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发现,由于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很多学生学习语文时感到头疼的事就是写作。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根据多年的实践研究,在此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分析思考,以期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困惑;对策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写作文,老师叫喊头疼,这就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学生写作文开头难,结尾难。小学生害怕作文,其作文能力低。这一现状会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因此,改变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现状,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应成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针对这些问题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现在谈谈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一)教学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实际上,写作也是一种美育。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对美的追求,他有什么必要写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让他们获得知识更为重要。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任何困扰语文教育的问题,除了教学法及学科本身的因素,往往有其社会原因。长期的应试教育阻滞了人的思想发展。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敢展现个性,缺乏自由的想象,丧失了自由表达的欲望,也缺乏自由表达的激情。学生在课堂学习写作,也通过社会各种渠道接受有关写作的信息。可是,城市学生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农村学生不参加劳动,生活积累较差。所以,学生的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学生写作缺乏个性,也在于他是在没有个性的环境中成长的。长久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长久地接触低俗文化,不要指望他能写出有个性有魅力的文章。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是基本能力,现今的中小学教学往往没有把写作当作基本能力去认识,总是提出过高的要求。
(三)写作观需要反思
反思时下的作文教学,有些失误体现的显然是观念偏差。首先在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写作和理科解题不太一样,一般而言,只有好与不太好之分,未必有对错之别。起始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高”在何处,写得不多,难有成就感,久而为难,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其次是要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有个人的思想,有个人的人生感悟,有独特的生命体验,作文才有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说“先把你想的事情写出来”,这正是了解少年儿童思维特点的因势利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很多教师在这一问题上认识尚不到位。思想的束缚也让一些教师的作文评价“不知好歹”,他们的评价尺度直接妨碍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
二、作文教学对策
(一)强化阅读、注重积累,以读促写
阅读与写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是指阅读对写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读书、不查阅资料就能进行写作,简直不可思议。现在要求小学生“尽读天下之书”是不可能的,但目前我们的小语教材入选的课文,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风格迥异、表达独特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引导对这些课文的阅读感悟,使其对课文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有所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学了写作文的方式方法应该加以致用。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在作文指导中,老师的任务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取、组织材料,而且要指导学生将提取的材料合理组织、加工,做到把抽象的材料写具体。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
(三)活动激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常遇到学生畏难写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新课标指出,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或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领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会,用双手去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写、勤于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次活动后,教师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即兴写作。如运动会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写场面;联欢会、故事会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等。长此以往,既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作文习惯和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盟盟.学生作文失真现象原因分析及有效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1(03)
[2] 李茂涛.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J].江西教育,2012(0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困惑;对策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写作文,老师叫喊头疼,这就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学生写作文开头难,结尾难。小学生害怕作文,其作文能力低。这一现状会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因此,改变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现状,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应成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针对这些问题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现在谈谈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一)教学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实际上,写作也是一种美育。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对美的追求,他有什么必要写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让他们获得知识更为重要。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任何困扰语文教育的问题,除了教学法及学科本身的因素,往往有其社会原因。长期的应试教育阻滞了人的思想发展。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敢展现个性,缺乏自由的想象,丧失了自由表达的欲望,也缺乏自由表达的激情。学生在课堂学习写作,也通过社会各种渠道接受有关写作的信息。可是,城市学生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农村学生不参加劳动,生活积累较差。所以,学生的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学生写作缺乏个性,也在于他是在没有个性的环境中成长的。长久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长久地接触低俗文化,不要指望他能写出有个性有魅力的文章。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是基本能力,现今的中小学教学往往没有把写作当作基本能力去认识,总是提出过高的要求。
(三)写作观需要反思
反思时下的作文教学,有些失误体现的显然是观念偏差。首先在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写作和理科解题不太一样,一般而言,只有好与不太好之分,未必有对错之别。起始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高”在何处,写得不多,难有成就感,久而为难,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其次是要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有个人的思想,有个人的人生感悟,有独特的生命体验,作文才有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说“先把你想的事情写出来”,这正是了解少年儿童思维特点的因势利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很多教师在这一问题上认识尚不到位。思想的束缚也让一些教师的作文评价“不知好歹”,他们的评价尺度直接妨碍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
二、作文教学对策
(一)强化阅读、注重积累,以读促写
阅读与写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是指阅读对写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读书、不查阅资料就能进行写作,简直不可思议。现在要求小学生“尽读天下之书”是不可能的,但目前我们的小语教材入选的课文,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风格迥异、表达独特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引导对这些课文的阅读感悟,使其对课文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有所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学了写作文的方式方法应该加以致用。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在作文指导中,老师的任务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取、组织材料,而且要指导学生将提取的材料合理组织、加工,做到把抽象的材料写具体。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
(三)活动激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常遇到学生畏难写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新课标指出,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或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领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会,用双手去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写、勤于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次活动后,教师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即兴写作。如运动会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写场面;联欢会、故事会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等。长此以往,既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作文习惯和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盟盟.学生作文失真现象原因分析及有效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1(03)
[2] 李茂涛.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J].江西教育,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