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其对策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ONG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英语初学者深受汉语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的影响。我国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容易套用汉语语言规则和习惯去使用英语,从而产生语用失误。文章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其对策,以便提高英语初学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中式英语;成因;对策
  中式英语(Chinglish),也叫汉式英语或中国式英语,是指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随着英语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很多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或多或少地受到汉语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式英语”并不可怕,因为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与人之间还存在“意义协商”的过程;具体地说,并非所有中式英语都不被别人所理解,有的表达受文化认同影响已经被西方人所接受,但在正式交流或正式文体中使用中式英语就会产生误解甚至曲解,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一、中式英语的成因
  中式英语的成因主要归结为:思维的差异、母语负干扰、双语能力欠佳三个方面。首先,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东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语言的差异,中国人在谈论一个问题时,总有一个由次要到主要、由背景到任务、从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而西方人谈话或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把话题放在最前面,以引起听话人或读者的重视。西方文化习惯果前因后,中国文化习惯前因后果。我国英语学习者用中式思维对英语语言进行套用。其次,母语负干扰不容忽视。理论上说,一个人的外语水平很难超越其母语水平。但国人英语初学者是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母语对英语的消极影响比较大。他们往往会将汉语的表达方式有意无意地用到英语中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式英语。第三,有效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影响的方式就是提高双语水平。英语学习者在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语义差异、句式结构差异等之后,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就会相应减少,从而有效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二、减少中式英语的对策
  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要想完全避免汉语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解相关对策只是尽可能减少中式英语产生。首先,加强英语基础学习,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英语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先决条件。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语音学好了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词汇是构建句子,形成话语的基石。在学习英语单词时,除弄懂基本词意外,还要注意单词用法和使用语境,特别是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英语句子中,各句子成分摆放位置较汉语灵活,特别是状语和定语的位置更是如此。因此,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有效提高语言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交际的场合和对象的具体身份、社会和心理的因素,才能做到准确表达。其次,提高英语常识积累,大量阅读英文素材。大量阅读原版材料,积累英语文化中标准正规的地道表达方式。阅读原版材料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会潜移默化地吸收英语世界里最常用、最为自然的英语表达方式。在英语学习碰到不确定的表达时,可以先翻一翻词典,如果能在词典中找到相关词条或例句,那这个表达就可以放心使用。如果词典中找不到,可以上网查找权威外刊和语料库,如果能找到相应例证,那么表达的问题也不大。第三,了解英汉语言差异,培养英语思维方式。英汉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子结构上。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是训练英语思维的基础。英语学习者可以从模仿入手,大量的听,大量的模仿,增加语言输入和输出,频繁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用英语去思考。增加真实环境下的英语交流频次,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有助于我们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同时,英语学习者个人也应该养成阅读、背诵、朗诵的习惯。大量阅读或者朗诵一些符合真实生活的英美作品,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熟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语用模式、表达习惯等,从而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结语
  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中式英语,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交际功能,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学习英语者只有提高个人的英语应用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式英语的产生,对其态度不能是顺其自然。要学会辩证看待中式英语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只有正确地认识问题才能恰当地解决问题。作为英语初学者要坦然面对,尽可能接触地道英语,了解英汉文化差异,训练英语思维,逐渐减少中式英语现象,才能有效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24.
  [2][美] 瓊·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对艺术、幼师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应重视中职舞蹈创编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舞蹈表现力与专业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执教经验,立足于中职舞蹈创编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展开对教学指导方法的浅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舞蹈创编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方式  引言:新课改全面实施,让教师更加重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就业筑牢基础。在中职院校中,舞蹈编创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高校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为更好的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本文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从整体上提出该课程教学的若干关键要点,为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设计;建设工程课程  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1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第一阶段,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至关重要。该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项目
期刊
受国家政策的鼓舞和社会媒体宣传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的技工院校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要冷静的看到,技工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基层,技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许多技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适应迅速增加的生源规模,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师资短缺特别是高技能实习教师更缺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断的产生,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代表,其自身有着信息的双向传播性,同时具有实现艺术思维双向互动桥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的不同领域,其中包括服装领域。交互设计是现阶段服装设计的新模式,为服装的概念化注入了新的表现形式,带动服装设计不断向更科技、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服装;交互设计;科技  1 新媒体艺术概述  新媒体艺术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及基础建设发展贡献力量。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非常重视,因此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体育选修课程。体育课程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体育舞蹈课程主要是以舞蹈形式来实施体育锻炼,这种体育课程更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不但能够对其体育素质进行提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增强其舞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视角;高校体育;舞蹈教学  0引言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缺乏新的学习目标。因此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实现目标,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下就浅析目标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泰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泰语;目标;教学模式;引导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的目标,又是学生学的目标。考入大学是每个学生从小就树立的理想目标,上课大学目标就完成了吗?还是有该设立更为远大的目标呢?很多学生上了大学目标就变得模糊,学习
期刊
摘要:田径中长跑是高校体育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中长跑速度力量训练是教学中需要面对的首要课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受学生体能影响、外部环境、教学理念等影响中长跑项目的教学质量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简要阐述了中长跑速度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基本内容和方法,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以提高高校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关键词:中长跑;速度力量;训练;运动能力  一、中长跑速度力量训练概述
期刊
摘要:线上作业提交系统对保证线上教学工作、量化学生学习成果有重要意义,但是线上作业的形式与管理在不同大学,不同教师操作过程中具备不同特点。对比上海电力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和英国切斯特大学《研究方法》课程的线上作业形式与提交模式后,建议线上作业提交应具备作业模式多样性、作业内容线性相关递进,尽量保持文化侧重而非测试倾斜。  关键词:线上作业提交;多样性;线性相关;语言交际能力  2020年对于线上教育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士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员队伍、考核体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方向和策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调动其实践、探究和创新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教学与岗位任职的有效结合,一定意义上实现“课堂教学与战场需求”、“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相衔接,突出士官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学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信息素养有所提升,最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NGO的管理视角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与路径进行研究,解释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必要性与发展中面临的重难点。同时根据当下高校体育社团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管理运行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体校育社团;NGO组织;公共管理  0引言  随着社会资本进入体育行业,体育事业发展稳中向好,政府在体育事业中扮演的角色升级转型,社会体育组织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行业形态,其中不乏体育NGO组织参与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