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我对学生在历史课方面的学习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深刻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结合新课改精神,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历史 教学行为
时间在我们的指间匆匆溜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有声有色地进行着。新课程不但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更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在变化中应该不断跨越障碍,完成自我超越,用“心”施教。这体现了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与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到自身价值被充分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首先进行了两个年级的问卷调查,共抽调100人。回收问卷100份。整理如下:
1 希望历史课堂气氛希望轻松、活泼的有91人。2 不赞成历史课上45分钟全由老师讲解的有87人。3 历史课上希望自己有参与,表现机会的有82人。4 希望历史课堂教学由师生共同配合完成的占74人。5 希望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如讲故事,表演历史小品,小组竞赛辩论,自己提问等等的占79人。6 不喜欢老师一味照本宣科的占100人。7 希望老师对待学生能一视同仁的有90人。8 喜欢老师上课时多笑,幽默一点的有91人。9 最害怕回答错误时,遭到老师的训斥的有88人。10 希望多听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鼓励93人。11 希望老师多指导应试方法的有67人。
问卷调查分析体现了大多数同学希望:
1 老师是民主的,平等的。2 希望多得到老师的表扬。3 历史课的气氛是轻松的,宽松的。4 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5 课堂上能有参与的机会,能充分发挥主体性。6 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方向地学习。7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在快乐中学习。
通过问卷调查,我对学生在历史课方面的学习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深刻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结合新课改精神,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它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而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次,我上初一历史(上)《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的公开课,同学们大部分比较投入,而有一名学生郁郁寡欢。我知道他成绩不好,在这个班级没有什么地位,属于那种被孤立的学生。但是,我了解到他体育还不错。讲到医学华佗发明五禽戏时,我利用“汉代医疗体操”图像进行投影,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先依图示范了一下,以学生朋友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然后请学生根据投影片上的动作进行模仿表演。我模仿完了之后,问大家:“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试试?”我有意把目光投向他,用鼓励的语气说:“来吧!相信自己。”当其他几名学生表演以后,我直接点了他的名字,他有些吃惊,又有些跃跃欲试。他不但模仿了好几个动作,而且优美连贯,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他激动地回到座位上。
二、在教学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1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但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要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在七年级下册中有“活字印刷”的内容。如果仅依靠课文,学生不会有感性认识,直观感觉不强。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题为“走进活字印刷”的活动课。
此活动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1 活字印刷“活”在哪里?2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的优点?3 本节课我们每个人怎样制作出一个“活字”?
第一步骤:提出3个问题。
教师提问:什么是活字印刷?“活”在哪里?比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
学生甲回答:不是固定的一块模板。
学生乙回答:要印刷的字模是单独的。
学生丙回答:字模是可以重新组合,重复使用的。
学生丁回答:省时间,省力气,不浪费,印书比较快。
第二步骤:解决第3个问题。
首先让学生拿出本课要使用的土豆和小刀。(土豆作为刻字的原料,即模子。小刀为雕刻工具)然后布置任务:黑板上书写李白的《静夜诗》。第一组刻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第二组刻第二句“疑是地上霜”;第三组刻第三句“举头望明月”;第四组刻第四句“低头思故乡”。每桌刻一个字,按顺序正好完成一句。
教师引导:怎样刻字呢?
学生甲发言:先把字写在土豆上。
学生乙发言:土豆可以切成两块,一块用来练习,一块真正刻。
教师问:写在土豆上的字应该是反的还是正的?
学生丙发言:写在土豆上的字应该是反的。
教师问:为什么要是反的?
学生丁:如果是正的,刻好了,印在纸上就成反的了。
教师问:怎样先把字反写在土豆上呢?
两分钟后学生出示成果,并介绍经验。
学生甲:反写的“举”。十分清晰。(学生一片赞叹声)经验:用彩笔先在自己的塑料书皮上正着写“举”,然后立刻把土豆要刻字的一面使劲摁上去,就可以了。
学生乙:反写的“上”。十分清晰。(很不好意思地挠头)说:不会印,这个字是自己写上去的,因为笔画很简单。(学生一下笑开了)
学生丙:反写的“望”。十分清晰。(学生一片赞叹、惊讶声,因为这个字的笔画多,不能象学生乙那样写)(学生丙则很自豪地)举起一张纸让大家看。这个“望”字的每一笔画上全是小小的洞眼,象邮票四周的一样。(学生很惊奇:怎么回事?)只见学生丙把纸上贴在土豆上。又拿起圆规,沿着“望”的笔画一针一针地戳下去,最后再用黑笔描一下。
十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任务。活动课结束了。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堂课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感知历史,使历史贴近生活,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本堂课的课堂氛围是轻松而愉快的,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寓教于乐,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 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创照力、想象力,也给我很大的惊喜。看来,只要给他们一个引导,他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师的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时、自动地反思,能使今后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且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时,讲到了由于我国过去工业落后,许多产品需要从外国进口,我们习惯性地在这些产品名称前加一个“洋”字。例如:洋油、洋火、洋钉、洋车等。这时,班级一名调皮男生突然说:“老师。那还有洋葱呢!”一时间,全班哗然,哄堂大笑,所有的学生最后眼光都归向了我。我只觉得大脑“嗡”一声,内心气恼万分,真的有好好教训他一顿的冲动。我的目光与学生接触了,我读出他们眼神中各种各样的含义:哈哈,看你怎么处理这件事,怎么处理这个捣蛋鬼?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我立刻冷静下来,很真诚的对大家说:“首先,我认为这位同学上课很认真,并且能联系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很不错。”学生瞬间安静下来,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接着说:“第二,洋葱确实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作物,它是从外国传人的,至于原产国到底是哪里,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在课下收集资料,看谁先找到,可以吗?”说到这里,课堂气氛已经恢复正常和平静了,很多男生说:“我今天就去找。”但是我看了看全班,又说:“第三,某某同学提的问题是不错的,只是没有举手发言,希望下次注意。”然后,我继续上课。几天后,真的有一名学生找到了关于洋葱的内容,我又请他在班级里讲述了一遍。一场让我出了一身冷汗的突发事件终于过去了。
学生在相异又相关的事物之间寻找了共同点,看到了别人看不到或忽略的东西。这场让我出了一身冷汗的突发事件,让我反思了很久。我从中进一步地认识到,每一位老师都有可能遇到突发事件,你处理得怎样,学生是我们最公正的“裁判”。现在我不时提醒自己,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每一节课上下功夫,让这样的事不再发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我上了一课,我从孩子的脸上解读出一份人生成长的喜悦。我十分感谢学生们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含义。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新的观念,有正确的学生观,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从而带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现代教师在角色转化以及教学行为的变化中应该不断跨越障碍,完成一些方面的自我超越。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与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到自身价值被充分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
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教学,只要我们用心,就会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与我的学生们共同努力。因为我相信“所以的耕耘必有收获,所以的付出必有回报”。
作为教师,我转变着,我快乐着,我收获着!
作为学生的赞赏者、引导者、帮助者,我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着,快乐着,收获着!
【关键词】历史 教学行为
时间在我们的指间匆匆溜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有声有色地进行着。新课程不但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更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在变化中应该不断跨越障碍,完成自我超越,用“心”施教。这体现了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与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到自身价值被充分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首先进行了两个年级的问卷调查,共抽调100人。回收问卷100份。整理如下:
1 希望历史课堂气氛希望轻松、活泼的有91人。2 不赞成历史课上45分钟全由老师讲解的有87人。3 历史课上希望自己有参与,表现机会的有82人。4 希望历史课堂教学由师生共同配合完成的占74人。5 希望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如讲故事,表演历史小品,小组竞赛辩论,自己提问等等的占79人。6 不喜欢老师一味照本宣科的占100人。7 希望老师对待学生能一视同仁的有90人。8 喜欢老师上课时多笑,幽默一点的有91人。9 最害怕回答错误时,遭到老师的训斥的有88人。10 希望多听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鼓励93人。11 希望老师多指导应试方法的有67人。
问卷调查分析体现了大多数同学希望:
1 老师是民主的,平等的。2 希望多得到老师的表扬。3 历史课的气氛是轻松的,宽松的。4 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5 课堂上能有参与的机会,能充分发挥主体性。6 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方向地学习。7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在快乐中学习。
通过问卷调查,我对学生在历史课方面的学习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深刻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结合新课改精神,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它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而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次,我上初一历史(上)《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的公开课,同学们大部分比较投入,而有一名学生郁郁寡欢。我知道他成绩不好,在这个班级没有什么地位,属于那种被孤立的学生。但是,我了解到他体育还不错。讲到医学华佗发明五禽戏时,我利用“汉代医疗体操”图像进行投影,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先依图示范了一下,以学生朋友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然后请学生根据投影片上的动作进行模仿表演。我模仿完了之后,问大家:“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试试?”我有意把目光投向他,用鼓励的语气说:“来吧!相信自己。”当其他几名学生表演以后,我直接点了他的名字,他有些吃惊,又有些跃跃欲试。他不但模仿了好几个动作,而且优美连贯,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他激动地回到座位上。
二、在教学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1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但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要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在七年级下册中有“活字印刷”的内容。如果仅依靠课文,学生不会有感性认识,直观感觉不强。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题为“走进活字印刷”的活动课。
此活动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1 活字印刷“活”在哪里?2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的优点?3 本节课我们每个人怎样制作出一个“活字”?
第一步骤:提出3个问题。
教师提问:什么是活字印刷?“活”在哪里?比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
学生甲回答:不是固定的一块模板。
学生乙回答:要印刷的字模是单独的。
学生丙回答:字模是可以重新组合,重复使用的。
学生丁回答:省时间,省力气,不浪费,印书比较快。
第二步骤:解决第3个问题。
首先让学生拿出本课要使用的土豆和小刀。(土豆作为刻字的原料,即模子。小刀为雕刻工具)然后布置任务:黑板上书写李白的《静夜诗》。第一组刻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第二组刻第二句“疑是地上霜”;第三组刻第三句“举头望明月”;第四组刻第四句“低头思故乡”。每桌刻一个字,按顺序正好完成一句。
教师引导:怎样刻字呢?
学生甲发言:先把字写在土豆上。
学生乙发言:土豆可以切成两块,一块用来练习,一块真正刻。
教师问:写在土豆上的字应该是反的还是正的?
学生丙发言:写在土豆上的字应该是反的。
教师问:为什么要是反的?
学生丁:如果是正的,刻好了,印在纸上就成反的了。
教师问:怎样先把字反写在土豆上呢?
两分钟后学生出示成果,并介绍经验。
学生甲:反写的“举”。十分清晰。(学生一片赞叹声)经验:用彩笔先在自己的塑料书皮上正着写“举”,然后立刻把土豆要刻字的一面使劲摁上去,就可以了。
学生乙:反写的“上”。十分清晰。(很不好意思地挠头)说:不会印,这个字是自己写上去的,因为笔画很简单。(学生一下笑开了)
学生丙:反写的“望”。十分清晰。(学生一片赞叹、惊讶声,因为这个字的笔画多,不能象学生乙那样写)(学生丙则很自豪地)举起一张纸让大家看。这个“望”字的每一笔画上全是小小的洞眼,象邮票四周的一样。(学生很惊奇:怎么回事?)只见学生丙把纸上贴在土豆上。又拿起圆规,沿着“望”的笔画一针一针地戳下去,最后再用黑笔描一下。
十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任务。活动课结束了。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堂课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感知历史,使历史贴近生活,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本堂课的课堂氛围是轻松而愉快的,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寓教于乐,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 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创照力、想象力,也给我很大的惊喜。看来,只要给他们一个引导,他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师的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时、自动地反思,能使今后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且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上《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时,讲到了由于我国过去工业落后,许多产品需要从外国进口,我们习惯性地在这些产品名称前加一个“洋”字。例如:洋油、洋火、洋钉、洋车等。这时,班级一名调皮男生突然说:“老师。那还有洋葱呢!”一时间,全班哗然,哄堂大笑,所有的学生最后眼光都归向了我。我只觉得大脑“嗡”一声,内心气恼万分,真的有好好教训他一顿的冲动。我的目光与学生接触了,我读出他们眼神中各种各样的含义:哈哈,看你怎么处理这件事,怎么处理这个捣蛋鬼?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我立刻冷静下来,很真诚的对大家说:“首先,我认为这位同学上课很认真,并且能联系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很不错。”学生瞬间安静下来,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接着说:“第二,洋葱确实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作物,它是从外国传人的,至于原产国到底是哪里,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在课下收集资料,看谁先找到,可以吗?”说到这里,课堂气氛已经恢复正常和平静了,很多男生说:“我今天就去找。”但是我看了看全班,又说:“第三,某某同学提的问题是不错的,只是没有举手发言,希望下次注意。”然后,我继续上课。几天后,真的有一名学生找到了关于洋葱的内容,我又请他在班级里讲述了一遍。一场让我出了一身冷汗的突发事件终于过去了。
学生在相异又相关的事物之间寻找了共同点,看到了别人看不到或忽略的东西。这场让我出了一身冷汗的突发事件,让我反思了很久。我从中进一步地认识到,每一位老师都有可能遇到突发事件,你处理得怎样,学生是我们最公正的“裁判”。现在我不时提醒自己,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每一节课上下功夫,让这样的事不再发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我上了一课,我从孩子的脸上解读出一份人生成长的喜悦。我十分感谢学生们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含义。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新的观念,有正确的学生观,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从而带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现代教师在角色转化以及教学行为的变化中应该不断跨越障碍,完成一些方面的自我超越。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与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到自身价值被充分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
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教学,只要我们用心,就会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与我的学生们共同努力。因为我相信“所以的耕耘必有收获,所以的付出必有回报”。
作为教师,我转变着,我快乐着,我收获着!
作为学生的赞赏者、引导者、帮助者,我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着,快乐着,收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