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团结 自强不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建校十多年中,回顾这段历史,这是自力更生、不断进步,是奋发进取、艰苦创业。在创业历程中师生共同建立形成了以“诚信、团结、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它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应加以珍惜维护,使之发扬光大,成为学校的灵魂和旗帜,成为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力量。
  一、诚信
  诚信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美德。
  “诚者,真也。”不欺,不假。《辞海》对诚信的释义是:“言行思想一致,不虚假。”我校担负着为金融事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学校不是单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而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园地。所以我们将“诚信”作为教书育人的第一位。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具有诚信的品德,不但使学生终生受益,更是学校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责任。
  依《说文解字》所解,诚为信,信为诚,二者同义。再试解之,不欺谓诚,故诚与真相类,有真诚、诚实之意,即现在所言,思想与言行一致,不虚假。人言为信,是故凡人所言,必要让人相信。为何相信?信者诚也,即言语真实也,信为凭据也。不自欺,不欺人。故曰言而有信,人要守信。以今理解,诚信即为诚实守信之综合,均含真实之意。
  个人失信,害在数人,社会失信,则人人自危。没有了诚信,任何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每年我校举行诚信演讲比赛,营造“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受损;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文化氛围。
  为何首倡诚信二字?诚、信本为儒家之传统,但当今市场经济进程中,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往往见利忘义,虚假、失信,时有发生,大则扰乱社会秩序,小则破坏团体亲朋好友关系,信任危机,阻碍和影响社会组织关系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因此,倡导诚信,就是要从我做起,在集体中,提倡、营造一种言语真实、真心诚意,互相值得信赖的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让传统的道德力量在现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与党中央实施的《公民道德纲要》精神完全一致。
  二、团结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事业成功发展的前提。
  圆形为团,解不开为结,故用力量将绳索打结成圆形即为团结。此为名词,但在实际使用中,团结则为名词动用,引申为使之聚合。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即目标、力量、结合三者具,方为团结。学校为了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这一目标,需要用一种力量将培养者与被培养者共同结合起来。在学校这一团体中,有老师无学生,有学生无老师,亦不成其为学校,更进一步则有领导无群众,有群众无领导,亦不成其为学校,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故只有团结起来,将这种力量凝聚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共同完成和实现我们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同社会协调发展。发扬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出使,拧成一股绳。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出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广大师生员工需要通力合作,集思广益,紧紧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同心同德,携手并进,共同进步。
  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职业分工的明细化,作为个人也越来越走向专业而缺乏综合性,因此,必须加强协作。只有依靠团队,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实现集体的理想。
  三、自强不息
  《周易·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为阳为天为刚,故曰:天行健。强者,弓有力也,引申为努力、顽强;息者,停止。合而视之:自强不息即为自己努力向上,不懈怠。人生于世,必努力,必向上,方为君子。君子者,德行高尚之人之称谓也。孟子以为:人之初,性本善。发展仁义礼智,即可为君子。而荀子以为人之初,性本恶,但人有智,能仁义法智,可以为善,可以为君子。故其《劝学》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亦为自强不息之另一解。国学大师张岱年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就在于有自强不息之精神,是故,自强不息,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因此,无论古人、今人,皆倡导“自强不息”,旨在强调人生于社会,不论环境如何,必须时时努力,不可松懈,即强调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例如每年我校举行“诚信板报宣传”,使我校师生以“自强不息”作为精神支柱,树立起奋发图强,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总上,八字校训,以古衡之,源于传统,以今视之,又有新意,体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现代理念。在中职学校内,要倡导一种校园文化精神,营造一种人与人之间真心诚意、值得信赖的和谐生态环境,树立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能顽强奋斗,努力向上,并在任何环境中,都勇往直前,永不停息。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敏锐而正确的直接感受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久而久之,学生在大声朗读和背诵英语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克服障碍,模仿听读,领悟语感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只有在有声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伦敦奥运会,有两阵风从头刮到了尾。一个是申诉改判风,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德国等代表团由于不满裁判判罚都提出过申诉;另一个是误判风,乒乓球女单决赛中,主裁判对丁宁的误判;体操吊环比赛中,裁判对陈一冰的误判,将到手的金牌转送给了巴西选手,陈一冰无缘完美退役。  在伦敦奥运会男子跳水10米台决赛中,发生了令人吐槽的一幕。对于英国当红小生戴利,东道主似乎铁了心要给他一块金牌。决赛的第一跳,本土作战的戴利
[摘 要]主要通过对高一、高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调查对比,结合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管理的角度加以探究和指导,并制定班级自主学习时间分配表,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进行量化规定,但这只是抛砖引玉的指导,希望学生以此为依据,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时间分配,合理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表。  [关键词]自主学习时间 学习秘籍 管理表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构建美妙课堂重点围绕“原因与目的”“内涵与价值”“构建与实施”三个方面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中发现:美妙课堂就是要凸显“真、善、美”,立足“三优化”,紧扣“有效问题、互动对话、批判质疑”,提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美妙课堂;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中圖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6-0001-03  我校
写作,是一个人语言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把文章写得又快又好,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每个中学生都渴望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写作呢?我认为: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兴趣是引导学生写作的动机,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动机呢?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    1.命题时注重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  中学生的内心情感是丰富的,而且他们大多敏感自信,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是情感的营造者,是态度的表现者,是价值观的升华者,是整个过程的调控者。运用史实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必须考虑创设历史情境,展现历史事实,让学生穿梭历史时空,感受历史的脉动,在“随风潜入、润物无声”中完成情感教育,摆脱教师的空洞教育。  一、在雄壮的音乐声中感受爱国之情  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音乐创设情境,歌曲展现历史,对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如皋教育人在新课改大潮中且行且思,创造出一个相对科学的、系统的、具有区域本土特色的课改新方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就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以师生学习活动为载体,以任务、问题设计
这个夏天,万众瞩目的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英国是现代体育的鼻祖,无数奥运迷都曾深信伦敦这座城市一定能带来一场完美的体育盛宴,但是,自奥运开幕以来,奥组委出现的低级失误以及层出不穷的错误判罚却给伦敦奥运会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众所周知,英国人一向以幽默著称,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憨豆先生的滑稽表演更是佐证了这一点。适当的搞怪可以缓解压抑的气氛,可是对于如此重大的赛事,英国人却把自己的长处用错了
作 者 文 章 期数/页码A  艾 恺 天意从来高难问 3/77B  八百谷晃义 关于日本的“高中生”与“高校生” 5/175  白谦慎 E数据时代稿本文献整理的必要性 12/71  包刚升 民主的阴暗面? 8/52C  常利兵 史料何以成为思想利器?5/114  陈彩虹 上帝、数据和故事 10/12  陈方正 钱穆离开新亚的一段公案12/25  陈福康 也谈钱玄同的晚节 4/167  陈建华 数
〔关键词〕高中生;丧失;心理援助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4-0050-02  一、课题来源  做学校心理工作二十余年,我接待过千百位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很多的面孔都不再记得,但他们的哭泣和哀伤仿佛刚刚发生,这些情绪似乎都指向一个背景——生命历程中的丧失。  豆蔻年华的高中生,经历了十几年的生命之旅,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丧失事件?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