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点 个性表达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习作内容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他们的生活需要。
  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住一件具体事例来表现出人物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认真修改自己习作和与别人评赏习作的良好习惯。
  4.本次习作能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初步学会选材,把事情过程写清楚。
  
  三、指导过程
  (一)审清题意,明确范围
  l.写作对象:一个熟悉的人。
  2.习作内容:写事,写有意思、有意义的事。
  3.写作数量:一件事。根据学生发言归纳为:(1)写一个熟悉人,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如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等;(2)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如平易近人,做事勤快等。(3)反映人物兴趣爱好方面特点,如喜爱集邮,酷爱写作,喜欢爬山等。小结:这次习作可以写人物的品质,也可以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写人物的兴趣爱好等等。
  (二)回忆梳理,搜捕素材
  启发回忆,确定习作素材。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中的入手,引导确定写作素材。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
  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听呢?今天先介绍你认为最需要尽早告诉老师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几件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最值得的事请你按要求填好下表:
  
  
  2.填好后,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
  3.小组交流与讨论时,教师提出讨论要求:(1)对于这个人你为什么觉得值得写?(2)觉得最值得写的是哪一件事呢?(3)为什么觉得值得这件事值得写呢?
  (三)确定主题,提炼素材
  1.引导学生提炼素材。
  (1)启发谈话:同学们,每个同学心目中都有值得写的人很多,刚才同学之间交流值得写的人有:妈妈、爸爸、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好邻居、民警叔叔……但是我们这次作文只要求写一个值得写的人的一件事,你能不能把最值得写的一个人选出来呢?还要从他(她)身上选出值得写的一件事来。现在老师将一位学生选材展示出来,共同探讨选材的方法。
  (2)选材展示。下面是我班李明华同学心中认为值得写的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想写她的小组长,值得写的一件事是:小组长李纷纷把班的手抄报弄破了,三天后才告诉老师。值得写原因是:感到李纷纷是知错能改的同学。
  第二个人:是想写她的老师,值得写的一件事是:语文老师找我面对面批改我作文。值得写原因是:感到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老师。
  第三个人:是想写她邻居李叔叔,值得写的一件事是:下雨时,李叔叔帮我家收衣服。值得写原因是:感到李叔叔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从上面心中认为值得写的三个人来看,都是写一个人一件事,也值得写,请你们来为李明华同学选一选。对照作文要求,哪一个人哪一件事最值得写?要符合本次习作要求,这就涉及更进一层的意思:选材要突出“新、奇、趣”。这样一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大家一至认为:第二个人:是想写她的老师,值得写的一件事是(语文老师找我面对面批改我的一篇作文),值得写原因是(感到我语文老师是一个责任心很强、工作认真的老师)。
  因为这件事很少人知道,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从中顺其自然学会了“三选一”的选材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以上填的内容,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并允许学生调换所要介绍的那个人。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习作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四)范文引路、领悟写法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一人一事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导语:在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为什么要写那些人物,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展示教师“下水文”,与学生探讨交流。
  引导学生阅读教师的“下水文”,在阅读中感悟、领会以事表人的写作特点,想一想教师“下水文”中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与大家一交流。
  (下水文)
  我班的图书管理员
  谢明是从内地农村转学到我们学校来读书的,那黑土色的脸给人觉得有点不顺眼。但来我们班不到半个学期,便当上了我班的图书管理员,最高兴的当然是我了,因为我跟他还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呢。
  星期五下午是借书、还书的日子,谢明坐在班图书角旁边认真地工作。排队轮到我了,我故意咳嗽一声,算是向他发出信号,然后才把书递了过去。谢明接过来一本正经地检查着。看起来好笑,真是装模作样,看那铁面无私的样子,我心里有点作呕,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时,谢明抬起头对我说:“有一页书破了角,你怎么不爱惜书!”我满不在乎地说:“这么厚的书不小心弄破一小点算得了什么?”谢明脸色一下严肃起来:“再这样,下次不给你借书了。”我心里想:谢明说这话真够有心眼的,既袒护我,又不露马脚,于是我故作聪明地说:“当然啦,这次可以原谅我吧,下次就不会了!”我拖长的话弄得谢明哭笑不得,他说:“别在这里啰唆了,这可是真的啊!”
  我借完了书,他的话还在我心里不停地打转,此时我的心情真是既感动,又惭愧。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或同桌)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下水文”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的“下水文”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然后教师揭示关于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五)构思起草,指导评赏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人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介绍。如果你们把自己最需要告诉教师的那个人写下来给老师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15分钟时间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得“快餐奖”。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做个别辅导。
  3.学生对习作修改,教师指导修改。
  (1)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2)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3)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强调要对照本次的习作训练重点来进行交流;(4)同桌相互评议,最后进行全班评议。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
案例一:扣读感悟,理解“惬意”    生:这一自然段(课文第四小节)中的“惬意”,我不太理解。  师:“惬意”是一个值得积累与运用的好词语,大家把它画下来。有谁知道它的意思?  生:“惬意”就是“满意”。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有点不好意思)我在《课课通》中发现“惬意”的近义词是“满意”,所以……  师:(点点头)这不失为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然后笑着说)下面请你用“满意”来代替文中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在教学
书名: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刘忠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11月  ISBN:9787208065628  定价:28.0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始于“五四”时期前后,发展至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及思想的变革的艰难历程。也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产生与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文化碰撞的价值危机密不可分。围绕人的解放与民族国家的重建问题,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相继涌入国门,
《语文课程准标》在关于写作评价建议中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日前,笔者在实验小学听了一位老师的小练笔评点的教学片断,对这段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是随堂听课记录:  背景:《黄河象》(人教版第十册)第二课时,老师在读写迁移的课堂小练笔这个环节这样安排:先出示北京天坛公园“
以往的语文教学常常在“知识迷恋”和“价值膜拜”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而长期忽略了“思维方式”这个中观层面沟通知识与价值的桥梁。因此,引入批判性思维是革除语文教育痼疾的有效良方。  近年来,从教材的编排到高考对于阅读和作文的考查重点可以看出,理性与思辨逐渐成为主流,体现出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及运用的要求。然而,批判性思维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仍处于探索阶段。余党绪老师一直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
习作要求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它可以是农副产品,如水果、水产品等;也可以是工业产品,包括食品和工艺品等。确定习作内容以后,自定一个题目。  写的时候,可以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让别人读了你的习作,能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应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较快,认识水平较高,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句话出自《红楼梦》,原本是用来比喻贾宝玉对爱情忠贞,本文也以此作为小学作文选材方法的一个重要理念。有人将写作文喻为“做衣服”,而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组合,从众多素材中“取一瓢”,这将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问题。  一、选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懈努力的目标。有些教师偏向于指导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有些教师侧重于引导
为进一步推进英语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16年10月起浙江省英语高考题型进行改革,将原来的短文改错题换成了语法填空题。面对高考的改革,教师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本文以自2016年10月以来的浙江省高考真题为例,剖析其命题规律,希望能对高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语法填空题的内容是一篇20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句名言,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激励人们发奋读书的座右铭。的确,“苦读”应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素养,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只要“苦读”就够了吗?“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能培养学生不盲目信从他人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生成,就必须充分调动他们这种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中有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