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j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填鸭式”、“注入式”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成长。新的课程标准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春风,它强调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学生个性差异。
  自主学习是以“学会学习”、“自动学习”为目的的学习,强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情感等平衡发展,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浩如烟海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大任务就是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建立一种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教与学的信心,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对学生来说,它是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积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内在的需求,并把这种内在需求引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
  2、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要想使学生的热情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意在课堂上进行感情投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捕捉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3、提倡独立思考,建立独立、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育过程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模式,从思想高度上把握素质教育的形势,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水沙过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新型课堂。
  三、深入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应倡导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实现学生把表达视为一种生活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社会、对人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
  1、搭建桥梁,沟通生活与写作。生活中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落叶感受奉献,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因此要时常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2、提供舞台,“秀”出自我。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赏,都希望自己才华得到展示,极力让他们“秀”出自我。①可以创建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学生自己编印,人手一册。②写出自己文集。期末每个学生收集自己的文章,自己编目录,命名设计封面,然后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3、诚于嘉评,培养信心。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的作文中的优点给予良好的心理音乐,他们的作文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利用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并在活动中展现才能和智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时,都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直接指导下,使学生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并让中下等学生多参与,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其观察、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教师应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的意识。
  五、创条件,抓契机,启发创新思维。
  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学会自主发展,必须采取开放性教学。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要保护学生智慧的火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勇于提出疑问,勇于挑战困难的习惯。“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都说明思维往往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应主动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由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发现,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其他文献
【摘 要】: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新教材中民族音乐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传递民族音乐的多元文化,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和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音乐 民族音乐资源    民族音乐是一个国
民营企业崛起、外资企业涌入、行业产能扩张、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巴陵石化环氧树脂事业部面对激烈而多变的市场竞争形势,创新营销,带动全局。 The rise of private enterpris
[教学案例]:   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节这样写到“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抓住两个“幸福”引导学生进行体会、理解。   师: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冻死在街头,难道她幸福吗?   生1:我觉得死是不幸福的事情。   生2:小女孩又冷又饿,我觉得不幸福,反而很痛苦。   师:
期刊
期刊
摘 要: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通过课堂、课外两大阵地的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内心体验,从而实现品德教育目标。   关键词:生活 课堂 课外 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
摘要: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质疑是学习方法的深入,创新是学习方法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阅读 学习方法  一、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
【摘要】学案导学就是根据初中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梳理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所学的新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初中 历史教学 应用  采用学案导学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与
【摘 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
期刊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而普遍的学习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它有利于数学课堂的信息双向交流的畅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有效反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合作学习有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也有师生间积极互动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能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放下架子,摒弃权威者、执教者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学生,抱着为实现共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五花八门的习题集将学生拉进题海之中,学生经过贪黑起早、翻来覆去的做、练之后依旧不得要领,并时常出现“同一个问题隔一段时间再做或稍作变型再做又不会了”的现象。做为老师,是把学生曾经做过的现在又不会的问题不厌其烦地再讲一遍?还是对学生进行一番训教,然后将问题丢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还是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尝试、归纳、概括等,将通法(即解决一类题的方法)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