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系统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ss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其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和探究。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食物链 食物网 自动调节能力
  资料分析:
  (图片一)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图片二)腐烂的树干上长出许多真菌。学生分析了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随时提出一个问题:森林中的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什么?(生态系统——该题中既包括苔藓、藻类等自养生物,又包括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等动物,朽木、分解者及其环境又包含了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即它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
  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对照图片,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下图。
  可进一步结合农业生产中的例子如捕蛇、青蛙和麻雀等,来说明破坏食物链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保护每一个物种的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一个:“进一步探究”
  1.学生昨天吃的食物有:馒头、白菜、豆腐、鸡蛋、烩面、冬瓜、炸酱面、卤面、水饺、豆浆、牛奶、肉片等。
  2.例如,馒头—小麦,白菜—白菜,豆腐—大豆,鸡蛋—鸡,冬瓜—冬瓜,豆浆—大豆,牛奶—牛,肉片—猪。鸡吃虫、粮食等,牛吃草、粮食等,猪吃草、粮食等。
  3.学生画的食物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食物网中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在学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之后一定会得出结论: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材在本处还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教师在此可组织学生讨论,当人类排放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让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生态系统。
  教师也可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水俣病是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的典型例子。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才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公里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水体→硅藻等浮游植物→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石斑鱼→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含汞量达到10~20mg/kg,最高达50~60mg/kg,比原来含汞废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人或猫吃了鲶鱼,就会出现汞中毒的现象。这类事件更有说服力,更能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1)按摄食顺序排列各种生物,典型的食物链通常是从生产者开始,经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
  (2)在一条食物链中,用“→”表示被吃。如图所示的食物链可写成:栎树→卷叶蛾幼虫→山雀→雀鹰。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其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物种类的改变。在生态系统中引进一种新的生物或某个主要成分的突然消失都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据估计,每消失一种植物,将引起20~30种依赖于这种植物生存的动物随之消失。
  二是植被遭到破坏。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植被的破坏,必将引起其他生物的大量死亡。
  三是环境破坏。由于人口增加,人类对资源利用也相对增加。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水土流失,气候变暖,淡水资源枯竭,污染物积累等,都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遭到破坏。
  课堂上多留心学生,多倾听学生的发言,而不是一心只想着教学内容的讲解,更多地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课堂教学的进展。在教学中,可能会应对多种多样的课堂环境,所以应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式的学习,自行合作分析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介绍计算机及辅助软件在结构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结构化学 实验 化学软件  结构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探索物质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它涉及面广,内容比较抽象,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
摘 要: 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的需要。本文着重阐述在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方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能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研活动,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课堂提问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适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想学习,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地利用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提问技巧,在课前认真准备课上将问的问题,这些问
目的:探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血浆TNF-α及Ang-Ⅱ的影响。 方法: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复制目前公认的Wistar大鼠CHF模型。将84只动物模型随机平均分为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四组,进行药效学研究,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正常组:自由饮食、水。模型组:灌服0.9%生理盐水。西药对照组:灌服依那普利混悬液。中药对照组:灌服心宝混悬液。中药低剂
摘 要: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生活密切联系。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往往利用简单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很多知识无法通过直观的现象或者单纯的讲解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理解并很好运用。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在教与学中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学习能力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和强化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后备队伍。而强化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关键是在生物教学中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开放式生物教学模式;二是实施探究性生物教学方法;三是开展研究性生物实验课题。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科学素养 生物教学模式 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实验课题  当今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