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彩故事,品一波三折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打白骨精》节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被收录在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收录时有所编排和改动,跟原文相比,少了点原汁原味。
  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师要善于将其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打一个来回”,走进去体味、品悟,走出去积累、内化、迁移,而后获得丰富的语言实践,将语言外化出来。为此,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我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品味探究,围绕“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展开了阅读。
  一、 抓住“一打”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学过的名著中,有哪些故事是带“三”字的?
  生1: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
  生2:桃园三结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师:不错。在经典小说中有很多用数字三表示的曲折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有一个数字,叫什么?(三打白骨精)想一想,从题目里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3:我想知道孙悟空那么厉害,为什么还要三次打这个妖精?
  师:问得好。到底为什么孙悟空竟然要费那么大周折才将白骨精给打败,我们可以先从“一打白骨精”说起。圈画有关白骨精的句子和段落,想一想,白骨精在刚出现时,在唐僧师徒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生4:唐僧看她是个送斋饭的,认为她是个良善的女子。
  生5:猪八戒看到的是一个美貌的村姑。
  师:对。课文改编后没有写,但原文对猪八戒的动作做了描述:“他丢下钉耙,摇摇摆摆走到近前,一边迎着那女子,一边想要偷偷看那村姑的美色,看到那个女子说不尽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这说明白骨精是怎么样的?
  生6:很狡猾,故意把自己变成非常美的女人。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精彩之处,就在于“三打”的一波三折。如何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深意呢?可以从题眼抓起。在小说文本解读的第一个环节追问,能够帮助学生理顺写作思路,抓住故事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学生从“一打”中看到了白骨精的变化多端,
  二、 抓“二打”细节,品读人物性格
  经典名著的故事描写贵在人物刻画。《三打白骨精》的“二打”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此时我引导学生挖掘白骨精的心理,了解猪八戒的好色,并从中体会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拥有火眼金睛的孙大圣,看到的根本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妖,它诡计多端,厚颜无耻,居心叵测。可惜的是,这个成了精的女妖仗着自己的厚颜无耻,变着法子将众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让唐僧认为她是善良的,八戒因为好色认为她是可怜的,弄得悟空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她一次次逃脱。
  那么,有哪些描写能够表现白骨精的阴险狡诈呢?学生从文中找到行动描写:“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太太,闪到了唐僧的面前。”一个“闪”字,表现出白骨精的阴险毒辣,变化之快,她迫切想要吃掉唐僧,所以百般伪装。学生又从文中找到语言描写:“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果然来了!”学生一边品读白骨精的狡诈,一边通过朗读(虚读),感受白骨精的阴险。悟空是如何判断她是白骨精的呢?学生抓住环境描写:“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这里正是妖精出没的地方。”正因为悟空有火眼金睛,所以他看到了美貌背后的假、恶、丑。悟空一棍打下去之后,白骨精化成一缕青烟跑掉了。唐僧对悟空大开杀戒连伤两条人命十分愤怒,想要将悟空驱逐出队伍。那么,师徒二人的内心有什么情感变化呢?学生从细节中读到,唐僧一方面疼惜悟空跟随自己一路取经,另一方面又觉得悟空死性不改,无心向善,因而念了紧箍咒。而悟空内心却十分委屈,明明自己打杀的是个歹毒的妖精,可惜唐僧肉眼凡胎就是看不分明,反过来还指责自己,这种愤怒怎么忍受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猪八戒幸灾乐祸,煽风点火,让师傅念了紧箍咒,使悟空痛不欲生。这种痛苦既是头上的,也是心灵的。
  三、 扣“三打”故事,领会作者匠心
  《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精彩,完全在于情节一波三折。何谓“一波”,就是“一打白骨精”引出了风波:八戒煽风点火,唐僧肉眼凡胎,误解悟空,并一步步对悟空失望,直至愤怒,最终要将他驱逐出取经的队伍。
  在这个故事里,人物性格随着这一波三折的情节得到了丰富和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情节,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悟空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特意请来了众神帮忙,终于让唐僧看到了真善美,解除了自己心头的委屈。
  师:既然两次就可以打死白骨精,为何作者要安排“三打”呢?
  生:因为“一打”是打出风波,“二打”打出故事的高潮,“三打”打出悟空的勇敢和智慧。
  透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解读,学生一方面领悟到了小说中精彩的人物刻画,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了将人物间的情感距离拉大,让误会促使故事向前发展,会使得小说生动曲折,扣人心弦,这正是一波三折的叙事小说的魅力所在。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古语云:“集字成句,集句成章。”词、句、章都是以字为基础的。张志公先生说过:“凡是读有困难,笔下文理不通的十之八九被这道关口拦住了。认的字少,不够用;认的字没弄清楚,不管用。”新课标也指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汉字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低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并体现这些特性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以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广玉兰》为例,具体谈一谈阅读教
新教材对每位教师而言都是陌生的,可是第五、第六单元的课文却让我们倍感亲切。第五单元《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都是老课文,如何老课新教,让学生品一杯清新的茶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具体课例分析  尝试一:感悟实践,诱发积极探索。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托于这些例子,但又不可以局限于这些例子,更多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能够超越文本阅读。  课例1:《乌鸦喝水》这篇课文
“犹记得那年,在一个雨天,那七岁的我躲在屋檐,却一直想去荡秋千……爷爷抽着烟,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这是歌星周杰伦《爷爷泡的茶》中的一段歌词。据说,前几年,上海一位参加作文竞赛的中学生在一篇怀念爷爷的作文中,先是引用了这段歌词,然后展开行文,作品竟获得一等奖,而类似的情况在那次作文竞赛中屡见不鲜,歌词对作文的影响可见一斑。确实,多年来,歌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必不
设计理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诺贝尔身上这种可贵精神,启发他们学习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提得不当,课堂气氛有可能如“石沉大海无影踪”,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也将处于尴尬局面之中。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呢?笔者在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尝试,对于课堂有效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
【设计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读、写”的基础,汉字作为识字教学的本体,识字教学不仅要从汉字的音形义出发,还应立足汉民族文化,将汉字的文化意蕴及语用价值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识字教学的最大教育价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汉字:石、山、川、泉、竹。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识字  (一)出示“鸟”的古文字。  1.猜字
王富仁老师谈到语文教学的问题时说,“语文课本是各科课本中最有趣味的,但语文课堂却是各科课程中最枯燥乏味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语文教师的文学理论知识陈旧单薄,课堂上肢解式地分析作品”。反映到诗歌教学上,问题主要表现为思维固化,密度大、强度大,导致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匮乏。  《夜归鹿门歌》是高二赏析课文,该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塑造了一个渔梁晚归、超然脱俗的隐者形象。每首诗都有自己的个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教师而言,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备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深入钻研教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例子”和“凭据”。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只有对教材的钻研
《烟台的海》是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的一篇课文,文字优美华丽,节奏舒缓而动人,读来让人感到眼前展开了一幅精彩的画卷,使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写景类散文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何透过语言文字的美,感悟文本中景物的美呢?这是教学中需要把握的重点。为此我采用以下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美说课文  有人说,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有简略的内容,另外还要有相对集中的目标和主题,这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