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作文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说到底就是习作个体将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触表达出来。这其中,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智慧的最主要的源泉。”
  看眼下学生的作文,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者有之;内容空洞、索然无味者有之;胡编乱造、千篇一律者有之。究其原因,大多与学生不注意观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关。身边发生的事情,学生如果学生不去观察,就熟视无睹;眼前人物的活动,学生如果学生不去留意,便视而不见。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呢?
  
  一、激发学生乐于观察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是认识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要进行观察前的兴趣激发,教师或以法布尔、莫泊桑等名人观察的奇闻趣事引路,明确观察的重要性。明白“生活不是没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的道理。激发观察的动机,引发观察的欲望,树立长期观察主动观察的意识。
  或创设直观形象的观察情境,调动他们观察的兴趣。如,我曾将一节作文课变成“哑剧表演课”。课上,我和善于表演的学生先后表演了“跳绳”、“举重”、“吃辣面”等有趣的生活片段,同学们在“只准用眼睛看,不准出声,否则黄牌警告,取消参与游戏的资格”的要求下,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表演的同学,猜测着、思忖着。疑惑不解、恍然大悟、会l心一笑,答错了捶胸顿足,笑得捂着肚子、趴在桌子上……神态不一,各具情态,也成了大家观察的对象。其后的习作,无需我多费口舌,个个一气呵成、挥笔而就,写成的作文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二、培养有效观察的方法
  
  1.目的明确、循序渐进地观察 众所周知,小学生以无意识的随意注意居多,他们常常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离开观察目标,以致观察所得不全,粗略笼统、杂乱无序。因此,观察活动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定好观察对象,布置观察任务,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时刻集中到所观察的事物上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色彩鲜艳的形象,最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宜为观察初始阶段的观察对象。待有意注意强化后,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观察范围、增加观察难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可先观察单个的静态的事物,再观察多个的动态的事物:先观察熟悉的,再观察陌生的。
  2.全面细致、抓住特征的地观察 实践证明:观察得越仔细、越准确,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部,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捕捉事物的特点,印象才会更鲜明深刻,作文才能写的具体生动、准确传神。要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就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要眼观形色,耳闻声响,鼻嗅气味,手摸质地,体察动静;要视其形,察其神,知其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其形态各异、情状不一。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在观察过程中要细致而有条理,要“观”得入微,“察”得周密,发现他们的特点。
  要想细致深入了解人、事、景的本真面目,还要关注各种细节。俗话说:“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这是文学创作常用的表现形式。小学高级段可逐步让学生了解尝试这种写法。语文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爱如茉莉》一课,正是让我们通过一个个看似平淡而感人的生活细节描写,感受到父母问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爱。生活处处有真情,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成功引导学生养成时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拥有敏感细腻的心灵,捕捉带有温情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真切感受到每一个细节,这样表达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写出藏在平淡之处的真情来。
  3.带着感情和想象进行观察 不可否认,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会产生相应的感受。如面对旭日东升、朝霞万丈,会增添无穷信心和力量,面对秋风渐起、落叶纷飞,会生发一种凄凉和无奈;对身陷困境、遭遇不幸的人同情,对谋财害命、图谋不轨的小人只会憎恨。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及心理活动,并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观察感受。再将这样的情感感受诉诸笔端,方能解决学生作文中“无病呻吟,毫无真情”的困惑。
  其次,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特强,富于想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针对此特点,给孩子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冲破思维的定式,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积极的思维,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新意,才真正“活”起来。
  
  三、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学会观察方法后,就要培养学生时时观察、处处留心、随时记录储存素材的好习惯。写观察日记就是积累素材的有力手段。它不仅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更为了整理思维,检测观察的效果,保持观察的新鲜度和持久性。观察日记应不拘形式,内容不定,长短不一,但必须是自己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笔者就经常以古人勤于观察随时记录的故事,启迪学生身边随带一笔记本,采撷生活的浪花,记录自己点滴感受,制成自己的“百宝箱”、“材料库”。坚持批改学生的观察日记,不惜笔墨写好批语,是我每天必修功课。每天的“今日发现”日记交流会,每周的“一周总评”日记总结会,对细致、独特的观察感悟及时评点、给予表扬,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评选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样持之以恒,习惯便成了自然。有了巨大的“作文材料库”,学生再也不会为“无米下锅”而犯愁了。
其他文献
供电企业现场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可以采取落实停电、验电、接地和设置遮栏悬挂标志牌等安全技术措施来控制。本文主要通过一起安全事故案例,来详细阐述设置遮栏的必要性和规范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在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中得以培养与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与认识,我们在实践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重视在“情感的调动”、“学习过程”、“学习差异”等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下面以“圆柱的认识及表面积”教学片段为例,略谈课堂教学中实施“
阐述了现代图书馆开展总咨询台服务的必要性,并对总咨询台管理模式、服务内容、咨询馆员的素质要求进行了探讨。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思想品德公开课教学存在的误区,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表演;误区;对策    当前思品优质课评比中,上课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评委们的眼球,故意设计教学过程,使优质课教学走人了“表演”的误区。公开课上,老师、学生激情四射,课堂上掌声雷动,师生评委都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但虚假的繁荣之后,学生掌握的知识、明白的道理、受到的教育都收效甚微
教育部颁发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拉开了中学政治教学改革的帷幕。它是一场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的变革。开放、和谐、模式多元和现代手段成为新课程语境下的核心关键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时代的必然。我们不妨从师生关系、模式构建和评价来切入实践。寻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而传统的
从休闲与消费的关系、休闲消费的定义出发,对休闲消费的社会价值从古今中外的变化这一角度进行简单初步的分析与论述,从而得出休闲消费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利用外资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政府宏观角度和企业微观角度分析推进我国
1事故前变电站运行方式某110kV变电站为双主变压器(本文简称主变)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1号、2号主变高、中、低压三侧正常运行,35kV1号、2号母线正常运行,10kV1号、2号母线正常运行
阐述了在撰写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中值得褒奖和贬责的行为。
主要论述在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进行信息组织时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原因、目前现状、数据库开发中的版权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