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中考”行情

来源 :私人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前两至三天,无论对考生还是家长来说,都是十分难熬的关键时刻。作为家长更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这三天时间,从细节上做好备考准备。在股市中考来临之际,投资者也要做好备考准备,从历史走势看,虽然中报题材难以带动大盘走出一波“中报行情”,但个股间将围绕中报题材进行一轮深刻的比价调整。因此如何把握目前大盘走势、回避中报地雷、把握中报潜力股机会已成为目前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决定股票估值的业绩无疑是中报的重中之重,而决定供求关系的大小非的“增减持或自愿锁定、提高限价等特殊行动”也不可小觑。此外,一些隐性的关键内容,如上市公司内控、大股东资金占用、重组意愿等也将是决定半年报含金量的重要指标。
  
  考察中报行情指标
  
  目前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中报行情可能随时展开,但是投资者要谨慎把握中报行情。对于股市“中考”主要考察哪些指标。
  1、关注经营收入
  企业经营收入分为主营收入和非主营收入,前者一般是企业的当家产品,倘若主营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的比重很大,说明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凭借拳头产品站稳脚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上市公司造假,主要是通过虚构经营收入来实现的。大部分公司虚构收入时,都是通过关联交易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公司的产品大部分卖给集团公司、或者子公司,这样外面的人就不容易看出来。因此我们特别要留意这家公司关联销售和主营业务的比例有多大。如果一家公司主要的销售收入50%以上全是靠一家公司,靠大股东或者或者一家子公司,如果卖给市场上其它非关联方不太好卖,卖给子公司如果集中度太高的话,关联风险很大。如果一家公司靠一两家来左右命运肯定是不正常的,这不是市场经济风险发散应有的基础。
  2、股东人数变化
  在公布中报后,股东人数和前10大股东的变动是最重要的,比业绩更为关键。如果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都大幅减少,表示明显有主力运作的痕迹。相反,中报业绩很好的个股,要谨防股东户数增加,筹码出现分散的迹象。
  3、掌握财务状况
  看企业的资产运行指标,要重点分析资产与权益的关系。一个公司的资产总额很大,并不能说明它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就好,而要看其净资产(股东权益)有多少。
  有些公司是靠高负债形成大资产,这就意味着其固定利息支出会随之上升,股东所负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企业资产负债率是体现其资产运行情况的主要指标。此外,还要注意企业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又反映其负债经营能力的强弱。
  4、把握盈利能力
  股票收益一般可分为资本利得、股利收益和差价收益三大类。以送股、配股、派息为主要内容的资本利得和股利收益,与企业的各项回报水平指标密切相关。因此,分析好企业投入产出指标,是甄别绩优股与绩差股的试金石。
  5、警惕虚假增长
  报表中重要项目的增减说明,其实会透露一些重要的信息。有些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增加很快,但流动资金也大规模增长,且应收账款也大幅增长。这种情况往往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上市公司利用应收账款来刺激销售,以牺牲良好的财务状况为代价,换来账面盈利的虚假性增长,对此要高度警惕。
  6、判断企业发展趋势
  在看半年度报告时,应分别对比第一季度报告、上一年度报告及上一年半年度报告,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在盈利能力方面,可以从季、半、年比较中看出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的下半年及未来的盈利能力。
  
  警惕借中报进行预谋
  
  虽然中报增长比预想的要好,但是对于个股来说,投资者在此阶段还是应警惕中报风险。由于中报还未正式开始披露,相信还会有不少上市公司进行业绩预告,这其中也会隐藏着一些业绩陷阱,这就要求投资者始终保持一份清醒。
  从近几年半年报披露前后股价市场表现来看,既有很多机会,同时也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如何避免踩上“业绩地雷”将成为目前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市场低迷,稳健的投资思路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投资者应该抛弃原先热衷于炒小盘、炒绩差、炒重组的老思路,从二线蓝筹股、高成长股中寻找真正具有投资价值,具有发展潜力的个股,这样才能真正避免踩上业绩地雷。
  庄家一般利用中报的炒作手法,有5种思路。
  1.借中报、年报完成阶段性出货。那些绩优公司的业绩较早为市场所预期,市场对中报业绩做出预增和出了中报的个股都出现了“股价反应”,从而使得市场主流资金很难得到廉价的筹码。对此,一些先知先觉、有价值判断能力的机构们提前建好了仓,然后利用各种投资策略报告造势,最后再利用中报业绩浪顺势拉抬,从而让前股市逆“利空”而上扬。
  
  2. 在某种程度上,中报业绩与市场行情似乎也有直接的联系,有利用中报好业绩出货的,也有利用中报坏业绩打压吸货的,因此,市场行情好坏也成为影响上市公司中报业绩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在市场主力吸货不充分时,借中报、年报公布预亏或绩差的利空,完成最后的吸货、洗盘,随后步入中长期上升通道。
  3. 除了在股改中有实质性的资本注入或获得价值重估外,大部分ST股票是中报期间首先需要回避的。当然已经发出预亏公告和前期涨幅已经偏大的股票也大多不好碰。
  4. 部分中报业绩大增的中小板个股虽然业绩优良,但没有像市场想象中的那样推出高比例的送转方案,业绩披露后“见光死”。
  5. 对于那些有一定题材的股票,只讲“故事”而缺乏业绩支撑的概念性品种风险更大。半年报期间也一定要注意其业绩风险,投资者如果想介入时机应该是在半年报业绩公布之后,待其股价对业绩因素作出充分反映之后再介入,以防被套。
  
  研究中报行业特征
  
  中报行情炒的就是“出其不意”,如果市场都知道了,公布出来也是那么回事,那休怪股价无情下跌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一般较难提前知道公司特殊的业绩变化,投资者要从中报预报中分析行业特征以把握先机。
  从行业上看,2008年中报业绩预增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达到112家;其次是信息技术业,有15家;房地产业有13家,批发零售有9家。而制造业中,又以机械、设备、仪表与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两个子行业为最多,分别达到30家和28家。
  从行业角度去看,一般来说钢铁、电力等过剩性行业中的个股,中报业绩多少都会有所下降。若股价已跌了一段,则不必过分恐慌,中报公布后止跌概率较大。另外,若有个股在近期莫名其妙出现逆势上涨或下跌的行情,多半与中报预期有关,应引起重视。
  目前通胀压力依然维持在高位,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下,房地产行业、电力行业预减公司数量占比增加较明显,房地产行业业绩预减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压力的加大导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紧张以及商品房销售量下滑;电力行业业绩下滑是由于今年以来煤价的持续高涨,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制,当前煤炭供需紧张短期将不会得到缓解,且CPI居高不下的形势使得电价上调空间不大,因此火电企业的成本压力短期内将难以得到释放。另外,由于受到产品原材料、燃料等价格大幅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以及国际经济形势趋缓等因素的制约,制造业的一些上市公司业绩受到较大影响。此外,电力、煤气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中期预告预减公司家数较第一季度有所增加,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
  不过,随着产品销售价格的逐步提升,电力、制造业公司的成本压力会得到一定释放,经营能力也将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的情况。方法 171例CHB患者分别接受LAM(n=91)、ADV(n=44)、LAM联合ADV(n=36)治
孩子是耐用消费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说过,“孩子就是一种产品”,在他看来,孩子可能扮演两种角色:耐用生产品(如姚明此类为父母带来财富的孩子),或者耐用消费品(也就是绝大多数依赖父母生存的孩子)。   也正是由于绝大多数孩子在成年以前是父母的“耐用消费品”,所以孩子的生活开支、教育开支、医疗开支成为家庭财务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早在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就针对我国城市家庭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针下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5年2月9日正式推出国内首个期权产品:50ETF期权。目前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发展较为完善,市场逐
目前,企业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具有战略发展眼光,带领着出色的团队,成熟稳重地处理问题,为企业谋求最大的利益化,这就是现代企业不可缺乏的职业经理人。但一项调查显示:有53%的职业经理人承认自己不懂理财,有3%的坦言自己“从未理财”,只有19%的职业经理人拥有理财自信,认为自己是具备基本的理财知识。而且,由于职业经理人特殊的职业,他们往往无暇顾及家庭,以及家庭的理财规划。其实,即使再精明的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