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和谐、严谨、机智的教学语言,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仔细观察、研究了自己校内数学教师平时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发现存在不和谐、不严谨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成长。
[现状一]不和谐
某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在学习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后,出示了这样一道判断练习题:3.454545是循环小数。( )
题目刚一出示,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一个学生来判断,学生答:“对。”教师立刻拉长了脸:“这是循环小数吗?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xxx的同桌你来告诉他。3.454545是不是循环小数?为什么?”该生羞愧得低下了头,教师还是余怒未消:“xxx,把头抬起来,认真听!小心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怜的学生勉强抬起头,至于有没有听清同桌的回答,就不得而知了。笔者认为教师如果是靠强制性的语言来换得课堂的平稳顺畅,牺牲的将是学生的自信、真诚、兴趣,那是得不偿失的,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是相背离的。
[对策]1.尊重学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中学习,才能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使教学语言具有亲和性、指导性、鼓励性与互勉性,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性、灌输性与强制性,尽量少说指手画脚的命令式的语言,如:“你应该怎样怎样?”“你必须如何如何”“你不能这么那么”;多说带商量口吻的对话式的语言,如“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听听他的意见好吗?”“xx同学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好,虽不全面,但有可取之处,我们来讨论讨论”等等。
2.宽容学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的确如此,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上必然有不同的表现,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往往给学生的心灵蒙上厚重的阴影。因此,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都应该不焦不躁,循循善诱,让自己的语言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一颗仁爱之心浇灌每一朵鲜花,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现状二]不严谨
了1份,分的份数少,那一份就大。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对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少,这个分数就越大,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极不严谨的,只有在单位“1”和分子都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这个分数越大”这句话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语言,给今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及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埋下了不利的隐患。
[对策]1.加强学习,避免失误。在教学中,许多课堂教学的失误,都是因教师知识贫乏造成的。身为教师,必须遵从学科知识特点,不能信口开河。美国教育家通过教学实例做研究发现:教师的知识越清楚,连结得越好,越综合,他们的教学就越有生气,越有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问自己,对于所授知识,掌握到了何种程度,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吗?懂得知识的融会贯通吗?知道知识的后续发展吗?知道知识的应用价值吗?
专业知识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载体,如果专业知识出现问题,再好的教学艺术也是无本之木。专业意味着规范,专业意味着科学,专业意味着不尽地思索与学习。
2.提高认识,避免随意。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能说到哪里算哪里。教师应讲求教学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周密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充分认识数学语言严谨的意义和作用,端正态度,高度重视。(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潭埠小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仔细观察、研究了自己校内数学教师平时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发现存在不和谐、不严谨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成长。
[现状一]不和谐
某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在学习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后,出示了这样一道判断练习题:3.454545是循环小数。( )
题目刚一出示,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一个学生来判断,学生答:“对。”教师立刻拉长了脸:“这是循环小数吗?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xxx的同桌你来告诉他。3.454545是不是循环小数?为什么?”该生羞愧得低下了头,教师还是余怒未消:“xxx,把头抬起来,认真听!小心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怜的学生勉强抬起头,至于有没有听清同桌的回答,就不得而知了。笔者认为教师如果是靠强制性的语言来换得课堂的平稳顺畅,牺牲的将是学生的自信、真诚、兴趣,那是得不偿失的,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是相背离的。
[对策]1.尊重学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中学习,才能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使教学语言具有亲和性、指导性、鼓励性与互勉性,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性、灌输性与强制性,尽量少说指手画脚的命令式的语言,如:“你应该怎样怎样?”“你必须如何如何”“你不能这么那么”;多说带商量口吻的对话式的语言,如“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听听他的意见好吗?”“xx同学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好,虽不全面,但有可取之处,我们来讨论讨论”等等。
2.宽容学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的确如此,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上必然有不同的表现,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往往给学生的心灵蒙上厚重的阴影。因此,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都应该不焦不躁,循循善诱,让自己的语言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一颗仁爱之心浇灌每一朵鲜花,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现状二]不严谨
了1份,分的份数少,那一份就大。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对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少,这个分数就越大,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极不严谨的,只有在单位“1”和分子都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这个分数越大”这句话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语言,给今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及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埋下了不利的隐患。
[对策]1.加强学习,避免失误。在教学中,许多课堂教学的失误,都是因教师知识贫乏造成的。身为教师,必须遵从学科知识特点,不能信口开河。美国教育家通过教学实例做研究发现:教师的知识越清楚,连结得越好,越综合,他们的教学就越有生气,越有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问自己,对于所授知识,掌握到了何种程度,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吗?懂得知识的融会贯通吗?知道知识的后续发展吗?知道知识的应用价值吗?
专业知识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载体,如果专业知识出现问题,再好的教学艺术也是无本之木。专业意味着规范,专业意味着科学,专业意味着不尽地思索与学习。
2.提高认识,避免随意。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能说到哪里算哪里。教师应讲求教学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周密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充分认识数学语言严谨的意义和作用,端正态度,高度重视。(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潭埠小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