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δ)抑制剂CAL-101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MM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MM细胞系U266、RPMI8226及MM患者骨髓瘤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CAL-101处理后,采用MTT法结合CalcuSyn软件分析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观察CAL-101与PCI-32765、异羟肟酸(SAHA)、硼替佐米(BTZ)联合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分析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AKT (p-AKT)、磷酸化ERK(p-ERK)和PI3Kδ表达水平.结果 15、20、25、30、40μmol/L CAL-101作用于U266细胞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3.54± 1.23)%、(41.72±1.78)%、(53.67±2.01)%、(68.97±2.11)%和(79.25±1.92)%,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对RPMI8226细胞的作用同对U266细胞的作用相似,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分析显示,U266、RPMI8226和MM原代细胞均可见AKT、ERK、p-AKT、p-ERK和PI3Kδ的表达;经CAL-101处理后,p-AKT和p-ERK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CalcuSyn分析证实,对U266细胞,CAL-101与PCI-32765、SAHA、BTZ抑制细胞增殖具有协同作用,而对RPMI8226细胞,CAL-101与PCI-32765、BTZ抑制细胞增殖具有协同作用,协同指数小于1.结论 CAL-101可抑制MM细胞增殖.在MM细胞系及MM原代细胞均可见p-AKT、p-ERK、AKT、ERK和PI3Kδ的表达.CAL-101抑制MM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AKT和p-ERK有关.CAL-101与MM一线治疗药物BTZ及新药PCI-32765、SAHA有显著协同抗MM效应。
PI3Kδ抑制剂CAL-101对骨髓瘤细胞的作用及与其他新型药物的协同效果初探
【摘 要】
: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δ)抑制剂CAL-101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MM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MM细胞系U266、RPMI8226及MM患者骨髓瘤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CAL-101处理后,采用MTT法结合CalcuSyn软件分析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观察CAL-101与PCI-32765、异羟肟酸(SAHA)、硼替佐
【机 构】
: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3
【出 处】
:
中华血液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改良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2-CdA+Ara-C)方案(CIP-LCH-2012方案)治疗儿童难治性高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CIP-LCH-202方案治疗13例多系统LCH(MS-LCH)患儿(年龄<18岁),根据2009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LCH诊疗及评估指南进行疗效评价与疾病状态评估;根据2009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国立卫生研究院、
摘要:“写作”“作文”“高考作文”三者的行为主体不同、活动状态不同、呈现结果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功能指向。“写作”的功能是多元的,应关注差异、区别对待;“作文”属于语文教学范畴,是可教可学的;“高考作文”属于评价范畴,应注重规则、强化训练。辨析这三个概念,便于有效实施语文教学视域下“写”(“作文”“高考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作文;高考作文 一、關于“写”的尴尬现实 当下语文
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承办的2013年血液学青年医师论坛定于2013年4月12—14日在天津威斯汀酒店举办。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教授就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及研究等进行重点讲座,同时也邀请青年委员结合自己的学术方向和学术成绩进行报告。本次大会旨在提高从事血液病工作的青年医师和相关科研人员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水平,促进青年医务科研工作人员的学术
期刊
摘要:课标要求和教材编排特点决定了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暴露出的问题,从议题的确定、意义的建构和共识的达成三个阶段探索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路径。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应关注语篇之间的关联,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精读与略读的结合。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英语;议题;意义建构 群文阅读教学是将阅读由单篇引向多篇的一种教学探索,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有嗜酸粒细胞增高( Acute lymphoblastie leukemia with hypereosinophilia,ALL/EO)是较少见的ALL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以及生物学特征,嗜酸粒细胞增高通常会出现在诊断ALL之前,但也可与白血病同时或诊断之后发生,目前全世界报道有50余例,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2例儿童初治ALL中2例ALL/EO患儿
期刊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上皮生长因子(EGF)诱导MSC向内皮细胞分化,提取细胞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通过Imagemaster 5.0软件筛选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点,并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诱导后的MSC高表达内皮细胞相关标志,流式细胞术检测CD31、CD34和凝血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3a抗体所致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NAIT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多重PCR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1例出血伴血小板减少新生儿及其父母HPA-1~21bw系统基因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MAIPA)检测患儿及其母亲血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并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患儿出生后2 h出现全身多发皮下出血点、血尿及咖
为了深入探讨淋巴肿瘤临床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淋巴肿瘤的整体诊疗水平,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的“2013年金陵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拟定于2013年5月10—12日在南京市召开。
期刊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静脉注射在接受高强度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肿瘤患者不同治疗策略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全国多中心的观察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伊曲康唑的有效率,并对与疗效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全部174例患者中,确诊侵袭性真菌病(IFD)2例,临床诊断IFD 20例,拟诊IFD 19例,未确定IFD 133例.伊曲康唑对全部患者的有效率为33.7%,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