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共有23例,占据25.56%;占据第三位的病因为感染性的因素,共有20例,占据22.22%,其中,出现肺炎的新生儿有7例,出现肝炎的新生儿有5例,出现脐炎的新生儿有4例,出现疱疹的新生儿有3例,出现腹泻的新生儿有1例。除此之外,出现ABO的血型不合性溶血病的新生儿有9例,占据10.00%,其他因素有4例,占据4.4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新生儿患者进行蓝光照射后褪黄的时间 在90例新生儿患者中,褪黄的时间小于3天的新生儿患者有11例,位于3天-7天的新生儿患者有61例,位于7天-14天的新生儿患者有9例,大于14天的新生儿患者有4例,平均时间为5.21天。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出现胆红素的代谢紊乱现象通常是由于较多因素造成的,诊断条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其发病的原因也有着差异。据本次的调查发现,黄疸出现的日龄小于13天的新生儿患者73例,占到81.11%,然而于3天-7天出现的有57例,这表明了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发时间为出生后的3天-7天,然而这一段时间正好有事生理性的黄疸时期,所以要对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出现黄染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对血清中胆红素数值的变化进行监测。本次调查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围产的因素,尤其以胎膜的早破现象和宫内窘迫的现象为主,这表明胎儿在宫内出现的缺氧现象为发病主要的原因。因此要想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就要防止胎儿出现缺氧的状况。
对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法,其简便易行,配合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有着显著地效果。综上所述,加强产妇围产期的保健,防止胎儿出现缺氧的状况以及防止新生儿的感染状况,并使用蓝光照射的方式辅助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胜玲,等.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6,10(17):45-47.
[2] 夏洁,等.1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及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07(0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