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知识过程实践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数学
  现行使用的数学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接近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教材中那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整改,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课时,我把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活动的应用题:“在举行拔河比赛时,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 22场比赛中得到 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因为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很快的就讨论起来。利用亲身体验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这样的举措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教学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过程中。例如,在复习轴对称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条河l的同侧有一个村庄A和一处仓库B,某天仓库突然失火了,村民们从家里出发提着水桶到河边拎水去救火,那么应选择怎样的路线比较合适?因为前面做过类似的习题,所以同学们很快给出答案:做出点A关于小河l的对称点A′,再连结A′B交l于点P,则折线APB即为村民行走的路线。我问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你们还可以再交流交流。”同学们自觉的分小组讨论交流起来,讨论的越来越激烈。这时我问:“同学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我请其中一个同学发言,她说:“经过我们的讨论研究,我们发现还有更合适的路线,装满水的水桶比较重,提着桶行走不便,节约时间,缩短提水的路程,我们的做法是作BQ⊥l,垂足为Q,连结AQ,折线AQB为更合适的路线。”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了同意。经过这样的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加强了实际应用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气氛得到极大的活跃,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让书本知识走进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产生于现实生活,数学学习的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生活数学。让书本只是走进学生生活实际,既让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又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我们学校计划购置一批电脑,市场价每台60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 1O台以上,从第 l1台开始每台按 7折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 8.5折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学校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把解题的过程转化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既学会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觉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我们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认识世界,让学生知道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加强课外应用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后,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统计初步知识学完后,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如此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形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在活动中起组织作用,并不做具体工作,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调查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统计观念,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好好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同时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
其他文献
数学交流环境,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情景。对学生数学交流环境的创设,教师要在课堂内把握好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时机,让学生学会用最简洁的方法和形式来进行表达,注重创设课外学生数学交流环境。  数学交流环境 学生 数学交流能力  一、学生数学交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交流对学生成长和数
[摘要]: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方式——校本研修进行了认真的解读,介绍了在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途径。农村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基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要,拓展校本研修的渠道,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形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 校本研修 继续教育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课程改
<正>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办公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脑不再是唯一的生产力工具,手机、平板、便携笔记本,让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公,分享、共同协作
期刊
化学课堂改革中。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等?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就化学教学的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高效课堂的含义及标志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认知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推行“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坚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始终把钻研教材、梳理知识,整合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以高考考点为课堂主线,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师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在于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