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强有力的推进,加快了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施工规模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安全生产事故也随之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导致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文章围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这一主题,从阐述建筑施工安全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希望对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力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科学管理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大局,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涉及亚欧非三大洲的60多个国家、70多个经贸合作区、40多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②。新形势下,中国建筑企业如何借助于开放战略的机遇,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提高竞争能力,实现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型升级①。因此,我们国家的建筑领域亟待提高自身的建设施工能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甚至超越,并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近况
生产安全的管理,是利用可使用的资源,发扬大家的智慧,经过共同的努力,针对发生在生产进程中的安全问题,做出相关决议、组织、策划和控制等行动,实现生产安全的目的。实行一岗双责管理制度,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实现生产与安全有机的结合③。
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建筑施工的生产操作人员素质非常低。中国建筑行业的施工建设人员多数是农民工,专业工人和技术工人占很低的比例。农民工所受的教育程度很低,个人素质差。建筑工程的规则、标准对农民工是暂新的领域,基本是不掌握、更不熟悉。他们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和概念,自我保护的能力非常差,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技术培训。
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施工企业的负责人所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质量,根本就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许多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重缺失,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谈不上对施工作业人员存在什么约束力。施工企业关心的只是生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基本是达不到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很难参加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讲座、培训、会议等。
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施工技术没有实现正规管理和有效落实,严重的影响了安全生产管理。施工人员在工程的施工中不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生产作业,施工作业仅凭自己感觉和经验进行操作,很多施工作业都存在技术误差或偏差。如,地基夯实不牢,现场立网、平网的材质不符合标准,在混凝土浇制过程中水、石灰等原材料的搭配比例不标准;赶工期,在冬季或下雨天等不正常情况下进行土方开挖,在施工砂石地基过程中,碾压变数不够、分层铺筑过厚、洒水不足等。
施工监理在建设工程中承担着重要监管职责,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需要二十四小时旁站行使监理职责,而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出监理真正的职责和作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监理,安全管理、土建、施工用电、水暖等须是单一的专职监理,实际上很多都是一个人监理质量又兼任监理安全,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不完善。有些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法律不熟识,对自己监理的职责、范围很多都掌握的不具体或不清楚,发生质量或技术问题,很难说清楚说明白,更谈不上按要求监理,也不能及时汇报给领导或主管部门。
生产施工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具有流动性、复杂性、露天作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④。作业施工在露天工作生产的情况较多,从建筑物的基础、建设到结构主体、至屋面施工到室内外装饰等,多数时间是在露天工作。建筑物要在十几米甚至百米以上进行露天高空施工作业,工作环境非常的差、施工劳动强度繁重、施工人员消耗体力很大,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施工作业,一些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违章施工作业是很普遍的现象。
建设施工中施工作业人员是不断在流动,而建筑物是固定的。建筑物从施工建设开始至竣工后就固定不动了,建设施工人员要围着建筑物上下左右地进行施工作业,在有局限的作业场地上把大量的建设机具、生产人员、建设材料等集中起来进行生产施工。
建设工程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企业。生产工作人员从分项工程的地面开始、施工到基础部分、施工至主体、再建设至屋面,多数都是处在交叉施工和露天作业及高处作业的工作状态之中。建设工程的生产中:坍塌、机械伤害、触电和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五大类别伤害的事故伤亡,近些年来始终高居不下。
二、加强施工生产安全的管理对策
对施工作业安全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施工安全控制技术方向的研究,主要是从人和物两个方面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⑤。必须按照安全法及相关的规定来创建安全生产的职能机构,充沛的发挥安全生产职能机构的职能和作用,按照规定配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激励安全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用科学详实的安全管理制度来制约每位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确保预防与控制事故的发生。并且:施工现场的沟、洞、孔、口、井、坎及临边设置警示标志、盖板和围挡,夜间设置指示灯;施工用电设施、设备、用电线路的使用和安装,必须符合操作规程和行业规范;施工中造成的污染等,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控制,并使施工现场的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
加强工程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⑥。用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来消除危险因素或使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施工生产作业要按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安全措施的要求,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工程现场的检查达标工作,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必须达到合格以上;每一项分项分部工程在开工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拟写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书,对施工员、操作工人开展技术交底;建设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必须要按“安全标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安全色”要求进行悬挂安全标志牌,起到醒目警示的目的;制定科学完善的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使冬季施工和雨季施工可以安全顺利进行;进行电焊锰尘、涂料油漆及粉尘水泥等有毒有害的操作工作时,要提供防护安全服装和防护安全用具,实现对尘毒进行防治的目的,并以书面形式通告生产岗位的危险性和操作规程及违章进行施工带来的危害性;正确使用和佩戴安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使事故伤亡指标得到有效地控制。 建设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生产和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定期识別工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普及性的安全培训规划,并能保证准确的实施,为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相对应的安全教育资源。为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⑦。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要积极的开展生产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使生产作业人员对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程和安全操作制度规章都能熟练的掌握,并对是否符合其岗位生产技能和安全工作的要求进行确认与达标。对施工生产工作人员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每天班前会和三级教育等工作,并进行强制性管理,使施工生产操作人员都能够熟练并掌握工作中的健康知识和安全自我保护技能。
制定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且保证实施 要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从工程的全面出发,制定出工程的施工建设方案、施工的工作顺序、工程的工作程序、施工的工作流向、施工建设的技术措施、建设施工的工作操作方法、工作进度计划表、工程施工的组织机构、施工建设材料的供给、施工运送的路线、科学使用有限的施工场地、水电动力资源保证等工作种类的完整计划,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各样的需求与变化,每项工作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及时顺利的实施。
要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能够用它来详细的指导与完成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并能够对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因素、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预测,从安全生产方面和生产技术上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与措施,可以及时的排除或掌控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危险隐患、不安全的要素,预防生产事故的产生。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化水平,逐步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监控的现代化⑧。要从“进工程工作现场的安全规定;深坑及地面工作的安全防护;对作业交叉及高处施工现场的防护;施工现场用电安全;安全操作使用施工机械设备;针对所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技术的安全技术;防雷击、台风、防洪水、防暑降温、防地震、防寒、防冻等自然灾害预防的安全措施;防爆、防火措施”等方面制定出科学完整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确保有效的实施。
结束语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方针,给建筑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要确保能够快速的发展强盛起来,须加快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机制,使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基本保障,并把这项系统的工程,通过努力认真的实施来避免生产施工过程中劳动者受到伤害及丧失生命的事故发生,具备现代建设施工发展所必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编写.“一带一路”与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248.
[2]高臣 马成志.“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跨文化管理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9):14-18.
[3]陈开来.浅谈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理念[J].水电与新能源,2017,(2):67-68,71共3页.
[4]何国通 徐日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危机管理模式探讨 [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8):52-54.
[5]伍培 陈龙 赵子莉等. 浅议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及实现途径 [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42(4)97-100.
[6]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编写.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1-365.
[7]方东平 黄新宇 黄志伟. 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1(2):25-32.
[8]田元福 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12):13-16.
作者简介:
李鹏 1969年生 男 辽宁抚顺 工程师 大学本科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从事大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科学管理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大局,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涉及亚欧非三大洲的60多个国家、70多个经贸合作区、40多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②。新形势下,中国建筑企业如何借助于开放战略的机遇,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提高竞争能力,实现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型升级①。因此,我们国家的建筑领域亟待提高自身的建设施工能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甚至超越,并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近况
生产安全的管理,是利用可使用的资源,发扬大家的智慧,经过共同的努力,针对发生在生产进程中的安全问题,做出相关决议、组织、策划和控制等行动,实现生产安全的目的。实行一岗双责管理制度,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实现生产与安全有机的结合③。
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建筑施工的生产操作人员素质非常低。中国建筑行业的施工建设人员多数是农民工,专业工人和技术工人占很低的比例。农民工所受的教育程度很低,个人素质差。建筑工程的规则、标准对农民工是暂新的领域,基本是不掌握、更不熟悉。他们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和概念,自我保护的能力非常差,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技术培训。
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施工企业的负责人所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质量,根本就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许多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重缺失,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谈不上对施工作业人员存在什么约束力。施工企业关心的只是生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基本是达不到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很难参加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讲座、培训、会议等。
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施工技术没有实现正规管理和有效落实,严重的影响了安全生产管理。施工人员在工程的施工中不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生产作业,施工作业仅凭自己感觉和经验进行操作,很多施工作业都存在技术误差或偏差。如,地基夯实不牢,现场立网、平网的材质不符合标准,在混凝土浇制过程中水、石灰等原材料的搭配比例不标准;赶工期,在冬季或下雨天等不正常情况下进行土方开挖,在施工砂石地基过程中,碾压变数不够、分层铺筑过厚、洒水不足等。
施工监理在建设工程中承担着重要监管职责,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需要二十四小时旁站行使监理职责,而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出监理真正的职责和作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监理,安全管理、土建、施工用电、水暖等须是单一的专职监理,实际上很多都是一个人监理质量又兼任监理安全,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不完善。有些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法律不熟识,对自己监理的职责、范围很多都掌握的不具体或不清楚,发生质量或技术问题,很难说清楚说明白,更谈不上按要求监理,也不能及时汇报给领导或主管部门。
生产施工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具有流动性、复杂性、露天作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④。作业施工在露天工作生产的情况较多,从建筑物的基础、建设到结构主体、至屋面施工到室内外装饰等,多数时间是在露天工作。建筑物要在十几米甚至百米以上进行露天高空施工作业,工作环境非常的差、施工劳动强度繁重、施工人员消耗体力很大,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施工作业,一些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违章施工作业是很普遍的现象。
建设施工中施工作业人员是不断在流动,而建筑物是固定的。建筑物从施工建设开始至竣工后就固定不动了,建设施工人员要围着建筑物上下左右地进行施工作业,在有局限的作业场地上把大量的建设机具、生产人员、建设材料等集中起来进行生产施工。
建设工程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企业。生产工作人员从分项工程的地面开始、施工到基础部分、施工至主体、再建设至屋面,多数都是处在交叉施工和露天作业及高处作业的工作状态之中。建设工程的生产中:坍塌、机械伤害、触电和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五大类别伤害的事故伤亡,近些年来始终高居不下。
二、加强施工生产安全的管理对策
对施工作业安全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施工安全控制技术方向的研究,主要是从人和物两个方面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⑤。必须按照安全法及相关的规定来创建安全生产的职能机构,充沛的发挥安全生产职能机构的职能和作用,按照规定配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激励安全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用科学详实的安全管理制度来制约每位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确保预防与控制事故的发生。并且:施工现场的沟、洞、孔、口、井、坎及临边设置警示标志、盖板和围挡,夜间设置指示灯;施工用电设施、设备、用电线路的使用和安装,必须符合操作规程和行业规范;施工中造成的污染等,应该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控制,并使施工现场的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
加强工程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⑥。用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来消除危险因素或使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施工生产作业要按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安全措施的要求,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工程现场的检查达标工作,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必须达到合格以上;每一项分项分部工程在开工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拟写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书,对施工员、操作工人开展技术交底;建设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必须要按“安全标志”、“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安全色”要求进行悬挂安全标志牌,起到醒目警示的目的;制定科学完善的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使冬季施工和雨季施工可以安全顺利进行;进行电焊锰尘、涂料油漆及粉尘水泥等有毒有害的操作工作时,要提供防护安全服装和防护安全用具,实现对尘毒进行防治的目的,并以书面形式通告生产岗位的危险性和操作规程及违章进行施工带来的危害性;正确使用和佩戴安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使事故伤亡指标得到有效地控制。 建设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生产和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定期识別工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普及性的安全培训规划,并能保证准确的实施,为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相对应的安全教育资源。为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⑦。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要积极的开展生产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使生产作业人员对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程和安全操作制度规章都能熟练的掌握,并对是否符合其岗位生产技能和安全工作的要求进行确认与达标。对施工生产工作人员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每天班前会和三级教育等工作,并进行强制性管理,使施工生产操作人员都能够熟练并掌握工作中的健康知识和安全自我保护技能。
制定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且保证实施 要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从工程的全面出发,制定出工程的施工建设方案、施工的工作顺序、工程的工作程序、施工的工作流向、施工建设的技术措施、建设施工的工作操作方法、工作进度计划表、工程施工的组织机构、施工建设材料的供给、施工运送的路线、科学使用有限的施工场地、水电动力资源保证等工作种类的完整计划,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各样的需求与变化,每项工作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及时顺利的实施。
要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能够用它来详细的指导与完成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并能够对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因素、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预测,从安全生产方面和生产技术上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与措施,可以及时的排除或掌控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危险隐患、不安全的要素,预防生产事故的产生。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化水平,逐步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监控的现代化⑧。要从“进工程工作现场的安全规定;深坑及地面工作的安全防护;对作业交叉及高处施工现场的防护;施工现场用电安全;安全操作使用施工机械设备;针对所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技术的安全技术;防雷击、台风、防洪水、防暑降温、防地震、防寒、防冻等自然灾害预防的安全措施;防爆、防火措施”等方面制定出科学完整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确保有效的实施。
结束语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方针,给建筑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要确保能够快速的发展强盛起来,须加快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机制,使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基本保障,并把这项系统的工程,通过努力认真的实施来避免生产施工过程中劳动者受到伤害及丧失生命的事故发生,具备现代建设施工发展所必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编写.“一带一路”与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248.
[2]高臣 马成志.“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跨文化管理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9):14-18.
[3]陈开来.浅谈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理念[J].水电与新能源,2017,(2):67-68,71共3页.
[4]何国通 徐日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危机管理模式探讨 [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8):52-54.
[5]伍培 陈龙 赵子莉等. 浅议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及实现途径 [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42(4)97-100.
[6]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编写.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1-365.
[7]方东平 黄新宇 黄志伟. 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1(2):25-32.
[8]田元福 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12):13-16.
作者简介:
李鹏 1969年生 男 辽宁抚顺 工程师 大学本科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从事大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