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注射缩宫素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38例患者除了采取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外,同时还兼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止血时间、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6.32%;同时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止血时间、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情况,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且用药结束一天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全部消失。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患者产后出血上临床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15-02
下面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采取只利用缩宫素治疗和利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2年11月至2014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者,其中患者年龄22到31岁之间,平均年龄26.1±3.12岁;对照组38例患者,其中患者年龄22到31岁之间,平均年龄25.9±3.34岁。两组患者的孕周都是31-38周,平均孕周为36.9周,其中剖宫产患者是29例,阴道分娩患者是37例。胎盘植入患者3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2例,胎盘早剥患者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注射缩宫素进行治疗,其中阴道分娩患者,在胎儿分娩出生后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缩宫素20IU,剖宫产患者,在胎儿分娩出生后对患者进行宫体注射缩宫素20IU,之后20IU缩宫素加入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1]。
治疗组的38例患者除了采取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外,同时还兼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其中阴道分娩患者,在胎儿分娩出生后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2],剖宫产患者,在胎儿分娩出生后将20IU缩宫素加入含量为5%de 葡萄糖溶液500ml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止血时间、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 。
1.4疗效判断依据
患者治疗显效变现为用药治疗15分钟后,患者的子宫明显收缩,阴道出血量明显降低;患者治疗有效表现为用药治疗30分钟后,患者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降低;患者治疗无效变现为多次用药治疗后,患者的子宫没有明显收缩迹象,同时阴道出血量也没有减少。
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主要是通过利用容积法、面积法或者是称重法进行综合计算。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的38例患者中,显效的人数有21人,有效的人数有15人,无效的人数只有2人,总有效人数达到36人,总有效率高达94.74%;而对照组的38例患者中,显效的人数有14人,有效的人数有15人,无效的人数有9人,总有效人数达到29人,总有效率只有76.32%。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n%)
类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8 21(55.26) 15(39.47) 2(5.26) 36(94.74)
对照组 38 14(36.85) 15(39.47) 9(23.68) 29(76.32)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时间和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时间和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止血时间和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情况,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时间和产后两小时的
出血量结果对比
类别 例数 止血时间 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
治疗组 38 15.21±3.25 263.15±13.48
对照组 38 34.77±3.44 539.1815.77
P <0.05 <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患者中,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腹泻,1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呕吐,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在停用药一天之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对照组患者中,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腹泻,1例患者出现体温稍微上升,1例患者出现呕吐,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在停用药一天之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发展非常快且对产妇和新生儿会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临床并发症[4],通常发生于产妇生产后两个小时之内,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症状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对患者实施有效止血非常重要。因为在临床中,一旦止血效果不佳,那么很容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切除子宫,出血量过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加强对患者产后出血的治疗。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病因[5],因此在临床止血过程中,需要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治疗。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采取只利用缩宫素治疗和利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我们发现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患者产后出血上临床效果非常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用药结束一天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全部消失。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钱敏.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09(03):180-181.
[2]郭小荣.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38 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03):1091.
[3]劳永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5):04-05.
[4]廖秋红,何彬彬.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04:251-252.
[5]李慧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0):1186-1188.
【关键词】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15-02
下面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采取只利用缩宫素治疗和利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2年11月至2014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者,其中患者年龄22到31岁之间,平均年龄26.1±3.12岁;对照组38例患者,其中患者年龄22到31岁之间,平均年龄25.9±3.34岁。两组患者的孕周都是31-38周,平均孕周为36.9周,其中剖宫产患者是29例,阴道分娩患者是37例。胎盘植入患者3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2例,胎盘早剥患者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注射缩宫素进行治疗,其中阴道分娩患者,在胎儿分娩出生后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缩宫素20IU,剖宫产患者,在胎儿分娩出生后对患者进行宫体注射缩宫素20IU,之后20IU缩宫素加入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1]。
治疗组的38例患者除了采取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外,同时还兼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其中阴道分娩患者,在胎儿分娩出生后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2],剖宫产患者,在胎儿分娩出生后将20IU缩宫素加入含量为5%de 葡萄糖溶液500ml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止血时间、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 。
1.4疗效判断依据
患者治疗显效变现为用药治疗15分钟后,患者的子宫明显收缩,阴道出血量明显降低;患者治疗有效表现为用药治疗30分钟后,患者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降低;患者治疗无效变现为多次用药治疗后,患者的子宫没有明显收缩迹象,同时阴道出血量也没有减少。
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主要是通过利用容积法、面积法或者是称重法进行综合计算。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的38例患者中,显效的人数有21人,有效的人数有15人,无效的人数只有2人,总有效人数达到36人,总有效率高达94.74%;而对照组的38例患者中,显效的人数有14人,有效的人数有15人,无效的人数有9人,总有效人数达到29人,总有效率只有76.32%。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n%)
类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8 21(55.26) 15(39.47) 2(5.26) 36(94.74)
对照组 38 14(36.85) 15(39.47) 9(23.68) 29(76.32)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时间和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时间和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止血时间和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情况,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时间和产后两小时的
出血量结果对比
类别 例数 止血时间 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
治疗组 38 15.21±3.25 263.15±13.48
对照组 38 34.77±3.44 539.1815.77
P <0.05 <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患者中,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腹泻,1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呕吐,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在停用药一天之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对照组患者中,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腹泻,1例患者出现体温稍微上升,1例患者出现呕吐,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在停用药一天之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发展非常快且对产妇和新生儿会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临床并发症[4],通常发生于产妇生产后两个小时之内,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症状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对患者实施有效止血非常重要。因为在临床中,一旦止血效果不佳,那么很容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切除子宫,出血量过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加强对患者产后出血的治疗。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病因[5],因此在临床止血过程中,需要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治疗。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采取只利用缩宫素治疗和利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我们发现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患者产后出血上临床效果非常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用药结束一天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全部消失。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钱敏.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09(03):180-181.
[2]郭小荣.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38 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03):1091.
[3]劳永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5):04-05.
[4]廖秋红,何彬彬.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04:251-252.
[5]李慧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0):1186-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