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_t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发展学生个性 自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05-02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品德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以下两种方式:
  1、角色扮演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些活动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在《我是谁》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角色不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与不同角色的人交往中应注意什么?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2、成功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轻松学习知识
  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有其突出的特点:
  1、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实施教育我们要时时保留一颗童心,让孩子们跟随我们的脚步,乐在其中。
  3、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综合课程。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 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每位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例如,我教《告别贫困奔小康》这一课时,在活动今昔对比中,引导学生从教材走进生活,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在上课时,我再播放有关现在生活状况的视频,通过对比,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内容,紧接着我抛出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发现的?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如在《学会拒绝》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在禁毒、禁赌等方面的宣传,我组织学生观看了有关吸毒给本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危害的视频,让他们从一些鲜活的事例中对吸毒带来危害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
  总之,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品社新课标解读》
  [2]《新教育之梦》
  [3]《品德与社会》课儿童活动之主体性教育
  [4]《新课程改革知识问答》内部学习资料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我的故乡是座煤城,边远又寒冷.我的小学和中学在这里度过,我人生的坐标从这里开始.说来也怪,打一记事儿起,我就不知道什么叫退缩,什么是畏惧.记得刚上小学时,从我家到学校要
身体于文本中的定位与书写形式,不仅是个体外在特质的标志,也是人类最贴近本能的感性显现.关于身体的讨论,在西方古典时期,柏拉图首先设下灵魂和身体二元对立的哲学模式,认为
我十五年前是什么样子?有一天我不知为什么想起这样的问题,可能是现在我感到我的记性越来越差了,我有些害怕这是衰老的征兆,我得想一想我的过去,这样也许会让记忆力得到一些
王伟明教授从医20余年,善于从整体出发,把握疾病变化规律,辨证论治,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多年来对UC患者病情的观察,善于把握疾病的变化规律,认为根据邪正
摘要:徐渭杂剧《狂鼓史》在杂剧史上具有新变意义,在主题取向上表现为对个体生命在时代环境下不自由的普遍性的探讨及对传统道德判断标准的超越两个层面,与此同时,戏剧体制在独折和内部叙事结构断裂两个层面与之呼应。  关键词:《狂鼓史》;主题取向;戏剧体制  《狂鼓史》为明嘉隆间人徐渭所作,作者空有才华无处施展,借祢衡为曹操所杀,因受阴间判官之敦请,面对曹操亡魂再次击鼓痛骂,历数曹操全部罪恶的故事,行藉古讽
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检测"。我在充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在实践中不断的探讨。今天我主要谈谈第四个环节-当堂检测,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评价是应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的,为此我在教学中摸索着更能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的方法。今年我教两个班,每班分成10个小组,每组分A、B、C三个层级。每天上课我都给学生评出分来,当场公开,既公平又公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认为在
摘 要:《奇幻森林》讲述了人孩毛克利逃出森林,继而打败老虎谢利·可汗,重新被森林中的动物所接纳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影片既强调森林法则的重要性,又呈现出温情脉脉的动物伦理。而这种动物伦理,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奇幻森林;动物伦理;森林法则;童话  由迪斯尼拍摄的《奇幻森林》像是一个万花筒,圆筒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卜林的《丛林之书》。稍微转一下,可以看到卡梅隆的
2001年9月25日早晨,南京下了一阵蒙蒙细雨.上午8时许,天大放晴,初秋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暖融融的.rn这天,我们约定去祭扫师祖李瑞清--清道人墓.rn
美术课是普通中小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其次,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