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正确运用情感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结合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以良好的师德魅力融洽师生关系,沟通情感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赢得学生欢迎,获得学生尊重,进而使学生对你教的课感兴趣,首先要通过自身努力,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培养高尚的人格。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我都努力做到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因为一个好教师绝不只是某一堂课上得多么成功,而应是把教学能力和个人魅力融入每一节课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再次,要善于与学生谈心,沟通思想,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个人品质,关心他们的爱好、兴趣和要求,与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消除代沟。通过自己的师德魅力融洽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与教师自然会心心相印,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得到发展,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从而会使我们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以正确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教师的信任和积极评价,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内在动力。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学生往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教师评价不恰当,学生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確的自我感知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偏爱“优等生”,他们提问的是“优等生”,赞美的是“优等生”,一切机会都会给了“优等生”,使得一些“差生”自惭形秽,无心进取。我在教学中尤其注意了这点,加强正面引导教育,尽量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对待中差生也不失时机地让其表现自我,尝试成功的机会,并及时表扬、鼓励,即使他们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热情的帮助,尽可能全面地照顾学生,满足其心理愿望。比如在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学生,我会及时说“Very good!”“Excellent!”;对表现一般的学生,我也用“Good.”“Well done.”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对表现欠佳的学生,我则用“T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同时,我还十分注意结合课后作业检查,对学生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教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交流沟通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地方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教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三、利用教学之外的时间扩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重在教学过程,但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对个体的情感教育不易进行。因此,课外的情感教育也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共同交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常常可以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比如通过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和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此外,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地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运用好情感教育,对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教师上课拖堂问题时下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造成教师拖堂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备课不充分,驾驭课堂能力差。按照教学规程,一节课40—45分钟应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总结和课堂练习等几个阶段,临近下课的时间应该是课堂练习时间,这个时段是可以控制的。但是,有些老师备课时没有精心设计教案,教学节奏拖沓,到下课时,才发现要讲的内容还没有讲完,于是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二是部分教师观念
思想品德课教学既不同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别于时事政策教育,它是通过传授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转化学生的思想、信念和行动。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有机统一,否则,德育目标将无法落实。但是,从我国目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状况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课本理论的传授,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基础知识的理解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学习古诗词,有利于陶冶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呢?    一、讀一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然后是读出感情。读准字音,学生得通过工具书先解决生字词,还要注意古今读音。如“笼盖四野”,“野茫茫”中的“野”分别念“Yǎ”和“Yě
在英语学习中,由于“need”既可以作情态动词,又可以作实义动词,且具有多种用法,常常使学生们在碰到“need”时感觉无从下手,现在我们就对“need”这“双重角色”身份进行剖析,使学生们对“need”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   “need”在句中既可以作情态动词,也可以作实义动词,但是它们的用法却并不相同。     一、need作情态动词用    作为情态动词的“need”的用法与其他情态
辨析病句题型是近几年高考必考题型之一,也是考查学生驾驭语言能力的基本题型。如何快速、准确地解题,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成为困扰许多考生的一大难题。考生除了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常见语病辨析方法外,我们认为还要学会依据一些特殊形式上的“标志”去辨析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句子主干成分    句子主干成分,指句子的基本成分,即主語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看句子主干成分,即通过压缩句
近来,教育专家和媒体对教育问题提得最多的可能算是“家庭教育缺失”这个话题了。什么是家庭教育缺失?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如何纠正孩子的这些偏差呢?下面就这些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缺失    所谓家庭教育缺失,是指孩子在家庭中应该得到的教育缺乏、不当或失去,从而导致孩子在学习、做人、生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教育现象。    二、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能够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心情愉快,能够激励全班学生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班主任是班集体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是班级的灵魂。因此,要建立一个凝聚力强的班集体,班主任应该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一、选贤任能,组建起一个团结、公正、有力的班级领导班子    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高素质的班主任外,还离不开一支公正、能
说起“柳”让人很自然地想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之句,从“柳”字意思上看,或许能悟出点人的感情来。人爱的是花,却不怎么喜欢“柳”,因为这里毕竟有点“无心去插柳,有意要栽花”的意思。其实,对于“柳”这并不公平,人们这么做也只能自负其责,“花不发”是正常的,“柳成荫”倒是难得的。谁都知道我国是个诗的国度,我国唐朝更是一个诗的繁荣时期,在唐诗中,关于“柳”的诗很多,这些诗中不乏有对“柳”的赞
培养自学能力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它不只强调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自学的能动性,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一、发展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就是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学。而成功地教会学生自学,则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学生将会受用终身。在这方面,澳大利亚
教学过程  我用下面一段话导入新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别离的苦痛,可这痛苦倒激发了许多诗人的灵感,他们创作诗词歌赋来倾诉自己的离愁别绪。”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三个诗歌画面片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然后我启发并引导学生从以上诗歌画面中体验朋友离别的苦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