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英语教学课堂沉默现象十分普遍,这严重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水平。英语课堂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但是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态度,同时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参与到积极的讨论中,基本表现为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这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同时也无法让学生们真正的获取英语知识,给当代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阻碍。本文将分析高职英语自信缺乏型课堂沉默的现状问题,同时针对此类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寻找适宜的对策改进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状。
【关键词】高职英语;自信缺乏型;课堂沉默;现状;对策
英语课堂是传播英语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知识的主要平台,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也取决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一、课堂沉默的基本概述
(一)现象的界定
沉默属于一种非言语交际方式,体现出丰富的内涵意义。沉默在话语的语用框架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交际作用,同属于语用方式的行列。国内的学者在对沉默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角度对课堂中的沉默现象进行了相关界定。从教学实际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沉默,就是教师们在讲台上针对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但是学生们对于教师的回应始终只有沉默,即便是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无限期拖延,甚至于半天无法组织出正确的语言,严重阻碍着整堂英语课的顺利进行。
(二)沉默现象的原因
专家学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针对高职英语课堂上出现的沉默现象做出了细致分析。高职英语课堂上,学生们长时间保持沉默的原因就是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自信心,并且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态度不端正且受到传统观念的渗透。
二、高职学生自信缺乏型课堂沉默的原因分析
(一)基础教育的差异
学生在基础的英语学习阶段大多集中于初高中,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师资水平及地域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获取英语基础知识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城市学生享受的教育相比于农村来说具有较大优势,因此这是导致课堂沉默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二)学习习惯的影响
很多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虽然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是却没有得到均衡的发展,学生们常常会因为应付考试而不断地训练自己的读写能力,但是口语及听力常常被忽视,以至于形成了典型的“哑巴英语”,这种习惯的一直延续到进入高职院校,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正确适应并转变改正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加剧了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
(三)教学模式的影响
多数高校中设立的英语课程都是公开课,因此常常会聚集很多各班级的学生到一个教室上课,面对不太熟悉的同学,结合着陌生的环境与集体,有些学生会表现的比较沉默,因为他们不爱回答也不愿意提问问题,始终保持着“随波逐流”的态度,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选择缄默,因为害怕自己出丑也并不愿意出风头等,这些综合的问题导致了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学生们成绩的提升。
(四)课程实用性较弱
有些高职院校所设立的课程实用性不强,很多英语教材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因此所学的内容用不到实际的生活中,甚至与高中的英语教材差异并不明显,还包括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是敷衍教学,讲课细节不注重实际成果,教课方式过于呆板,显得整堂课趣味性不强,英语本身属于一门公共学科,所以与专业性的课程关联程度不大,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积极的参与到互動过程中,虚与委蛇应付英语课堂。
三、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们应该具备教学自信,同时学生们也应该对自己树立自信心,他们的成长迫切需要自信的建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们应该建立自信心,教师们的教学自信也关系到学生的成绩提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增强自己的教学自信,同时引导着学生们发现自身潜能,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帮助将潜力转化为能力。教师们应该积极的为缺乏自信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不应该忽视他们的能力,同时也不要怀疑他们的能力,让学生们首先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愿意加入到交流探讨的过程,当他们发言时,会进行积极的思考,所以教师应该多一份等待,如果他们表达不畅,应该及时的采取帮助,如果有学生沉默不语,也不要以严厉的姿态面对他们,应该适当给予鼓励和掌声,让他们驱散畏难的情绪,找回属于自己的信心及勇气。
(二)重视教学设计,创造发言机会
教学设计的过程关系到教学实施的成果,教师们应该重视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师生可以在友谊的氛围内进行交流学习,需要认真钻研教学设计的过程,为学生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创造条件。在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信心的初级阶段,教师们应该多为他们创设交流的活动,设计一些朗读与背诵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分角色朗读、背诵等环节中纠正自己的发音,并且熟悉语言知识,为独立的表达打下良好基础。当进行到加强阶段,教师们应该多设立一些输出型口语活动,让学生们感受趣味性的传递,以此激发他们学习表达的欲望。比如在教学活动中穿插着口语小游戏等,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表达的乐趣,能够让他们积极的融入轻松课堂的教学中。
(三)注重课外引导,增进师生感情
学习中的沟通能够增进师生感情,可以将教师化为学生的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教师也能更近的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为学生提供最及时的帮助,有助于学习进步。
结语
虽然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沉默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只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对策,从教师、学生及教育体制等角度出发,深入的分析造成学生缺乏发言自信的具体原因,就能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并且帮助学生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发言,提升他们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熊丽丽. 高职英语自信缺乏型课堂沉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职教通讯,2013,21:25-28.
[2]朱艳. 高职院校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的实证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05:44-50.
[3]李贺静,周桂香. 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探究[J]. 海外英语,2014,05:90+92.
作者简介:
刘宁,1981年10月,女, 湖北黄石人,鄂州职业大学公共外语课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基金项目:
该文系鄂州职业大学教学研究资助项目《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消极沉默研究----以鄂州职业大学为例》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ybb41)
【关键词】高职英语;自信缺乏型;课堂沉默;现状;对策
英语课堂是传播英语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知识的主要平台,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也取决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一、课堂沉默的基本概述
(一)现象的界定
沉默属于一种非言语交际方式,体现出丰富的内涵意义。沉默在话语的语用框架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交际作用,同属于语用方式的行列。国内的学者在对沉默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角度对课堂中的沉默现象进行了相关界定。从教学实际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沉默,就是教师们在讲台上针对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但是学生们对于教师的回应始终只有沉默,即便是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无限期拖延,甚至于半天无法组织出正确的语言,严重阻碍着整堂英语课的顺利进行。
(二)沉默现象的原因
专家学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针对高职英语课堂上出现的沉默现象做出了细致分析。高职英语课堂上,学生们长时间保持沉默的原因就是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自信心,并且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态度不端正且受到传统观念的渗透。
二、高职学生自信缺乏型课堂沉默的原因分析
(一)基础教育的差异
学生在基础的英语学习阶段大多集中于初高中,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师资水平及地域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获取英语基础知识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城市学生享受的教育相比于农村来说具有较大优势,因此这是导致课堂沉默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二)学习习惯的影响
很多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虽然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是却没有得到均衡的发展,学生们常常会因为应付考试而不断地训练自己的读写能力,但是口语及听力常常被忽视,以至于形成了典型的“哑巴英语”,这种习惯的一直延续到进入高职院校,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正确适应并转变改正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加剧了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
(三)教学模式的影响
多数高校中设立的英语课程都是公开课,因此常常会聚集很多各班级的学生到一个教室上课,面对不太熟悉的同学,结合着陌生的环境与集体,有些学生会表现的比较沉默,因为他们不爱回答也不愿意提问问题,始终保持着“随波逐流”的态度,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选择缄默,因为害怕自己出丑也并不愿意出风头等,这些综合的问题导致了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学生们成绩的提升。
(四)课程实用性较弱
有些高职院校所设立的课程实用性不强,很多英语教材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因此所学的内容用不到实际的生活中,甚至与高中的英语教材差异并不明显,还包括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是敷衍教学,讲课细节不注重实际成果,教课方式过于呆板,显得整堂课趣味性不强,英语本身属于一门公共学科,所以与专业性的课程关联程度不大,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积极的参与到互動过程中,虚与委蛇应付英语课堂。
三、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们应该具备教学自信,同时学生们也应该对自己树立自信心,他们的成长迫切需要自信的建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们应该建立自信心,教师们的教学自信也关系到学生的成绩提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增强自己的教学自信,同时引导着学生们发现自身潜能,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帮助将潜力转化为能力。教师们应该积极的为缺乏自信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不应该忽视他们的能力,同时也不要怀疑他们的能力,让学生们首先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愿意加入到交流探讨的过程,当他们发言时,会进行积极的思考,所以教师应该多一份等待,如果他们表达不畅,应该及时的采取帮助,如果有学生沉默不语,也不要以严厉的姿态面对他们,应该适当给予鼓励和掌声,让他们驱散畏难的情绪,找回属于自己的信心及勇气。
(二)重视教学设计,创造发言机会
教学设计的过程关系到教学实施的成果,教师们应该重视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师生可以在友谊的氛围内进行交流学习,需要认真钻研教学设计的过程,为学生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创造条件。在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信心的初级阶段,教师们应该多为他们创设交流的活动,设计一些朗读与背诵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分角色朗读、背诵等环节中纠正自己的发音,并且熟悉语言知识,为独立的表达打下良好基础。当进行到加强阶段,教师们应该多设立一些输出型口语活动,让学生们感受趣味性的传递,以此激发他们学习表达的欲望。比如在教学活动中穿插着口语小游戏等,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表达的乐趣,能够让他们积极的融入轻松课堂的教学中。
(三)注重课外引导,增进师生感情
学习中的沟通能够增进师生感情,可以将教师化为学生的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教师也能更近的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为学生提供最及时的帮助,有助于学习进步。
结语
虽然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沉默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只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对策,从教师、学生及教育体制等角度出发,深入的分析造成学生缺乏发言自信的具体原因,就能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并且帮助学生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发言,提升他们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熊丽丽. 高职英语自信缺乏型课堂沉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职教通讯,2013,21:25-28.
[2]朱艳. 高职院校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的实证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05:44-50.
[3]李贺静,周桂香. 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探究[J]. 海外英语,2014,05:90+92.
作者简介:
刘宁,1981年10月,女, 湖北黄石人,鄂州职业大学公共外语课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基金项目:
该文系鄂州职业大学教学研究资助项目《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消极沉默研究----以鄂州职业大学为例》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ybb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