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考支撑平台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ao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破我国南极天文科考受制于人尴尬局面
  
  我國首座独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天文科考智能支撑平台今天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该平台由东南大学和南极天文中心联合研制。
  据了解,该平台攻克了昆仑站所在的南极Dome A地区极寒、低气压、缺氧条件下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将为我国运行于该地区的各类天文科考仪器提供能源动力、就地自动监测与控制、远程遥测与遥控及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支持。
  平台单台机组输出功率1.8千瓦,最多可6台机组并网运行,并可实现无人值守自主运行,在输出功率、智能化程度等方面超出国外同类平台的水平,同时由于平台的远程监控和数据接收中心位于国内,因而打破了我国南极天文科考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平台的成功运行得到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南极大气的清净度和透明度很好,特别是整个天空非常清净,最新研究表明,南极高原可能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很多方面接近太空天文站。曾有研究说,在Dome A地区观测天体的效果堪比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昆仑站建设天文台,对宇宙深空、暗物质观测等前沿课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前几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我国已对Dome A地区进行了天文台址的测量和研究,并计划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监测。(特派记者陈瑜)
  
  (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1月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第四批农业科技服务车发放仪式在银川市举行。150辆科技服务车奔赴基層农业科技服务站(所),使全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车总数达到450辆,车辆覆盖面达到75%。大大改善了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效能,解决了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科技日报)
期刊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3日消息,一个国际考古小组在亚美尼亚南部一处山洞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酿造设施,其历史可追溯至6100年前。  考古人员在这个酒厂遗址发现了一个用于压榨葡萄的大缸、几个发酵罐、一个酒杯及喝酒用的大碗。碳元素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物品均有6100年的历史。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格雷戈里·阿雷什安(Gregory Areshian)表示,虽然以前也
期刊
加拿大科学家在1月9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文章称,气候变化至少将会持续到公元3000年。文章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将对气候产生无法阻止的影响,且至少在以后一千年中都会持续。研究人员估计,南极西部冰盖将在公元3000年完全崩塌,最终导致全球海平面升高至少4米。   该项研究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全气候模型来模拟预测一千年后地球的气候状况。该气候模型是由加拿大环境部气候建模和分析中心与卡尔加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1月11日报道,由俄罗斯一家建筑师事务所雷米工作室(Remistudio)设计的具有独立生态圈的旅馆日前问世,设计者毫不掩饰地将其命名为“方舟”,直打“避难”旗号。   该“方舟”旅馆呈庞大的贝壳拱形,外观堪称是未来主义与复古风格的结合——《每日邮报》称其具有上世纪70年代科幻电影道具的风范。由于“方舟”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应对地震或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洪灾,因此需要抵御潮汐波及其
期刊
日间温度热过地球岩浆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1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0日宣布,该局最专业的类地行星“狩猎者”——开普勒号航天器发现了一颗岩石星球,且尺寸与地球较为接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太阳系外最小的类地行星,但因其温度过高,并不适宜生命生存。   开普勒号航天器是世界首个专门用于搜尋类地行星的工具,在2009年它的发射一度万众瞩目,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向太阳系外的可居住行星
期刊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反应器,其能利用太阳光、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铈快速地制造烃类燃料。该研究发表在上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这个过程类似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为维持生长也会使用来自太阳的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糖基聚合物和芳香烃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包含的氧被去除后即可转变为燃料,其方式或是通过在地下历经数千年的降解以形成化石燃料,或通过一种更加迅速的分解、发
期刊
物理学家组织网、《自然》杂志网站1月11日报道,继去年7月欧洲航天局首次发布宇宙全景图之后,在本周巴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普朗克望远镜任务合作团队公布了他们的首批研究成果。这批成果以递交给《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杂志的25篇论文为基础,集中展示了从银河系到遥远太空的丰富信息。   在首次宇宙全景探测中,普朗克绘制出了所有致密源的位置,并详细列在了“致密源表第一版(ERCSC)”中。ERCSC包含了超過
期刊
刚刚经历近一周雨雪冰冻灾害的贵州、湖南等地,9日又迎来新一轮降温降水天气过程。災情的持续,使道路结冰、交通受阻,供电也随时可能中断。面对严重灾情,能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道路交通,保障电力供应,确保人员、物资的正常流通,不仅是对当地有关部门抗灾应急能力的一次检验,而且也是对民生保障能力的一回测试。  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往往让人猝不及防。但越是突发的灾情,越能检验出人们应对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雨雪冰
期刊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1日消息,根据一项最新进行的研究,科学家们30年前对人类第一艘着陆火星表面的探测器:“海盗一号”的考察结果所作出的武断性结论可能需要重新审视:海盗号曾经发现的被认为是“地球污染物”的化學物质其实是火星上的有机物。  1976年7月20日,当美国宇航局的“海盗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火星“克里斯平原”(Chryse Planitia,意为“黄金平原”)西侧坡地时,人们对它寄予
期刊
未来每年将新增7500万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2日报道,英国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下来的60年内,全球人口将呈爆炸性增长的势头,从现在的69亿飙升至2075年的95亿。全球面临着资源不足的挑战,需要各国密切合作。   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近日发布的《一个地球,无数人》的报告指出,全球正处在人口过剩的边缘,因为拥挤的大都市已榨干了全球重要的资源。人口增长,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