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学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养成课前自我预习的习惯与自学能力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 培养策略 自学能力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怎样学习,才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新知识的构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率先垂范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倡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否考虑到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选择性,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学的要求;二,学生是否乐于自学,是否善于自学,是评价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三,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应看作是人类教育思想发展史中的优良传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发挥潜力的人,因此,必须尽快教会他们学会自学。
自学能力是学习主体独立地获取、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按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从心理学上讲,它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
自学能力包括:一、自觉的学习愿望和强烈的求知欲。二、有一定的自学方法。三、初步形成习惯,使自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四、一定的阅读技能,如捕捉语言重点的能力,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把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和比较的能力等。五、能找到所要了解的有关问题的工具书和资料 。
要培养学生学英语的自学能力,教师首先要真正让学生懂得培养自学能力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总是要离开老师的,迟早要走自学的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在这里我就主要谈谈学生英语课前自学习惯及能力的培养。
课前自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课预习。课前自学可以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避免听课处于被动地位,可以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学生凡课前自学到位,准备工作做得扎实的,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左右逢源。课前自学,不能不谈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方法问题说到底就是能力问题。课前将要学的内容看一遍是否就算课前自学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看一遍只能算是课前自学的一个步骤,离课前自学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我认为以下六种做法,即:听、读、查、摘、写、疑,能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的能力。
一听:英国著名的教育大师亚历山大在他编写的英语教材《看,听,学》中提出要求,“没有听过的东西不读,没有读过的东西不写。”凡是新课,学生都有好奇心。教师要要求学生在阅读前先全神贯注地听一遍录音,运用耳朵来了解课文内容,听懂多少,听不懂多少,都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既锻炼了听力,又为阅读的进一步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读:仔细阅读新课。第一遍,通读,旨在基本了解课文中心内容,体会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感情。第二遍,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汇和短语,先做个记号。然后联系上下文看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习惯于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做出判断。因为语言环境不同,词的意思也各异。如果每篇课文学生都能如此进行猜测,那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结合语言环境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三查: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一本好的工具书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师。教师要要求学生将新词的音标、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词汇本上;要特别关注例句;对有些课文,还应要求学生查手边能找到的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要鼓励同学利用英特网,百科全书查找背景材料。“读”和“查”是课前自学的起码要求。
四摘: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摘抄描写地道优美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型。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重复的过程。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很快就会生疏。因此,每一次的复现都是复习的良机。此外,整天被汉语包围的中国学生,如果不能时时处处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就很难培养英语语感,增强对英语语言的领悟性。摘抄短语和句子不必限定数量,应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主动摘录和欣赏他们眼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启发。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监督。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意义,设立专门的预习本,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运用每一种预习方法。当学生走出校门后,拥有了这种良好的自学习惯,就会在新的学习天地中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
[关键词]英语 培养策略 自学能力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只有学会怎样学习,才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新知识的构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率先垂范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倡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否考虑到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选择性,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学的要求;二,学生是否乐于自学,是否善于自学,是评价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三,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应看作是人类教育思想发展史中的优良传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发挥潜力的人,因此,必须尽快教会他们学会自学。
自学能力是学习主体独立地获取、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按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从心理学上讲,它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
自学能力包括:一、自觉的学习愿望和强烈的求知欲。二、有一定的自学方法。三、初步形成习惯,使自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四、一定的阅读技能,如捕捉语言重点的能力,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把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和比较的能力等。五、能找到所要了解的有关问题的工具书和资料 。
要培养学生学英语的自学能力,教师首先要真正让学生懂得培养自学能力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总是要离开老师的,迟早要走自学的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在这里我就主要谈谈学生英语课前自学习惯及能力的培养。
课前自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课预习。课前自学可以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避免听课处于被动地位,可以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实践证明,学生凡课前自学到位,准备工作做得扎实的,听课时就能心领神会,左右逢源。课前自学,不能不谈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方法问题说到底就是能力问题。课前将要学的内容看一遍是否就算课前自学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看一遍只能算是课前自学的一个步骤,离课前自学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课前自学一定要有利于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我认为以下六种做法,即:听、读、查、摘、写、疑,能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前自学的能力。
一听:英国著名的教育大师亚历山大在他编写的英语教材《看,听,学》中提出要求,“没有听过的东西不读,没有读过的东西不写。”凡是新课,学生都有好奇心。教师要要求学生在阅读前先全神贯注地听一遍录音,运用耳朵来了解课文内容,听懂多少,听不懂多少,都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既锻炼了听力,又为阅读的进一步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读:仔细阅读新课。第一遍,通读,旨在基本了解课文中心内容,体会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感情。第二遍,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汇和短语,先做个记号。然后联系上下文看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习惯于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做出判断。因为语言环境不同,词的意思也各异。如果每篇课文学生都能如此进行猜测,那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结合语言环境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三查: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一本好的工具书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师。教师要要求学生将新词的音标、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词汇本上;要特别关注例句;对有些课文,还应要求学生查手边能找到的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要鼓励同学利用英特网,百科全书查找背景材料。“读”和“查”是课前自学的起码要求。
四摘: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摘抄描写地道优美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型。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重复的过程。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很快就会生疏。因此,每一次的复现都是复习的良机。此外,整天被汉语包围的中国学生,如果不能时时处处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就很难培养英语语感,增强对英语语言的领悟性。摘抄短语和句子不必限定数量,应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主动摘录和欣赏他们眼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启发。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监督。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意义,设立专门的预习本,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运用每一种预习方法。当学生走出校门后,拥有了这种良好的自学习惯,就会在新的学习天地中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