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要求。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也蕴藏着无穷奥秘,而认识主体-学生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又充满了乐趣。这是建构初中物理课程的关键,也是物理课程设计的起点。
一、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思想引领——三维教学
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带领我们组的老师们实践了“三维教学”这一校本课程。何为三维教学呢?三维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生活的教育化、教育的立体化、教学的生活化”。生活、教学、教育三位一体是不可分割的。
教学是生活的教学,教学起于生活显于课堂又终于生活。生活是教学的资源库,教材仅是这个资源库中的一个例子,它如森林中的一棵树江河里的一掬水。因此,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生活处处是教材,教学也不应局限于课堂,社会就是大课堂;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以课本为案例教学生会生存、会求知、会做人、会健体、会审美;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生活是教育的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又是教育的归宿。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远比在教室里学到的要多得多:家庭教育以耳濡目染为主要教育方式雕塑着孩子的习惯,社会教育以标本事例为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成长的方向,它们都是无意识教育,但它们对孩子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学校教育能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它有学求知与学做人的双种任务,但学校教育中重教书轻育人的人多,甚至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管课上不管课下,更不用说校外了。生活是教育,教育是教师的生活也是学生的生活。
教学不等于教育,教育包含教学,无论教育还是教学都不是单项的、平面的,教育和教学都是多边的多元的多层面的立体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目标的多元、教材的多样、方式的灵活,不要拘泥于课时课上课本教参,也不要拘泥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课本是教材,学生是教材,老师是教材,生活是教材;教师是老师,同位是老师,人人都可以是老师,书籍是老师,生活是老师;听是学习,说是学习,读是学习,想是学习,做是最好的学习。
二、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实施策略
1、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生活的教育化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妙趣横生,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对旧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得来.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有价值的一般性规律,才能从原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一次飞跃。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走进生活,知觉激活。
2、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媒体信息,实现教育的立体化
学习探究,这是学生课堂获知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三种途径:阅读教材、演示或分组实验、媒体信息。阅读教材的要求是给出具体的阅读提纲:阅读什么内容、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演示或分组实验的要求是:效果明显、可见度大。媒体信息的要求是:抓住学生,体现直观。
三、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实践意义——教与学的转变
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让教与学有了如下三方面的转变:
1、老师的教由“单一”传授向整合教学的转变
物理学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揭示的是自然规律,从生活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器材,加强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的一条捷径。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中考试卷强化了学科本位,这就使广大教师平时教学中忽略了学科知识的整合,形成了“你教你的化学,我教我的物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学科本位僵化了科学知识,使学生对某些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并从中学习相关生活知识。对于学生的思维、综合、归纳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向合作学习的转变
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从身边的现象中去发现去学习,并也从中受到启示,找到相应规律。这种生活与课堂的交流是平等的。生生间、师生间可以交流学到的知识分享丰收的快乐,可以交流学习的方法取长补短,可以交流学习的思想体验和个性化的解读,也可以交流学习的困惑疑难与反对意见等。交流的形式不拘一格,如实物展演、书面呈现、个人讲解、质疑辩难等等。如: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师生一起在共同的游戏玩耍中或在学生间利用手边的文具作一些小实验中,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这样就把原来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总结的“多言堂”。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变成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乐园。
3、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的学生转变为质疑挑战
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余地,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现在的物理课堂,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虽然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并不一定都有科学性,但也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不正确,学生自己心服口服,既消除了疑虑,又掌握了新的知识。学生能够找出问题,并且敢于质疑“权威”的课本,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独立思考,善于质疑,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调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这就要求教师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逐层递进中深入发展,使他们真正体验到物理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会鲜活多彩,富有生命力了。
一、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思想引领——三维教学
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带领我们组的老师们实践了“三维教学”这一校本课程。何为三维教学呢?三维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生活的教育化、教育的立体化、教学的生活化”。生活、教学、教育三位一体是不可分割的。
教学是生活的教学,教学起于生活显于课堂又终于生活。生活是教学的资源库,教材仅是这个资源库中的一个例子,它如森林中的一棵树江河里的一掬水。因此,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生活处处是教材,教学也不应局限于课堂,社会就是大课堂;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以课本为案例教学生会生存、会求知、会做人、会健体、会审美;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生活是教育的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又是教育的归宿。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远比在教室里学到的要多得多:家庭教育以耳濡目染为主要教育方式雕塑着孩子的习惯,社会教育以标本事例为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成长的方向,它们都是无意识教育,但它们对孩子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学校教育能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它有学求知与学做人的双种任务,但学校教育中重教书轻育人的人多,甚至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管课上不管课下,更不用说校外了。生活是教育,教育是教师的生活也是学生的生活。
教学不等于教育,教育包含教学,无论教育还是教学都不是单项的、平面的,教育和教学都是多边的多元的多层面的立体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目标的多元、教材的多样、方式的灵活,不要拘泥于课时课上课本教参,也不要拘泥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课本是教材,学生是教材,老师是教材,生活是教材;教师是老师,同位是老师,人人都可以是老师,书籍是老师,生活是老师;听是学习,说是学习,读是学习,想是学习,做是最好的学习。
二、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实施策略
1、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生活的教育化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妙趣横生,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对旧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得来.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有价值的一般性规律,才能从原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一次飞跃。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走进生活,知觉激活。
2、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媒体信息,实现教育的立体化
学习探究,这是学生课堂获知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三种途径:阅读教材、演示或分组实验、媒体信息。阅读教材的要求是给出具体的阅读提纲:阅读什么内容、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演示或分组实验的要求是:效果明显、可见度大。媒体信息的要求是:抓住学生,体现直观。
三、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实践意义——教与学的转变
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让教与学有了如下三方面的转变:
1、老师的教由“单一”传授向整合教学的转变
物理学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揭示的是自然规律,从生活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器材,加强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的一条捷径。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中考试卷强化了学科本位,这就使广大教师平时教学中忽略了学科知识的整合,形成了“你教你的化学,我教我的物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学科本位僵化了科学知识,使学生对某些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并从中学习相关生活知识。对于学生的思维、综合、归纳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向合作学习的转变
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从身边的现象中去发现去学习,并也从中受到启示,找到相应规律。这种生活与课堂的交流是平等的。生生间、师生间可以交流学到的知识分享丰收的快乐,可以交流学习的方法取长补短,可以交流学习的思想体验和个性化的解读,也可以交流学习的困惑疑难与反对意见等。交流的形式不拘一格,如实物展演、书面呈现、个人讲解、质疑辩难等等。如: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师生一起在共同的游戏玩耍中或在学生间利用手边的文具作一些小实验中,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这样就把原来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总结的“多言堂”。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变成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乐园。
3、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的学生转变为质疑挑战
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余地,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现在的物理课堂,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虽然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并不一定都有科学性,但也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不正确,学生自己心服口服,既消除了疑虑,又掌握了新的知识。学生能够找出问题,并且敢于质疑“权威”的课本,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独立思考,善于质疑,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调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让物理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这就要求教师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逐层递进中深入发展,使他们真正体验到物理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会鲜活多彩,富有生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