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肥料对华成麦1688产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ar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华成麦1688在不同密度和追肥量下产量表现的试验,探索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基施51%(27-1-7)小麦专用复合肥750kg/hm2的基础上,华成麦1688的适宜追肥量为75~150kg/hm2,适宜播种密度为112.5~262.5kg/hm2。
  关键词:小麦;华成麦1688;追肥量;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30-02
  华成麦1688是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安徽省及黄淮麦区大面积试种、示范中,表现出抗赤霉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
  华成麦1688幼苗半匍匐,长势壮,抗寒性中等。分蘖力一般,成穗率较高。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株型半紧凑,抗倒伏能力偏弱。旗叶斜上举,株行间透光性好,穗纺锤型、长芒、白殼、白粒,籽粒粉质、较饱满,熟相较好。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区域试验,平均株高91.3cm,穗数为705万/hm2,穗粒数34.3粒,千粒重46.3g。全生育期227d左右,与皖麦52相当。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发挥华成麦1688的高产稳产性能,在宿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绿色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示范与推广应用”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肥料和密度2个因子的栽培试验,为华成麦1688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7—2018年在安徽华成种业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大豆,地力中等偏上,播前施51%(27-17-7)的小麦专用复合肥750kg/hm2。
  1.2 试验方法 随机区组,追施量分别设F1(0kg/hm2)、F2(75kg/hm2)、F3(150kg/hm2)、F4(225kg/hm2)、F5(300kg/hm2)、F6(375kg/hm2)6个处理;密度按播种量分别设M1(112.5kg/hm2)、M2(150kg/hm2)、M3(187.5kg/hm2)、M4(225kg/hm2)、M5(262.5kg/hm2)5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10m,行距0.25m,6行区,实收面积15m2。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追肥量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追肥量的不断增加,华成麦1688的产量3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动,特别是有效穗数的变动最为明显,F5(300kg/hm2)和F6(375kg/hm2)2个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追肥量的增加,穗数呈增加的趋势,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则呈下降的趋势;在F2(75kg/hm2)和F3(150kg/hm2)2个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中,对追肥量最不敏感的是千粒重,说明该品种千粒重的提高,与追肥量的相关性不明显。
  2.2 密度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华成麦1688基本苗(密度)增加,株高增高,但穗长变短,穗粒数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但千粒重变化很小,说明该品种千粒重比较稳定;处理M3(187.5kg/hm2)和M4(225kg/hm2)小区产量最高,达到极显著,说明华成麦1688在播种量在187.5~225kg/hm2最为适宜。
  3 小结
  (1)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追肥量和播种量(密度)对华成麦1688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追肥量在150kg/hm2产量最高。考虑到实际生产应用和经济效益,华成麦1688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拔节孕穗期间根据苗情和气候因素追肥75~150kg/hm2较为适宜。华成麦1688的播种量在187.5~225kg/hm2产量最高,但随着播种量增加,密度在增加;密度大,虽然产量并不降低,但无效蘖和不孕小穗数增多,土壤肥力损耗大,加之种子播量大,生产成本提高,效益降低。所以,华成麦1688适宜播种量为187.5~225kg/hm2。
  (2)在本次试验中,华成麦1688在追施化肥0~375kg/hm2、播种量(密度)112.5~262.5kg/hm2栽培条件下,均未发生倒伏现象,说明华成麦1688抗倒伏能力较强且易于栽培管理。
  (责编:王慧晴)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探索“花优14”在嘉定地区适宜的播栽方式,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2016年在嘉定区外冈镇望新村进行了“花优14”不同播期机穴播和机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有效穗虽少于机穴播,但由于穗型较大,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重,“花优14”机插秧栽培产量最高,机穴播早播田块产量比晚播高。  关键词:机穴播;机插秧;播期;花优14;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采用靖远县近30年的历史资料,通过距平和趋势分析,对2017年度基本气象要素及异常气候事件,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度靖远县气温偏高1.1℃,降水偏多18%,日照时数偏
摘 要:电力作为一种不可经济储存、产供销同步完成、特殊网络物流传输的商品,具有最广泛渗透性和不可替代性,火电、水电、气电、核电和其他电力产品是以不同生产方式生产的同一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是相同效用。理论上,火电、水电、气电、核电和其他电力产品由于是同一种商品,价格应该相同。但由于用户消费的“电力”源自煤炭、水、天然气、核材料等不同的能源,所以不同产生机制的电价是不同的。该文针对西藏地区的电价形成
摘 要:为评价农产品加工对企业周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10个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周边地下水样的8个水样指标,测定其pH 值、铵态氮(NH4+-N)、 CODMn、总硬度、硫酸盐、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溶解性总固体。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应用聚类分析对该3个主成分的得分进行聚类,聚类分析后水样划分为4类,相同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位于一类,根据加工企业的类型可分析和判别
摘 要:为了选出良好的除Cr(Ⅵ)吸附剂,选用了棕榈叶、桑叶、箬叶等3种吸附原材料进行改性,采取静态吸附的方法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经过异丙醇与丙酮去除色素、NaOH皂化处理、氯化铁改性处理后所得的吸附剂吸附水体中Cr(Ⅵ),研究这3种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箬叶吸附效果最优,棕榈次之,桑叶效果较差。吸附时间、温度、初始Cr(Ⅵ)浓度等因素都对吸附反应有一定的影响,随着Cr(Ⅵ)浓度
摘 要:该文介绍了东至县红茶生产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红茶;现状;对策建议;东至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08-02  1 东至县红茶生产基本情况  东至县现有茶园面积0.67万hm2,可采面积0.62万hm2,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家,示范合作社15家,“天鹅云尖
摘 要:对2014—2017年影响京津冀13个地区空气质量的6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并以保定市为例分析了各指标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结果显示:[PM2.5]、[PM10]、[SO2]、[CO]浓度年均值总体呈下降水平,[NO2、O3]浓度的年均值波动幅度较大,2016年相对于2015年[NO2]的浓度总量上升,2017年相对于2016年[O3]的浓度总量上升,其他年份均下降。2014—2017年6项指标
摘 要:通过对2018年宿州市埇桥区小麦不完善粒的调查取样,分析了不完善粒较多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麦;不完善粒;调查;埇桥区;2018年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133-02  按照安徽省农委的安排,市区两级组织3个调查组于2018年6月5—8日深入夹沟镇、时村镇、栏杆镇、符离镇、大泽乡、灰古镇、桃园镇、大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