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汽车维护实训》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全国及省市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及要求,借鉴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念,阐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本课程实训课的具体运用,为本学科教学和培养省市技能大赛选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汽车维护实训 训练与指导 实训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83-01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汽车维护实训》是一门立足于实践,建立在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训课程。对于实训指导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以下是该教学方法在《汽车维护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讲解
《汽车维护实训》课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汽车底盘的维护、汽车电气系统的维护与保养、车身的维护与修复等。这些学习内容在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较系统的专业教材,如:《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汽车电气》《汽车电工电子》《汽车钣金》等。有鉴于此,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学习中,可以有针对性、详略得当的进行讲解。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要不断的回顾复习整理其他专业课程,并且要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予以进一步的提升和熟练掌握。
例如:在本课程发动机的维护这一实训项目中:有发动机机油和滤清器、冷却系统、皮带、火花塞及蓄电池等的检查与维护。要正确掌握上述各个部分的检修与更换方法,就必须先了解、学习掌握各个部分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虽然上述的内容在专项教材中都有对应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但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仍要总述它们的结构组成、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维修的技术参数;所以我在讲述这一实训项目内容时,会及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必要的理论性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也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
2 实训技能的训练与指导
《汽车维护实训》课程的技能实训主要在汽车专业实训室中进行。汽车维护专项实训室中装备汽车举升机,备有汽车维修专业用工具、气动扳手、测量用千分尺、磁性百分表等。
在实训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各项实训设备、工具、测量仪器的正确操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其次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先进行示范性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实训步骤、操作注意事项,而学生要特别注意观察,识记操作步骤,并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寻求实训操作的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实践;最后学生在分组实训时,力求再现教师示范,指导自己的实训操作。
目的在于掌握正确的实训操作方法,不盲目追求速度,并在实训中做到手脑并用,适时回顾理论,结合实训操作证明理论正确与否,做到理实一体,践行“学中做,做中学”这一教学理念。
3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实训案例
记得再讲《<汽车维护实训>之汽车“三滤”的更换》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实训准备:(1)知识准备。(2)器材准备。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整理回顾知识,有侧重的检查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二步: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训操作的示范:(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精准示范,并穿插讲解知识要点。学生要集中精力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并适时回顾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
(1)空气滤清器的检查、清洁更换。①拆卸:空气滤清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室汽油喷射装置的空气管道入口,正确松开卡夹,将滤芯从罩中取出,注意滤芯的安装方向。②清洁、更换:使用压缩空气从滤芯的内部向外吹将灰尘吹净,视情况更换,正确安装滤芯。
(2)机油滤清器的更换。①排放机油:安放机油回收车,旋松排放塞排放机油。②拆卸、安装机油滤清器:应用专用工具拆卸机油滤清器,取一个新的滤清器并在密封圈上涂上干净的机油,用手轻轻拧紧,直到感觉有阻力为止,再用专用工具拧紧3/4圈,不要拧的过紧。③检查是否渗漏:加注机油,启动发动机检查机油滤清器和排放塞是否有渗漏现象。
(3)更换汽油滤清器。①拆卸:汽油滤清器一般位于电动油泵的出口一侧,工作压力较高,拆卸时应首先释放燃油系统的油压,避免造成人身伤害或安全事故。②安装:按照正确的安装方向,装上新的汽油滤清器,连接好所有的燃油接头。擦净流出的燃油。③检查是否渗漏:将点火开关反复旋至ON位置再关闭,建立燃油系统的油压,启动发动机检查连接处是否漏油。
老师强调注意:(1)汽油滤清器不能装反(否则油路中会产生气阻,供油不畅,容易熄火)。(2)不能漏油;油管接头处漏油(在启动车辆后极易发生火灾)。
第三步:学生分组技能实训,老师指导(每组每个工作区6~8min,教师巡回指导,个别纠错,2011级汽修一班共有36名学生)。
(1)分三个工作区,分别是更换机油滤清器工作区、清洁更换空气滤清器工作区、更换汽油滤清器工作区,每个工作区分派12人,实训中每2人一组协同操作,其他的同学认真观摩、识记,并指出每小组操作的优缺点。
(2)每个工作区的所有的同学均操作完成一次之后,与其他的工作区轮换,直到把“三滤”更换的实训操作实习一遍。
第四步:实训小结(教师总结实训过程中的优点、指出不足)。
(1)总结实训操作的步骤、“三滤”更换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对每组的操作疏漏和不当之处,予以纠正。
(3)对操作比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其他小组予以鼓励。
第五步:实训效果检查(教师要表扬优秀同学、鼓励其他同学)。
每个工作区推选出一组实训较好的同学,开展一场“三滤”更换的实训比赛,以赛促练,同时又给其他的同学树立了榜样,激发学习兴趣。
本案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这一堂课要学的知识,并且通过看得着摸得到的实践操作,既大大减少了单纯理论课的枯臊乏味,又能通过实践巩固了基础知识,并能真正做到把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落到实处。
总之,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汽车维护实训 训练与指导 实训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83-01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汽车维护实训》是一门立足于实践,建立在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训课程。对于实训指导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以下是该教学方法在《汽车维护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讲解
《汽车维护实训》课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汽车底盘的维护、汽车电气系统的维护与保养、车身的维护与修复等。这些学习内容在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较系统的专业教材,如:《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汽车电气》《汽车电工电子》《汽车钣金》等。有鉴于此,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学习中,可以有针对性、详略得当的进行讲解。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要不断的回顾复习整理其他专业课程,并且要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予以进一步的提升和熟练掌握。
例如:在本课程发动机的维护这一实训项目中:有发动机机油和滤清器、冷却系统、皮带、火花塞及蓄电池等的检查与维护。要正确掌握上述各个部分的检修与更换方法,就必须先了解、学习掌握各个部分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虽然上述的内容在专项教材中都有对应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但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仍要总述它们的结构组成、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维修的技术参数;所以我在讲述这一实训项目内容时,会及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必要的理论性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也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
2 实训技能的训练与指导
《汽车维护实训》课程的技能实训主要在汽车专业实训室中进行。汽车维护专项实训室中装备汽车举升机,备有汽车维修专业用工具、气动扳手、测量用千分尺、磁性百分表等。
在实训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各项实训设备、工具、测量仪器的正确操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其次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先进行示范性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实训步骤、操作注意事项,而学生要特别注意观察,识记操作步骤,并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寻求实训操作的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实践;最后学生在分组实训时,力求再现教师示范,指导自己的实训操作。
目的在于掌握正确的实训操作方法,不盲目追求速度,并在实训中做到手脑并用,适时回顾理论,结合实训操作证明理论正确与否,做到理实一体,践行“学中做,做中学”这一教学理念。
3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实训案例
记得再讲《<汽车维护实训>之汽车“三滤”的更换》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实训准备:(1)知识准备。(2)器材准备。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整理回顾知识,有侧重的检查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二步: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训操作的示范:(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精准示范,并穿插讲解知识要点。学生要集中精力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并适时回顾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
(1)空气滤清器的检查、清洁更换。①拆卸:空气滤清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室汽油喷射装置的空气管道入口,正确松开卡夹,将滤芯从罩中取出,注意滤芯的安装方向。②清洁、更换:使用压缩空气从滤芯的内部向外吹将灰尘吹净,视情况更换,正确安装滤芯。
(2)机油滤清器的更换。①排放机油:安放机油回收车,旋松排放塞排放机油。②拆卸、安装机油滤清器:应用专用工具拆卸机油滤清器,取一个新的滤清器并在密封圈上涂上干净的机油,用手轻轻拧紧,直到感觉有阻力为止,再用专用工具拧紧3/4圈,不要拧的过紧。③检查是否渗漏:加注机油,启动发动机检查机油滤清器和排放塞是否有渗漏现象。
(3)更换汽油滤清器。①拆卸:汽油滤清器一般位于电动油泵的出口一侧,工作压力较高,拆卸时应首先释放燃油系统的油压,避免造成人身伤害或安全事故。②安装:按照正确的安装方向,装上新的汽油滤清器,连接好所有的燃油接头。擦净流出的燃油。③检查是否渗漏:将点火开关反复旋至ON位置再关闭,建立燃油系统的油压,启动发动机检查连接处是否漏油。
老师强调注意:(1)汽油滤清器不能装反(否则油路中会产生气阻,供油不畅,容易熄火)。(2)不能漏油;油管接头处漏油(在启动车辆后极易发生火灾)。
第三步:学生分组技能实训,老师指导(每组每个工作区6~8min,教师巡回指导,个别纠错,2011级汽修一班共有36名学生)。
(1)分三个工作区,分别是更换机油滤清器工作区、清洁更换空气滤清器工作区、更换汽油滤清器工作区,每个工作区分派12人,实训中每2人一组协同操作,其他的同学认真观摩、识记,并指出每小组操作的优缺点。
(2)每个工作区的所有的同学均操作完成一次之后,与其他的工作区轮换,直到把“三滤”更换的实训操作实习一遍。
第四步:实训小结(教师总结实训过程中的优点、指出不足)。
(1)总结实训操作的步骤、“三滤”更换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对每组的操作疏漏和不当之处,予以纠正。
(3)对操作比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其他小组予以鼓励。
第五步:实训效果检查(教师要表扬优秀同学、鼓励其他同学)。
每个工作区推选出一组实训较好的同学,开展一场“三滤”更换的实训比赛,以赛促练,同时又给其他的同学树立了榜样,激发学习兴趣。
本案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这一堂课要学的知识,并且通过看得着摸得到的实践操作,既大大减少了单纯理论课的枯臊乏味,又能通过实践巩固了基础知识,并能真正做到把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落到实处。
总之,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