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 谱写新篇章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ian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门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恢复、调整、改革和发展,已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的大教育格局。2008年,天门市教育局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该局被评为全国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天门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态势,成为天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其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湖北省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古往今来,这里教育昌明,人杰地灵,从唐代的陆羽、皮日休到明代的钟惺、谭元春,从清代的蒋立镛到现代的邹狄帆、陈立德、蒋桂英等,可谓人才辈出。
  “江汉才子出天门。”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13万多人,其中清华、北大202人。著名作家秦牧曾撰文称“天门县上了状元榜”,因此,天门被誉为“状元之乡”。
  天门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恢复、调整、改革和发展,已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的大教育格局,教育事业持续发展。2008年,天门教育再上新台阶,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省体卫艺工作、招生工作、综治工作、工会工作等先进单位,天门教育成为天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天门教育何以呈现出科学发展、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态势?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天门市教育局局长张德洋,个中答案值得推广和借鉴。
  
  转变观念践行科学发展观
  
  “所谓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
  天门市教育系统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确立了“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重点,以整体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坚持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导思想,为天门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要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市教育局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弄清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学校追求的质量应该是整个教育事业综合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各个阶段,在提高普及率、合格率、优秀率的同时,确保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的质量,应该是有鲜明特色、向课堂时间要效率的质量。
  “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还是要确立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观念,并使之成为行动的指南。”
  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的负责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服务,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最高目标,力求剔除“为本校教职工谋福利”作为最大政绩、“学校发展就是搞建设”等狭隘的政绩观,要将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天门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成绩有所突破,全市2008年高考实际参考人数17803人,上省线人数为15486人,上线率达86.9%,一般本科(三本以上)上线人数7339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2008年中考学生优秀率为24.53%,合格率为66.95%,分别比上年提高1.81和2.71个百分点。学生身体素质综合指数比上年上升3.26个百分点。全市893名学生在全国、全省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奖。
  
  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天门市教育局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重点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该局明确要求各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注重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德育创新活动,例如:各校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形势教育大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德育基地建设,促进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
  全市各学校德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广泛开展了关爱留守学生爱心呼唤行动、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科普知识和延安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加强学生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育局还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每两年间隔举办一次中小学艺术节和体育节,深入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落实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该局继续实行重点示范高中指标分解制度,增设体育中考项目,增加所占分值,今年又试行了省级示范高中保送生制度,深入推进中考招生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积极探索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招生评价体系的办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刚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天门中学谢敏同学获国家级一等奖,5名同学获省级一等奖。在湖北省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作品比赛中,天门市荣获金奖5人,银奖8人,铜奖10人。
  
  优化资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以提高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环境,稳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天门教育工作的一大目标。”2008年,教育局从三个方面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强力推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全市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为45所农村中小学校充实了远程教育装备,启动了中小学信息技术“班班通”工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加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市投入资金1826万元,完成33 所寄宿制学校40个项目的改厕、改水、改厨建设任务。全市寄宿制学校已达到62所,极大地满足了寄宿学生的生活需要。三是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市小学由187所调减为145所,初中由40所调减为35所。城区竟陵小学更名为天门第一小学,顺利实现搬迁,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009年,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工作要求,在继续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化解了“普九”债务的同时,着力制定并实施天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义务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和“义务教育关爱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关爱留守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同时,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机制。
  天门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竞争实力大幅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稳中有升。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8.8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
  
  寻求突破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做大做强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天门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获得长足发展。天门市教育局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武汉职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联合办学、挂靠办学等方式,创新了办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多赢;按照“一校一品、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的思路,统筹各职校专业设置,共开设了电子电工、医护、农村卫生保健、医药化工、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2个专业。其中,天门卫校的护理专业、模具制造与维修专业,市职教中心的电子电工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天门卫校的护理专业被命名为省级品牌专业。
  天门市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是教育局领导班子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
  天门市教育局确立了工作突破口,在积极争取职业教育的项目和政策扶持的条件下,实施“职教扩张战略”,即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扩充职业教育资源,按照“控制普高规模,壮大职业教育,普职共同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的宏观调控,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改变社会上“三轻三重”现象,即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升学教育,轻职业技术培训;重高尖人才的培养,轻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对中职教育发展的有关惠民政策。对就读中职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对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三是逐步调整普职比例。2009年,该市按照普职比5.5︰4.5的比例下达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数,力争完成2009年7000人的中职招生任务。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市政府与香港冠建投资集团签订了市中心职校投资建设项目合同,香港冠建投资集团将在两年内投资3000万元,兴建了学生公寓、食堂、培训大楼、运动场,添置实验实习设备,完善相关设施。2007年,市职校中心被评为全国千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天门卫校和湖北省轻工技校天门分校,通过资源整合,成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五是市教育局每年从有关高职院校和全市范围内选聘20名优秀专业教师充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比率。六是将中职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范畴,引导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市中职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5160人,年培训劳动力转移达6000人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天门经济的发展。
  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天门教育必将书写出现代教育新的辉煌篇章。
其他文献
武汉四中·博学中学(以下简称“四中”)的前身是博学书院,创办于1899年。历经110个风雨春秋的四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闪烁在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教育天空。  回眸历史,古朴典雅的钟楼教堂,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沧桑;一代代四中人励精图治,共索灵珠。  百年历史,百年辉煌。四中,勤朴博学,人才辈出,从这里走出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院士,中国
期刊
[摘 要]精神融合是联合办学高校的深层次实质性融合,是合并高校能否取得良好发展的关键。西南联大是高校合并成功的完美案例,它实现了高校从形式合并到精神融合的统一。本文对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进行剖析,发现统一文化形式并提炼新的大学精神、课程融合及民主管理是合并高校达到形神俱并的三个重要条件,只有达到这样的条件才有可能使合并高校摆脱貌合神离的窘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关键词]高校建设西南联大精神融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设情景学习兴趣 营造氛围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活跃、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像丰富,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期刊
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实践必须与不断变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实践相适应,这已成为现在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所谓专业,要求其工作实践以专门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工作过程需心智和判断力;工作需有自主权;专业人员需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知识;工作需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工具方法;从业资格不易获得;强调服务社会等。    一、RPS课程体系的开发,促使教师准确进行专业定位    根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应当讲究语言艺术。音乐语言具有文字和口头语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地运用音乐语言,使之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文的导入更自然、结课更含蓄,使课堂高潮迭起,使朗读更有感染力,从而使几种语言优势互补,更好地为学生理解和感受语言文字服务,更好地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关键词]语文 音乐 语言 课程整合    自古,语文与音乐就是相伴而生的。语文教材的鼻祖《诗
期刊
一、问题背景    《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及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能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教材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这节课力求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
期刊
湖北省老河口市高级中学创办于1998年8月,八年的办学历程不算长,却拥有骄人的办学实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组织、“三八”红旗集体、“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和“群众满意的学校”等荣誉称号。  “名由实生,久而益大。”尤其是近年来,河高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优化管理,磨砺师资,创新育人模式,使学校成为鄂西北教育的一大亮点,赢得了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众多清新优美的散文都在脑海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但最难忘的还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用清新隽永的笔墨,妙趣横生的贴切比喻为我们展现的写景抒情散文——《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是个善用比喻的好手,文中比喻层次错出,把那理想中的小屋及其周围环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妙不可言。全文以“小屋”为线索,用纤巧、隽秀的文笔,从不同角度细腻地描写了山中的小屋。读完《我的空中楼阁》,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鲜
期刊
[摘 要]在非常紧张的都市竞争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需要常常回归自然、回归故里,追求“繁华过后”的那份宁静与淡泊,享受那由于亲情而激起的无尽欢乐。本文结合自己旅游审美中的体验,浅谈了在返乡情结中获得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旅游审美返乡情结    当我们提起自己的故乡,我们的耳边便会浮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这首台湾民谣。我们会唱着这首耳熟能详的牧歌,回到童年,回归自然,去追寻疲惫之
期刊
[摘要]接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信息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1S)双语课的教学改革方法和设想,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教学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教改方案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一、双语课改革的背景    管理信息系统是教育部批准的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为满足我国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MIS是我校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