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方法,总结了《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经验。
关键词: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054-01
《药物化学》是中医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有机化学以后的后续课程,联系着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合成反应和医学等多门学科。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基础上,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学科,是现代有机化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和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其理论性和实验性都比较强,药物的结构式多而且没有规律,药物的合成工艺复杂多变,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单方面强调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忽视与其它学科(如:医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联系以及与教学实际相脱离,不能形成较完整的训练体系,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只能让学生感觉到比较晦涩难懂,并且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经验以供分享。
1 学科的发展历史与前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历史与发展,为了搞好教学工作,应该了解学科的历史与发展前景,因为不了解过去和现在,就不可能进步。尤其是有关科学家有趣的轶事和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科学家的精神与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学科发展史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优秀的发展史课程应该包括:(1)教学应该包括学科简要的发展史、与之相关的分支和交叉学科。(2)揭示出科学的实质,证明药物化学是一门具有活性的、而不是呆板的学科。(3)联系实际,展望学科作为人类活动的远大前景,必要时安排一些专题讲座,介绍最新的发展成果。例如:在抗生素这一章中,青霉素的发现,链霉素的发现穿插到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药学不是独立的学科,要全面掌握科学知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药物化学取得成就。在化学合成治疗药这一章节中,重点讲药物化学的发展史,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药物化学的真正发展起始于磺胺类药物的发现,教育学生无论在生活中或以后研究中都有可能为药物化学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丰富的教学实例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教学实例能促进学生理解药物化学理论并向技能形成过渡,对学生的技能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我们在总结以往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制作教案时,增加了许多教学实例,例如:在介绍药物的化学合成过程中,首先给学生讲解药物合成的总体思路,首先对路线的选择(经济、效率、安全),其中包括:(1)直线式合成;(2)利用多重建架反应;(3)采用自动连贯式过程;(4)减少官能团的转化;(5)尽量挑可能大的分子为原料。其次,原料和试剂选择的基本要求:利用率高、价廉、易得,对所选择的路线所需的原料和试剂作全面地了解,包括性质、类似反应的收率、操作难易、市场来源和价格,然后找出合适的原料和试剂,最后是操作及安全性,主反应收率大于70%,产物分离容易。总之,反应条件温和、污染少、操作安全。介绍了药物的合成思路后,结合盐酸倍他洛尔的合成路线进行讲解,学生在有准备有思路的条件下听课,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3 国内和国际药物市场的发展与课程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体制已开始转轨,并全面走向市场,对医药人才的需求趋向于多专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实际与理论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加入了当前国内和国际药物的发展趋势,比如,讲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一章中,让学生先了解我国这类药物在世界医药市场的领先地位,在世界上生产量就首位的药物我国有五个,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就有四个,国内70%的厂家都有这一类药物的生产,学好这一类药物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及进一步深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爱国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利用投影仪进行药物化学教学,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药物化学课中药物的结构式、化学反应式较多又复杂,书写费力、费时,如果用课件备课就能很清晰地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用多媒体上课可以将文字、图表等信息以三维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能大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也乐意接受新知识,同时还可节省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
5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培养新型的复合性人才,也就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培养这种人才,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始终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用,也就是实践。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科技和生产实际中,从而锻炼了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在学习理论知识和接触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全面训练了学生调查研究、社会交流、语言表达、方案设计、文字表达及良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练就一身真本领,在就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以本校相关实验室为依托,密切与医药工业企业以及医药商业企业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内外生产实习、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培养产、学、研综合人才。在教学期间,扩大与密切包括和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仲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顺势药业有限公司等生产单位的关系,建立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课余进入开放型实验室,通过实践提高实验技能。学生通过实践,更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稳定。
总之,根据药物化学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的教育心理学,课堂气氛的掌握,最终能达到教与学有机结合的目的,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闻韧.药物化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尤启冬.药物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054-01
《药物化学》是中医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有机化学以后的后续课程,联系着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合成反应和医学等多门学科。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基础上,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学科,是现代有机化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和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其理论性和实验性都比较强,药物的结构式多而且没有规律,药物的合成工艺复杂多变,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单方面强调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忽视与其它学科(如:医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联系以及与教学实际相脱离,不能形成较完整的训练体系,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只能让学生感觉到比较晦涩难懂,并且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经验以供分享。
1 学科的发展历史与前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历史与发展,为了搞好教学工作,应该了解学科的历史与发展前景,因为不了解过去和现在,就不可能进步。尤其是有关科学家有趣的轶事和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科学家的精神与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学科发展史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优秀的发展史课程应该包括:(1)教学应该包括学科简要的发展史、与之相关的分支和交叉学科。(2)揭示出科学的实质,证明药物化学是一门具有活性的、而不是呆板的学科。(3)联系实际,展望学科作为人类活动的远大前景,必要时安排一些专题讲座,介绍最新的发展成果。例如:在抗生素这一章中,青霉素的发现,链霉素的发现穿插到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药学不是独立的学科,要全面掌握科学知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药物化学取得成就。在化学合成治疗药这一章节中,重点讲药物化学的发展史,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药物化学的真正发展起始于磺胺类药物的发现,教育学生无论在生活中或以后研究中都有可能为药物化学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丰富的教学实例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教学实例能促进学生理解药物化学理论并向技能形成过渡,对学生的技能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我们在总结以往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制作教案时,增加了许多教学实例,例如:在介绍药物的化学合成过程中,首先给学生讲解药物合成的总体思路,首先对路线的选择(经济、效率、安全),其中包括:(1)直线式合成;(2)利用多重建架反应;(3)采用自动连贯式过程;(4)减少官能团的转化;(5)尽量挑可能大的分子为原料。其次,原料和试剂选择的基本要求:利用率高、价廉、易得,对所选择的路线所需的原料和试剂作全面地了解,包括性质、类似反应的收率、操作难易、市场来源和价格,然后找出合适的原料和试剂,最后是操作及安全性,主反应收率大于70%,产物分离容易。总之,反应条件温和、污染少、操作安全。介绍了药物的合成思路后,结合盐酸倍他洛尔的合成路线进行讲解,学生在有准备有思路的条件下听课,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3 国内和国际药物市场的发展与课程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体制已开始转轨,并全面走向市场,对医药人才的需求趋向于多专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实际与理论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加入了当前国内和国际药物的发展趋势,比如,讲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一章中,让学生先了解我国这类药物在世界医药市场的领先地位,在世界上生产量就首位的药物我国有五个,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就有四个,国内70%的厂家都有这一类药物的生产,学好这一类药物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及进一步深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爱国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利用投影仪进行药物化学教学,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药物化学课中药物的结构式、化学反应式较多又复杂,书写费力、费时,如果用课件备课就能很清晰地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用多媒体上课可以将文字、图表等信息以三维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能大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也乐意接受新知识,同时还可节省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
5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培养新型的复合性人才,也就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培养这种人才,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始终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用,也就是实践。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科技和生产实际中,从而锻炼了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在学习理论知识和接触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全面训练了学生调查研究、社会交流、语言表达、方案设计、文字表达及良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练就一身真本领,在就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以本校相关实验室为依托,密切与医药工业企业以及医药商业企业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内外生产实习、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培养产、学、研综合人才。在教学期间,扩大与密切包括和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仲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顺势药业有限公司等生产单位的关系,建立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课余进入开放型实验室,通过实践提高实验技能。学生通过实践,更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稳定。
总之,根据药物化学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的教育心理学,课堂气氛的掌握,最终能达到教与学有机结合的目的,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闻韧.药物化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尤启冬.药物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