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以一名小说家的身份来到耶路撒冷。而小说家,正是所谓的职业谎言制造者。
  当然,不只小说家会说谎。众所周知,政治人物也会说谎。外交官、将军、二手车业务员、屠夫和建筑师亦不例外。但是小说家的谎言和其他人不同。没有人会责怪小说家说谎不道德。相反地,小说家愈努力说谎,把谎言说得愈大愈好,大众和评论家反而愈赞赏他。
  为什么?
  我的答案是:藉由高超的谎言,也就是创作出几可乱真的小说情节,小说家才能将真相带到新的地方,也才能赋予它新的光辉。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几乎无法掌握真相,也无法精准地描绘真相。因此,必须把真相从藏匿处挖掘出来,转化到另一个虚构的时空,用虚构的形式来表达。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清楚知道,真相就在我们心中的某处。这是小说家编造好谎言的必要条件。
  今天,我不打算说谎。我会尽可能地诚实。我在一年之中只有几天不会说谎,今天刚好就是其中之一。
  请容我告诉你们真相。
  在日本,许多人建议我不要来这里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甚至有人警告我,如果我坚持前来,他们会联合抵制我的小说。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加沙正在发生的激烈战斗。
  根据联合国调查,在被封锁的加沙城内,已经有超过千人丧生,许多人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孩童和老人。
  我收到获奖通知后,不断问自己:此时到耶路撒冷接受文学奖,是否正确?这会不会让人认为我支持冲突中的某一方,或认为我支持一个发动压倒性武力攻击的国家政策?老实说,我也不想看到自己的书被抵制。
  经过反复思考,我还是决定来到这里。原因之一是,太多人反对我来。我和许多小说家一样,总是要做人们反对的事情。如果有人对我说,尤其是警告我说,“不要去”“不要这么做”,我通常反而会特别想去、特别想做。
  这就是小说家的天性。小说家是特别的族群,除非亲眼所见,亲手触摸,否则他们不会相信任何事情。
  我来到这里,我选择亲身面对而非置身事外;我选择亲眼目睹而非蒙蔽双眼;我选择开口说话,而非沉默不语。
  但是这不代表我要发表任何政治讯息。判断对错,当然是小说家的重要责任,但如何传递判断,每个作家有不同的选择。我个人偏好用故事、尤其用超现实的故事来表达。因此,我今天不会在你们面前发表任何直接的政治讯息。
  不过,请容我在这里向你们传达一个非常私人的讯息。这是我创作时永远牢记在心的话语。我从未将这句话真正行诸文字或贴在墙壁,而是刻划在我心灵深处的墙上。这句话是这样的:
  “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地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
  谁是谁非,自有他人、时间、历史来定论。但若小说家无论何种原因,写出站在高墙这方的作品,这作品岂有任何价值可言?
  这代表什么意思呢?轰炸机、战车、火箭和白磷弹就是那堵高墙;而被它们压碎、烧焦和射杀的平民则是鸡蛋。这是这个比喻的其中一层含义。
  更深一层看,我们每个人,也或多或少都是一枚鸡蛋。我们都是独一无二,装在脆弱外壳中的灵魂。你我也或多或少,都必须面对一堵名为“体制”的高墙。体制照理应该保护我们,但有时它却残杀我们,或迫使我们冷酷、有效率、系统化地残杀别人。
  我写小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给予每个灵魂尊严,让它们得以沐浴在阳光之下。故事的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在于检视体制,避免它驯化我们的灵魂、剥夺灵魂的意义。我深信小说家的职责就是透过创作故事,关于生死、爱情,让人感动落泪、恐惧颤抖或开怀大笑的故事,让人们意识到每个灵魂的独一无二和不可取代。这就是我们为何日复一日,如此严肃编织小说的原因。
  我九十岁的父亲去年过世。他是位退休老师和兼职的和尚。当他在京都的研究所念书时,被强制征召到中国打仗。
  身为战后出生的小孩,我很好奇为何他每天早餐前,都在家中佛坛非常虔诚地祈祷。有一次我问他原因,他说他是在为所有死于战争的人们祈祷,无论是战友或敌人。看着他跪在佛坛前的背影,我似乎感受到周遭环绕着死亡的阴影。
  我父亲过世了,带走那些我永远无法尽知的记忆。但环绕他周遭那些死亡的阴影却留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从他身上继承的少数东西之一,却也是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今天,我只希望能向你们传达一个讯息。我们都是人类,超越国籍、种族和宗教,我们都只是一枚面对体制高墙的脆弱鸡蛋。无论怎么看,我们都毫无胜算。墙实在是太高、太坚硬,也太过冷酷了。战胜它的唯一可能,只来自于我们全心相信每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来自于我们全心相信灵魂彼此融合,所能产生的温暖。
  请花些时间思考这点: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特而活生生的灵魂,体制却没有。我们不能允许体制剥削我们,我们不能允许体制自行其道。体制并未创造我们,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这就是我想对你们说的。
  发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
其他文献
久巴回首 不大不小的奇迹世界杯之前,少有人认为俄罗斯队会打进八强。然而,事实让人惊讶,他们距离4强仅一步之差。这是现实还是童话?很多俄罗斯人至今为此恍惚。首战沙特前,人们还在为杰尼索夫未能入选忿忿不平,为杰基亚和瓦辛的缺席忧心忡忡,已经宣布退出国家队的39岁老将伊格纳舍维奇回归,也被认为是权宜之计。主教练切尔切索夫因此受到质疑。在很多人看来,沙特在热身赛对德国队表现不俗,不好对付。然而,切尔切索夫
摘要:语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功能。英语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语言学习和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实施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英语;自主发展;素质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和归宿,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在英语教学
〔摘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生均作出延期开学的紧急调整。如何陪伴广大中小学生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是这个系列心理微课的基本出发点。这个系列微课以协助疫情形势笼罩之下的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科学调整认知、主动建设情绪为核心目标;以心理知识讲解、心理游戏示范为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发展心理资源、学会积极应对危机事件为长远目标,使广大未成年人和家长学会配制自己的“心灵抗疫特效药”,有效维护心理健康,平
在今年《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一二月合刊上,斯坦福大学一位博士生的论文指出,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技能与社会性发展关系紧密,一方面出现问题将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  论文作者萨拉·迈尔斯发现,有较多伙伴的一年级学生到三年级可能表现出较强的阅读技能。而在一年级和三年级阅读技能较低的学生,到三年级和五年级后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迈尔斯以400名处境不利的儿童作为研究样本,这400
上班族一天最少有8个小时都呆在办公室,下班之后有时也难抽出时间运动。工作间隙,可以试着做一些小运动来舒展筋骨。拉背动作  步骤:取一把稳固的椅子,双手扶在椅背上方。双脚慢慢往后退,直到背部可以打直约与椅背等高,此时的颈、背、臀尽量呈一直线,并与双脚呈90度,先深吸一口气感觉脊椎延伸开来。吐气,同时将臀部往后上方推,感觉有力量在后端将身体往后拉,同时胸部感觉放松下沉,双腿后方尽量打直,可伸展双腿后侧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心理教师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一)广州市从化区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为了了解广州市从化区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我们随机选取了当地三所高中学校进行调查研究。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进行,利用班会课时间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最终,我们得到有效问卷200份,无效问卷3份。  对问卷的第3题(你的学校是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A.完全没有;B.有专门的课程;C.没有
近来时常在想美籍印度裔学者斯皮瓦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提出的“底层能否发声”(Can subaltern speak)一问。在读《地下铁道》(Colson Whitehead,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2016)这部小说的时候,这个问题,连同那个大大的问号,不断在脑海浮现。我们知道,斯皮瓦克在她那篇短小却著名的论文里给出的回答是:不,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实践  山东省博兴县实验中学属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实验学校。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现场观摩会,山东省首届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展评暨研讨培训活动。  一、以人为本,构建“五级关爱”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首,提出德育从“心育”抓起,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了育人工作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培养健康的心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对人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行的,每位英语教师都有责任思考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寻求英语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策略  1.融合语言自
基因技术与人类社会    目前,基因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医学研究。经过基因改造,不易腐烂的长形西红柿已经上市。把人的基因移植到母牛身上,使其产出味道与人奶相似的牛奶,这也已成为商业现实。基因“指纹”已经被用于身分的鉴定,给刑事案件的侦破带来很大方便。  大概由于人的基因密码破译进展迅速,估计十年内可望弄清人的全部遗传秘密,前不久从电视上看到英国社会学家已在探讨把基因技术运用于人本身,以改造其身体、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