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探究一种可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替代品,笔者在150~200℃条件下,LiOH溶液中,采用水热法在Co金属基体上直接制备得到了薄膜。通过XRD(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图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SEM)图对制备的薄膜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为纯六方晶相结构。SEM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改变实验条件,也可制备出结晶良好,具有一定形态的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水热法制备薄膜材料可行。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水热法
一、引言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高电压、高容量的重要优点,且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使其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几年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
本文采用水热法来制备薄膜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期望达到降低材料制备成本的目的。由于水热法整个反应过程都是在特制的密闭容器(高压壶)中完成,且无有害气体放出,因而无污染,能耗低。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充放电性能测试,利用X射线图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并讨论了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二、试验部分
1.试验器材及药品
1.1器材
电子天平、真空泵、磁力搅拌器、超声波清洗器、玻璃烧杯、聚四氟乙烯烧杯、容量瓶、玻璃棒、布氏漏斗、抽滤瓶、量筒、洗瓶等
1.2 药品
硫酸镍、氢氧化钠、硫代硫酸钠、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氢氧化锂
2.试验步骤
2.1 钴基片的处理
将18mm×10mm×0.3mm的高纯金属钴片(纯度99.8%,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得到光洁且具有表面活性的电极片以备电化学反应使用。
去氧化皮→超声波除油→超声波清洗→混酸浸泡→超声波清洗→自然干燥→活性基片
2.2 含NiO2-离子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反应所需的一定量硫酸镍与氢氧化钠,分别溶于煮沸后冷却的二次蒸馏水中配制成溶液,将硫酸镍溶液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不断搅拌,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反复洗涤沉淀多次,直至干净。
再以一定比例准确称量氢氧化钠,溶于煮沸后冷却的二次蒸馏水中配制成溶液后,将前面制取的氢氧化镍沉淀溶解,再加入64mLρ=1.16g/mL的次氯酸钠溶液后使其充分反应,最后用容量瓶配制成1000mL的NiO2-溶液。
2.3 LiOH溶液的配制
配制时,先准确称量试验中所需一定质量的粉末,然后将其快速倒入煮沸后冷却的二次蒸馏水中,快速准确地定位到所需刻度,密封后进行搅拌使之充分溶解。
分别向三个烧杯中加入2mL1mol/LNa2S2O3溶液,10mL含-离子的溶液,然后再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溶液,并且标记为2号烧杯,向另一个烧杯中加入2mLNaClO溶液,标记为3号烧杯,最后剩下的什么都没有加的烧杯标记为1号。
2.4 水热反应过程
在三个盛放含悬浮物的LiOH电解液的聚四氟乙烯杯中,垂直加入事先固定好的金属Co片,盖好杯盖,将聚四氟乙烯杯放入水热釜体中,加入蒸馏水约至杯内液面高度。然后将釜盖拧好,检查装置确保其连接好,设定实验所需的温度和压力,进而反应一定的时间。
2.5 制备薄膜的后续处理
实验完成后,制备的薄膜需经以下后续处理:首先,浸泡在LiOH的稀溶液中,利用同离子效应尽量避免生成的薄膜的溶解;其次,放在温水中反复冲洗,去除表面的无机物杂质,比如上步引进的LiOH;最后,放于无水乙醇中进行清洗,为的是去除表面的有机杂质。然后将其自然风干,装入样品袋,贴好标签,以备测试。
三、结果与讨论
图1给出了Co基体上,水热制备薄膜的XRD示意图。可以看出所制备的薄膜均呈典型的层状结构。XRD检测结果还表明制备的薄膜为纯六方晶相结构。180℃下,LiOH溶液浓度为5mol/L,加入溶液时,制备的薄膜的(003)衍射峰比较尖锐,表明其结晶良好,因此该条件对水热反应制备薄膜是比较适宜的。
与图1相对应,图2表示相同条件下,Co基体上水热制备的薄膜在2000倍下的SEM对比示意图。可以看出,180℃和200℃时,加入Ni(OH)2悬浮物和溶液时,不同LiOH浓度下制备的薄膜的形貌均较好,结晶良好,晶粒致密均匀。与XRD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尝试用水热方法制备薄膜的思路是可行的。即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改变实验条件,均可制备出一定形貌的薄膜。
四、结论
采用水热法直接在钴基体上一步合成薄膜,XRD测试表明制备的薄膜为纯六方晶系结构,SEM测试表明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改变实验条件,也可制备得到结晶良好,晶粒致密均匀的薄膜。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替代品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宋旭春,岳林海等.水热法合成掺杂铁离子的小管径TiO2 纳米管[J].无机化学学报,2003,19 (8):899-901.
[2] 曲喜新,过壁君.薄膜物理,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89-91.
[3] 龚竹青,理论电化学导论,第一版.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413-414.
[4] 陶颖.水热电化学法制备薄膜电极的机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4.
[5] 仲维卓,华素.晶体生长形态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徐雪峰(1987.4-)男,汉族,江西宜春人,助教,学士,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系) , 研究方向:基础化学。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水热法
一、引言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高电压、高容量的重要优点,且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使其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几年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
本文采用水热法来制备薄膜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期望达到降低材料制备成本的目的。由于水热法整个反应过程都是在特制的密闭容器(高压壶)中完成,且无有害气体放出,因而无污染,能耗低。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充放电性能测试,利用X射线图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并讨论了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二、试验部分
1.试验器材及药品
1.1器材
电子天平、真空泵、磁力搅拌器、超声波清洗器、玻璃烧杯、聚四氟乙烯烧杯、容量瓶、玻璃棒、布氏漏斗、抽滤瓶、量筒、洗瓶等
1.2 药品
硫酸镍、氢氧化钠、硫代硫酸钠、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氢氧化锂
2.试验步骤
2.1 钴基片的处理
将18mm×10mm×0.3mm的高纯金属钴片(纯度99.8%,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得到光洁且具有表面活性的电极片以备电化学反应使用。
去氧化皮→超声波除油→超声波清洗→混酸浸泡→超声波清洗→自然干燥→活性基片
2.2 含NiO2-离子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反应所需的一定量硫酸镍与氢氧化钠,分别溶于煮沸后冷却的二次蒸馏水中配制成溶液,将硫酸镍溶液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不断搅拌,生成氢氧化镍沉淀,反复洗涤沉淀多次,直至干净。
再以一定比例准确称量氢氧化钠,溶于煮沸后冷却的二次蒸馏水中配制成溶液后,将前面制取的氢氧化镍沉淀溶解,再加入64mLρ=1.16g/mL的次氯酸钠溶液后使其充分反应,最后用容量瓶配制成1000mL的NiO2-溶液。
2.3 LiOH溶液的配制
配制时,先准确称量试验中所需一定质量的粉末,然后将其快速倒入煮沸后冷却的二次蒸馏水中,快速准确地定位到所需刻度,密封后进行搅拌使之充分溶解。
分别向三个烧杯中加入2mL1mol/LNa2S2O3溶液,10mL含-离子的溶液,然后再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溶液,并且标记为2号烧杯,向另一个烧杯中加入2mLNaClO溶液,标记为3号烧杯,最后剩下的什么都没有加的烧杯标记为1号。
2.4 水热反应过程
在三个盛放含悬浮物的LiOH电解液的聚四氟乙烯杯中,垂直加入事先固定好的金属Co片,盖好杯盖,将聚四氟乙烯杯放入水热釜体中,加入蒸馏水约至杯内液面高度。然后将釜盖拧好,检查装置确保其连接好,设定实验所需的温度和压力,进而反应一定的时间。
2.5 制备薄膜的后续处理
实验完成后,制备的薄膜需经以下后续处理:首先,浸泡在LiOH的稀溶液中,利用同离子效应尽量避免生成的薄膜的溶解;其次,放在温水中反复冲洗,去除表面的无机物杂质,比如上步引进的LiOH;最后,放于无水乙醇中进行清洗,为的是去除表面的有机杂质。然后将其自然风干,装入样品袋,贴好标签,以备测试。
三、结果与讨论
图1给出了Co基体上,水热制备薄膜的XRD示意图。可以看出所制备的薄膜均呈典型的层状结构。XRD检测结果还表明制备的薄膜为纯六方晶相结构。180℃下,LiOH溶液浓度为5mol/L,加入溶液时,制备的薄膜的(003)衍射峰比较尖锐,表明其结晶良好,因此该条件对水热反应制备薄膜是比较适宜的。
与图1相对应,图2表示相同条件下,Co基体上水热制备的薄膜在2000倍下的SEM对比示意图。可以看出,180℃和200℃时,加入Ni(OH)2悬浮物和溶液时,不同LiOH浓度下制备的薄膜的形貌均较好,结晶良好,晶粒致密均匀。与XRD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尝试用水热方法制备薄膜的思路是可行的。即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改变实验条件,均可制备出一定形貌的薄膜。
四、结论
采用水热法直接在钴基体上一步合成薄膜,XRD测试表明制备的薄膜为纯六方晶系结构,SEM测试表明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改变实验条件,也可制备得到结晶良好,晶粒致密均匀的薄膜。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替代品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宋旭春,岳林海等.水热法合成掺杂铁离子的小管径TiO2 纳米管[J].无机化学学报,2003,19 (8):899-901.
[2] 曲喜新,过壁君.薄膜物理,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89-91.
[3] 龚竹青,理论电化学导论,第一版.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413-414.
[4] 陶颖.水热电化学法制备薄膜电极的机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4.
[5] 仲维卓,华素.晶体生长形态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徐雪峰(1987.4-)男,汉族,江西宜春人,助教,学士,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系) , 研究方向:基础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