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考向分析
由以上表格可知,“地球运动”知识在历年高考考查中所占分值不多,多以选择题出现。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侧重考查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昼夜长短变化(日出、日落)、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季节变化等主干知识的运用。
2.从命题形式上看,多选取生产、生活方面的图文信息为情境素材,设问角度新颖,要求考生解决现实中的相关问题。
3.从素养考核上看,命题者以此“地球运动”知识为测评工具,同是落实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考查。如2017全国I卷第11题要求考生通过地方时计算来确定区域位置;全国Ⅲ卷第10题要求考生用全球视野,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地理现象来推测当地的纬度。
三、典题示例
(2017全國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这组题材料源于生活,难度较大,考查学生通过气候景观判断纬度(位置)和时间(季节)。第10题,解题关键是根据丁地“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有极光”信息,得出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第11题,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4月28日、6月28日和9月2日太阳直射点都是位于北半球,11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由以上表格可知,“地球运动”知识在历年高考考查中所占分值不多,多以选择题出现。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侧重考查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昼夜长短变化(日出、日落)、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季节变化等主干知识的运用。
2.从命题形式上看,多选取生产、生活方面的图文信息为情境素材,设问角度新颖,要求考生解决现实中的相关问题。
3.从素养考核上看,命题者以此“地球运动”知识为测评工具,同是落实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考查。如2017全国I卷第11题要求考生通过地方时计算来确定区域位置;全国Ⅲ卷第10题要求考生用全球视野,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地理现象来推测当地的纬度。
三、典题示例
(2017全國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这组题材料源于生活,难度较大,考查学生通过气候景观判断纬度(位置)和时间(季节)。第10题,解题关键是根据丁地“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有极光”信息,得出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第11题,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4月28日、6月28日和9月2日太阳直射点都是位于北半球,11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