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单片机的电子指纹身份鉴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824z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进行了基于STM32单片机的电子指纹身份鉴别系统的设计。该指纹鉴别系统的硬件由STM32F103开发板、指纹鉴别传感器STK-AS608光学指纹鉴别模块、WIFI模块ATK-ESP8266、2.8寸ALIENTEKTFTLCD模块组成。软件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分成指纹鉴别模块、信息显示模块、信息发送模块三个模块,实现了指纹从鉴别、信息显示到指纹信息发送的整个过程。该指纹鉴别系统精度较高,轻巧方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指纹鉴别;WIFI信息发送;液晶显示;STM32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2-0261-03
  1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基础设置逐渐完善,网络智能设备慢慢取代传统的设备,社会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信息化的安全,一些简单的身份鉴别方式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随时代发展慢慢地被新的鉴别方式取代。而指紋鉴别系统它具有简单和便携的优势,且指纹正是生物特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识别错误率低,精度高,现在已经是主流的一种身份鉴别方式。
  2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环绕STM32F103开发板进行控制,实现与各个模块的通信交互。输入开发板的信息有:按键输入信息,TFT电容触屏输入信息,指纹模块鉴别信息。开发板输入信息有:蜂鸣器报警,TFTLCD液晶显示,ESP8266WIFI发送指纹鉴别信息。
  2.1指纹模块电路设计
  指纹模块ATK-AS608内部自带手指探测电路,通过读取引脚(WAK)状态判断有无手指按下,以此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指纹处理,节约系统的能耗。引脚描述如表1所示。AS608模块的Tx、R)(分别连接到STM32F103开发板的串口2引脚PA3(RX)、PA2(TX)。指纹模块的串口输人输出是通过串口USART2连接通信。触摸感应通过GPIOA.6连接开发板,触摸感应是输出高电平。
  2.2触屏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TFTLCD模块与开发板STM32F103ZET6的10口对应关系如下:LCD_BL对应PB0,推挽输出,这个连接时背光控制;LCD_CS对应PGl2即FSMC_NE4,使用复用推挽输出;LCD_RS对应PG0即FSMC_A10,使用复用推挽输出;LCD_WR对应PD5即FSMC_NWE;LCD-RD对应PPD4即FSMC_NOE;LCD_D[15:0]直接连接在FSMC.D15-FSMC_DO。以上使用的GPIOD端口都是复用推挽输出。
  2.3 WIFI模块电路设计
  本系统WIFI模块ATK-ESP8266使用TCP/IP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和转换。通过串口USART3与开发板连接。10_0端口接GPIOA.15,其目的是控制进入固件烧写模式,处于低电平时为烧写模式,高电平时为运行模式。
  3软件设计
  本系统设计应用的编程软件是KEILuVISION5,可以用于调试Cortex-M内核的芯片,实时观察变量值的变化,而本系统的主芯片STM32F103正是内核为Cortex-M3的芯片。
  3.1主程序流程
  主程序的目的时为了要合理配置各个功能而调用各个功能模块的子程序,有序管理各部分模块能够正常运行,达到系统整体功能正常运行的实现。具体工作流程为:系统初始化各个硬件后,然后检查中文字库。因为功能的选择是通过触屏选择,因此,要进行触摸屏校准(电阻屏)。与AS608模块通讯,通讯成功读取模块参数,显示模块参数,加载虚拟键盘,wile循环获取触摸键值,判断键值进入录取指纹或删除指纹流程,判断触摸感应状态,计入刷指纹流程。
  3.2 TFTLCD模块流程图
  TFTLCD模块流程图如图3所示。首先将TFTLCD液晶显示模块相连的通用10口初始化,通过此来使得液晶模块驱动,初始化TFTLCD模块,通过字符和数字转换液晶显示数据软件获取数据,编写对应的搜索字符数据程序,调用显示函数显示到TFTLCD液晶显示模块上。显示字符首先要获取字符库,然后对要显示的字符区字符库中寻找对应的字符显示数据,最后通过打点函数在对应位置打点。
  3.3指纹鉴别流程
  指纹鉴别流程如图4所示。先获取指纹图像,如果获取图像成功,则蜂鸣器响,表示指纹特征生成成功,关闭蜂鸣器。然后通过指纹特征搜索指纹,搜索成功通过液晶显示鉴别信息,如果没有鉴别成功显示指纹错误信息。
  4系统调试与仿真
  AS608模块通讯成功后的主界面如图5所示。界面显示指纹模块的信息:波特率、指纹存储地址、剩余存储库容量,删指纹,录指纹等。
  指纹录入和存储操作如图6所示。按下“录指纹”,系统会提示“请按指纹”,录入第一次成功后系统会提示“请再按一次指纹”,当第二次成功后,系统提示“请输入存储ID”,输入指纹ID号,按"En~r”保存指纹,保存成功后系统会提示“录入指纹成功”。按下“删指纹”后,系统会提示“请输入指纹ID”,输入删除的指纹ID可以删除对应指纹,按下“清空指纹”会清空库中所有指纹。删除成功后,系统提示“删除指纹成功”,库容量也会相应地改变。
  5总结
  本文设计了基于STM32的嵌入式指纹鉴别系统,实现了指纹信息的录入、鉴别、存储及发送等功能。采用的ATK-AS608指纹模块在进行指纹鉴别时对指纹库的搜索更加高速,提高了指纹鉴别的速度。
其他文献
现如今可视媒体应用需求巨大,针对可视媒体资源具有的海量、多源、异构的特点,研究高效智能的可视媒体处理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重点综述了可视媒体技术中的编辑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寄望于解决编辑处理中的结构问题,从而提升可视媒体应用的质量和效率。鉴于人们对可视媒体资源深度开发的迫切需要,本领域的研究对促进影视后期、动画创作、互动娱乐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意义。
过去,人们接收新鲜的讯息往往是通过文字或者长视频等形式,相比较这些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看的内容,短视频的内容要更加多元化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用户还拥有更多的自
摘要:文章以怎样才能在大规模场景中渲染出高效率和高真实感的烟雾效果为出发点,以GPU渲染管线流程为可编程基础,利用以纳维一斯托克斯流体动力学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简称NS方程)为基础,用大规模场景中的烟雾形态表现为密度场,通过基于光照的计算和硬件加速的体绘制算法来实时模拟场景中的烟雾效果。在实时渲染过程中,随机的加入风的扰动来使渲染效果更加真实。实验表明,该方法能高
摘要: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Maflab具有强大的信号处理功能。本文利用Matlab仿真了I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中抽样间隔的选择和频谱混叠问题的实例,通过分析频谱图形和衰减数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IIR数字滤波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IIR数字滤波器;脉冲响应不变法;频谱混叠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该文阐述了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綜合分析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设计出系统的技术路线,完成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撒拉族非遗资源的网络共享,最终达到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目标。  关键词: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服务平台;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
文章对面部表情追踪技术在VR设备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面部表情追踪的原理加以说明,分析了以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为基础的两种面部表情追踪技术。并通过对虚拟现实设备发展概况的介绍,着重阐述了VR设备中面部表情追踪技术硬件系统实现的三种主流类型,并对这三种类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以主流的VR头戴式显示设备为开发平台的面部表情追踪技术在各领域内的应用,并对面部表情追踪技术的应用前景
本文结合宁夏某高职学院优厚的硬件基础条件,从该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引企入校、共建共享实训中心情况、开展生产实习实训情况三个方面阐述目前西部高职学院在产
摘要:为探究管制员在与相关设备进行人机交互过程中的相关特征,邀请8位管制学员进行材料观察实验,并通过眼动仪记录管制实验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分析管制学员实验后的相关眼动数据。结果表明,被试在注视屏幕时距屏幕边界具有一定的范围,但是距不同的边界距离值不同;此外可以发现,被试对浅蓝色和绿色更加敏感。这一研究成果可在今后的管制员交互设备界面中加以应用,促进管制员的工作更加安全和高效。  关键词:管制员;人机
摘要:在教育部提倡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适当向应用型转变背景下,我校日语专业转型,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符合当代就业趋势,开设了以计算机教学为平台的《日语同声打字》实践课程。它要求学习者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日语语言水平。学习者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必要性认识、对本门课程前期基础技能的掌握以及对课程应用型技能学习难度的理解都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效果。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使学生重新建立对本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各个行业中,电子计算技术逐渐被广泛地运用,在电子信息工程方面也尤为重要。因为计算机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加强对该技术的分析和了解,以找到最佳的应用方法,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水平。该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