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北京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g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像巴黎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精神,北京也继承了中华帝国黄金时代的精神。巴黎是西方都市之都,北京则是东方的都市之都。如果你到过巴黎,你会觉得它不但是法国人的首都,而且是你自己的城市;同样地,北京不仅是中国人的都市,也是全世界人士的都市。住在巴黎和北京的人都会说:“这是我的城市,我愿意永远住在这里。”
  我在北京住了15年,直到1937年抗战开始才离开。回想过去的日子,甚至连北京飞扬的尘土都富于愉快的联想。我怀念北京的尘土,希望有一天能再看看这些尘土。清晨旭日初升,阳光照射在纸窗上,窗外爬藤的阴影则在纸窗上随风摆动。红木书桌上,已在一夜之间铺上一层薄薄的轻沙。拿起鸡毛帚,轻轻地拂去桌上的尘土,你会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乐趣。然后你再拂去笔筒和砚台上的灰尘;笔筒刻着山水风景,你可以顺便欣赏一番,砚台或许是几百年来许多文人学士用过的,他们也像你一样曾经小心翼翼地拂拭过它。乾隆间出窑的瓷器,周朝的铜器,四千年前用于卜筮的商朝甲骨,也有待你仔细揩擦。还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的线装书,这些书是西方还不懂得印刷术以前印的。用你的手指碰一碰这些书的封面,你会发现飞扬的尘土已经一视同仁地光顾到这些古籍。
  拂去案头杂物上的灰尘,你会觉得已经圆满地完成这一早晨的初步工作。阳光映耀,藤影摇曳的纸窗在向你微笑,纤尘不染的书桌以及案头摆设的古董在向你点头;于是你心满意足地开始处理你这一天的工作。
  这种古色古香的气氛可以使你回想到孔夫子设帐授徒的春秋时代;或者景教徒初至中国的唐朝时代;或者耶稣会教士在明朝制造天文仪器的时代;或是拿破仑长驱直入俄罗斯,迫得饮街灯灯油的时代;或者回想到成吉思汗派遣他的常胜军直入多瑙河盆地,建立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帝国,并且把北京定为他的一位儿子的京城。我们可以从北京正确地了解历史,因为北京不仅像大自然一样伟大,而且像历史一样悠久。它曾是五个朝代的京城,一代继替一代兴起,一代又接着一代灭亡,但是北京却始终屹立无恙。
  皇宫建筑都是长方形的,而且很对称地排得像一张安乐椅,中间有一个宽阔的长方形天井,天井中央摆着一只青铜镀金的大香炉,点了香,香烟就袅袅地升入天空。宫门前站着一排排的铜鹿,宫门口则有雄踞着的一对对石狮或铜狮把守。这种三面围着雄伟建筑的天井,数在一百以上,星罗棋布在紫禁城内,紫禁城的周围是一座长方形的黄色城墙,城墙四角矗立着黄瓦的碉楼。北京皇城由元朝开始建造,明朝时曾予改建,清朝再予改良而成目前的形式。
  碰到晴空澄碧,艳阳高照的日子,宫殿屋顶的黄色釉瓦就闪耀生辉。在暮霭四合或曙色初露之时,紫禁城的大门——午门——上的谯楼映着苍茫的天色,很像半空中的碉堡。在万里无云的月夜,这些谯楼更像是月亮中的神仙宫阙,可望而不可即。
  民国成立以后,满清的末朝皇帝溥仪暂时仍统治着北京的这个城中之城,少数残留的清廷官吏还每隔半月觐见一次。这些官吏穿着旧日满清官服聚集在紫禁城的后门听候召见,仍执君臣之礼。1924年冯玉祥入京,终于把溥仪逐出紫禁城。
  政变后不久,我受命入故宫监督政府的一个委员会逐屋封闭各门。当时宫内还留有几个太监,我从他们口中得到好些有关宫廷生活的知识,以及过去许多皇帝、皇后、王子、公主等等的趣闻轶事。
  其中一则故事涉及一面从天花板一直垂到墙脚的大镜子,据说慈禧太后喜欢坐在镜子前面,看看她自己究竟多威严。有一天陕西抚台奉命入宫觐见,他进门后首先看到镜子里的太后,于是马上跪倒对镜中人大叩其头。
  “那么太后怎么样呢?我想她一定很生气吧!”我说。
  “哦,不,不!她笑了,而且很和蔼地对他说:‘你弄错了,那是镜子呀。’”
  我遇到几个曾经侍候过皇子读书的太监,但是这几个太监竟然全都目不识丁。宫廷规矩禁止他们受教育,因此他们对于皇子念些什么始终毫无所知。
  走廊上挂着许多鸟架,上面站着红色、黄色以及蓝色的鹦鹉,嘴里说着公主们花了不少时间教它们的话,“请进!客来了。倒茶……”一只蓝色的鹦鹉这样对我说,那只红色的和那只黄色的跟着喊:“倒茶!倒茶!”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蓝色的鹦鹉。金鱼在宫中的水池中追逐嬉戏,有白色的、黑色的、红色的和金色的。其中有许多几乎长达一尺,它们的潜望镜一样的眼睛朝天望着天,它们的丝绸样的尾巴好像几柄相连的扇子在水中摇曳生姿。
  溥仪住的宫殿看起来很俗气,大厅中央摆着一张似乎很粗俗的长长的外国桌子,桌子四周放着几张丑陋的椅子。桌子上摆着一对红色的玻璃花瓶。这房间看起来倒很像美国乡下的次等客栈,真想不到就是中国皇帝的居室。所有的精美家具和艺术珍品已经被弃置而收拾到后宫去了。通商口岸的粗俗的西方文明已经侵入到皇宫;对照之下,使人觉得没有再比这更不调和的了。低级杂志四散各处,新切开的半只苹果和一盒新打开的饼干还放在桌子上。溥仪显然因事起仓猝,匆匆出走,无暇收拾房间。
  后来各宫启封清点艺术珍藏时,奇珍拱璧之多实在惊人。其中有足以乱真的玉琢西瓜,有“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
  唐宋元明清的历代名画,更是美不胜收。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美丽和谐,使人神游其中,乐而忘返;有些名家画的鸟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嘶鸡啼,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外貌的近似,而且要表现动态、声音、色泽和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描摹事物的神韵。
  这个委员会包括一百多职员,两年中翻箱倒箧,搜遍了皇宫的每一角落,把历代帝王积聚下来的千万件奇珍异宝一一登记点验。有些仓库密密层层满是蜘蛛网,有些仓库的灰尘几乎可以淹没足踝,显见已经百年以上无人问津。有些古物已经好久没有人碰过,究竟多少,谁也不知道。
  最后故宫终于开放,同时故宫博物院成立,主持古物展览事宜。一般民众,尤其是年轻的一代,总算大开眼界,有机会欣赏几百年来中国艺术丰富而伟大的成就。北京本來就是艺术中心,鉴赏家很多,艺术家也不少,故宫博物院开放以后,更使北京生色不少。过去深藏在皇宫后院的东西,现在大家都可以欣赏了,过去只有皇室才能接触的东西,现在已经公诸大众。   紫禁城之西,有三个互相衔接的湖,叫南海、中海和北海,湖与湖之间的小溪上有似驼背形的石桥,沿湖遍植百年古木,湖里盛开着荷花,环湖的山峰上矗立着金黄色琉璃瓦、朱红柱子和雕梁画栋的亭子。据说有一次在湖中捕到一条鱼,鱼身上还挂着一块写着明朝永乐年间放生的金牌。
  中海之中有座瀛台,那是一个周围遍植荷花的小岛,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后,光绪皇帝就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后来在1909年死在那里。小岛上建着许多庭院宽敞的宫殿。长着绿苔的古树高高地俯盖着设计复杂的宫殿上的黄瓦,各亭台之间有迂回曲折的朱红色的走廊互相连接。御花园中建有假山,洞穴怪石毕具,使人恍如置身深山之中。至于不幸的光绪皇帝是否在这美丽的监狱里乐而忘忧,那恐怕只有光绪皇帝自己和跟随他的人才知道了。在他被幽禁的寂寞的日子里,他一直受着身心病痛的困扰,最后还是死神解脱了他的痛苦。
  湖水原先是用石渠从西山转引来的泉水。公路旁边至今仍可发现部分残留的渠道。北京的下水道系统更是旧日的一项伟大的工程成就。用以排泄市内污水的地下溝渠很像现代地道车的隧道。到了清朝末期,所有这些下水道都淤塞了,但是每年检查下水道一次的制度却维持到清朝末年。早年时,检查人员必须身入下水道,从这一头查到那一头,看看有没有需要修补的地方。后来下水道垃圾淤塞,这些检查人员就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手段来欺蒙他们的上司:两个穿制服的检查员在下水道的一端爬下去躲起来,另外两个穿着同样制服的检查员则预先躲在另一端,检查官骑马到了出口处时,事先躲在那里的检查员也就爬出来了。这个例子也说明了这个下水道系统表面上虽然仍旧存在,但是它的精神却因多年来阳奉阴违的结果而烟消云散了。满清末年,这类事情在政府各部门都有发生,所以清廷终于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实在毫不足奇。
  北京满城都是树木。私人住宅的宽敞的庭院和花园里到处是枝叶扶疏,满长青苔的参天古木。如果你站在煤山或其他高地眺望北京,整个城市简直像是建在森林里面。平行交叉的街道像是棋盘上纵横的线条交织着北京的“林园”。根据由来已久的皇家规矩,北京城里只许种树,不准砍树。年代一久,大家已经忘记了这规矩,却在无形中养成爱护树木的良好习惯——这个例子说明了制度本身虽然已经被遗忘,但是制度的精神却已深植人心。中国新生的秘密就在这里。
  在北京住过的人,很少人会忘记蔚蓝天空下闪闪发光的宫殿和其他公共建筑。颐和园和公园里有几百年前栽种的古松。有的成行成列,有的则围成方形,空气中充塞着松香。烹调精美的酒楼饭馆随时可以满足老饕们的胃口。古董铺陈列着五光十色的古玩玉器,使鉴赏家目不暇接。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的书架上保存着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年代最久的是商朝的甲骨,这些甲骨使我们对上古时代开始有了概念。此外还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天坛。它使我们体会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精神的崇高。
  现代的国立北京大学于1898年成立,直接继承了国子监的传统,在几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化氛围中,北京大学的成立几乎可以说只是昨天的事。北大不仅是原有文化的中心,而且是现代化智慧的源泉。学者、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科学家从各方汇集到北京,在这古城的和谐的氛围中发展他们的心智,培育他们的心灵。古代的文物,现代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将来的希望,在这里汇为一股智慧的巨流,全国青年就纷纷来此古城,畅饮这智慧的甘泉。
其他文献
拍摄人:鄧英乐(Larry Deng)  拍摄地点:加拿大,多伦多 拍摄时间:6月18日  INFO:Nikon D810,f/4,1/500s,ISO 64  一年一度的斗牛节是我每年都会参加的一个外拍项目,它是多伦多夏季众多户外节目中的一个,勇敢的牛仔们现场为观众上演各种惊险、精彩的瞬间。我很喜欢拍摄这样激烈的户外活动,采用长焦镜头和高速快门,在取景器中注视场上的一举一动,等待最佳时机……此外
海内存娇耳 天涯若比邻  饺子是炎黄子孙的乡愁,也是华夏文明交流远播并落地生根的例证。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吃了这些“小耳朵”不管走多远,亲友的挂念、问候从此便不绝于耳,萦绕心头。  中国人吃东西讲究“以形补形”,其中饺子堪称鼻祖。1800年前,适逢史载的第一个小冰河期,伤寒病大行其道,医圣张仲景把白菜、羊肉和胡椒等一起包进面皮,称“娇耳”,从此中国人开始习惯在冬令时节吃饺子,相信这样就不会被
很多意大利人天生自带冒险基因,也天生爱旅行。这一历史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最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1254年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据称17岁就开始旅行——跟随父亲和叔叔向东方进发,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再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乘船直驶中国,整个旅程大约历时四年,随后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  如今的意大利年轻人继承了马可·波罗的冒
当东方人还在用昆仑山来幻想西方世界的时候,欧洲人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东进的脚步。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用10年时间进行东征,接连征服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行至帕米尔高原西部时,大军跨越了兴都库什山,亚历山大被富庶的印度河流域吸引,甚至已经进入了印度河上游地区,最终人马厌战,止步于此。也许,帕米尔高原在亚历山大的征程中是个因难以逾越而未被考虑的
塞舌尔(Seychelles)的名字来源于法语,意为“大海中的贝壳”,它的115个小岛, 就像一连串“贝壳”静静散落在印度洋上。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第二次印度之旅途中发现了这里,100多年后,才第一次有人类登上这片土地。17世纪中叶,法国、英国先后占领过这里,因此,在这片多元文化融合的土地上,同时可以看到白、黑、棕、黄、红各色人种,但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族群——克里奥尔人(Creole)。
古道历史  如果从古道中建成时间最久远的路段来计算,黄桷古道的历史比今天公认的还要长一些。战国时代,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一条连接中原、四川与云南的道路“五尺道”,后世又称为“川黔丝绸之路”。黄桷古道的部分路段即属于五尺道,至今仍留有遗址。  我们一般说“黄桷古道的历史超过千年”,应该是自唐宋时期算起的。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被贬谪忠州(今重庆忠县)作刺史,途经渝州(今重庆市区),在夜宿寺
1.糯米包子外皮软黏,内馅香酥。清晨的烟火  如今沿河依然是一座繁华的小城,街道熙熙攘攘,早晚高峰时也会拥堵,乌江沿岸排起彩色的灯带,好似在播放一部漫长的电影。通过横跨乌江的“风雨桥”,有一个传统的“赶场”地,每天清晨都有如同年节庙会一样的市场,摆满了新鲜的瓜果蔬菜、自制的山烟土烟、味道浓郁的香料调料,以及当地特色的豆腐干、蕨根豆腐和豆腐渣。一个地方独特的生活气息,总是在日常饮食中点滴汇聚,不断绵
2020年10月14日,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主办,紫金智库、中国改革报·政企智库承办,2020年扶贫日“三产联动扶贫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并举行《时代记忆决战脱贫攻坚》画册首发仪式。  据悉,本次论坛以“夯实产业之基 筑牢返贫防线”为主题,聚焦挖掘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案例,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青平,国务
“蜗游”中国 杨佳莉  开着房车上路,我们带着娃随处漫游和蜗居,邊旅行边赚钱。在接近3万公里的行程里,我们游览了四川、云南、广西、海南、新疆等省/自治区,足迹踏及七十余个大大小小的城市。这段经历中有苦有乐,有震惊也有遗憾。我们每天都把房车停在不同的地方,在山顶、海边、星空下、悬崖边……打开天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我们获得了很多以前难以想象的体验,这些体验有味觉上的,也有视觉上的,同时
2021年1月6日至7日,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做工作报告,党组成员李群、刘玉珠、迟耀云、张旭、杜江、王晓峰出席会议。  会上,胡和平在总结“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时指出,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双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