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语言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l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把生肉放在凉水内,使血水溢出,渗入水分,使其发嫩,色泽干净漂亮。如爆里脊片,切好后要放水里追一下。
  群边:把经过加工的菜心等,摆放在菜肴的周围,使菜肴美观大方,也称围边。
  锅垫:扒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青竹编制,圆形,直径50 cm左右,上有许多八角小孔洞,又称锅算。
  叠:用鸡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搅成糊,将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匀,使糊抱紧主料,便于保持原料的嫩性和形状。
  哈透:将比较嫩的原料上笼作短时间的加热叫哈。哈透用的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原料既紧住而又不能出水。
  一品:选料精,形状大,美观大方。菜取一品,表示恭敬之意,如一品肉、一品桃等。
  油激:将油烧至八九成热时,把原料放入立即捞出,称为激一下。干炸菜肴二次下锅,把热油泼到原料上也都称为激一下。
  撵汁:把菜合入盘内,汁滗入锅里,勾入流水芡,至汁收浓,再浇到菜肴上。
  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下八大油,油热倒出,再添凉油进行煸炒,目的是保持原料脆、嫩和色泽。
  里七外十一:摆放的一种形式,即中间1个,内围6个。外圈11个,如蒸煎丸子、煎鸡饼等。
  顿火:原料在炸或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外老内生或硬心,在一定程度时将锅从火上端下停一会,再端到火上继续加热。
  顺入:即摆好的碗,蒸熟后,按原样放入头海碗内或锅垫上。
  收汁:菜肴在煸炒中的汤汁经过加热,由多到少,由稀到稠,可增加菜的浓度和香味、光泽。
  三搭头:指铺锅垫的形状,两边低、中间高。先横着在中间摆一行,再在上面横着摆两行,搭在中间一行上。
  马鞍桥:装盘的一种形式,平放两行,中间架起摆一行。
  爆汁:汁不多,但能抱住菜,菜吃完,盘里不剩汁。
  酥糊:即用鸡蛋、粉芡、面粉、植物油调制而成的黏糊。用于焦烧、锅烧等类菜肴。
  皮糊:即用鸡蛋、粉芡、原油调制成的糊。用于炒、炸等类菜肴。
  暄糊:即用蛋清兑入适量面粉,敲打而成的糊(打成的糊插筷不倒,形似泡沫),如炸高丽肉等。
  鸡糊:即把鸡脯肉去皮、去筋,剁砸成泥,放在盆内,兑八蛋清、粉芡搅上劲,再边兑葱姜水及盐面边搅打,直到打成糊状,再兑入适量大油,搅匀即成。
  鱼、虾糊:与鸡糊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料不同,把皮、刺要去净,用水量酌情掌握。
  大葱:指4~5 cm的段,轻拍一下即可使用,属大配头。
  大姜:指原块姜或一破两半,轻拍一下,属大配头。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加上其幅员辽阔,造就了各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大不相同,即使同一种原料,所食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就“血”而言,我们汉族人习惯放在水锅里煮一下,便成了猪血、鸭血、鸡血等,而我国许多个民族却习惯制成血豆腐、血肠、生血凝成的冻等等,这里仅列几个特色的品种,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一、土家族——血豆腐    分布在重庆东部黔江地区有石柱、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等5个土家族或土家族苗族
在我国民间,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都要吃腊八粥。  原来腊月初八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也就是成佛的日子。据考证,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人的苦难遭遇,在29岁那年,毅然舍弃王族豪华富足的生活,丢下妻子,独自进山苦修,寻求人生的究竟。有一天,他来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也就是现在的比哈尔邦尼连河旁,由于这里地处荒僻,人烟稀少,加上酷热难熬,又累又饿,终于支持不住,昏倒在地。这时,恰
夏天,酷热的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不仅损耗了大量的体液,而且还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时绿豆汤、绿豆粥、绿豆糕则是极受青睐的家常食品,对食欲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