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基曾说:“一个人成功还是失败,忍耐还是毁灭,取决于你对自己做了什么,而非这个世界对你做了什么。”美国作家安妮·迪拉德则说:“如何过好每一天,到头来其实就是如何过好这一生。”两句话综合到一起就是:每一天,你对自己做了什么,决定了你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作为麦肯锡全球1%的女性资深合伙人和伦敦分公司董事,卡罗琳·韦布绝对称得上“人生赢家”,她在深度剖析了精英人群的行为习惯后,发现了他们身上存在的七个共性,包括明确目标、提升效率、积极社交、明智决策、有效沟通、积极调节和管理精力,从而得出结论:如果我们认真做好每一天的高质量安排、规划和执行,就无须担忧一个月、一年、十年甚至一生会在无意义、无价值产出或碌碌無为中度过,最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质量生活。
尽管我们的大脑只要有机会就会启动自动模式,但是大脑还是有很强的适应性。每个新想法、新经历都会在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之间形成一套新的联系,因此我们的神经网络瞬息万变。全球大脑重组能力研究专家迈克尔·梅策尼希认为,大脑是“软连线”的,尽管一部分是固定不变的,但还有一部分是灵活的。这种“软连线”给了我们空间来培养新技能和新习惯,只要我们明了为了改变应该如何训练与生俱来的能力。
工作状态需要精心营造
常听身边的朋友抱怨:“我家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写作业就如坐针毡,一会儿去趟厕所,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又吵着肚子饿,反正就是很难进入状态。”小孩子如此,职场上打拼的成年人何尝不是这样——早上坐到办公室的电脑前,收发邮件,浏览一下娱乐八卦网页,一个小时转瞬即逝。难以进入工作状态,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进入状态”。专业解释是这样的:无论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或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都不能在活动一开始时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提高的,这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就叫作进入状态。对于职场人来说,好的工作状态往往意味着工作效率较高。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做到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呢?
●一心专用
范德比尔特大学人类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雷内·马洛伊斯通过研究发现,同时做两项任务的人比先后依次完成两项任务的人花费的时间长30%,且前者犯错的次数是后者的两倍。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接手一件新任务时,他们虽然有些焦虑,但是如果别人强行打断他们的任务进程,他们的焦虑程度会迅速翻倍。所以,当企业管理者们抱怨员工效率低下的时候,不妨也自我反省一下,当员工们正沉浸在自己的工作状态中时,你强行“插播”的会议或者其他任务是不是对他们造成了心灵上的暴击。
一项针对微软公司员工的研究发现,在被一条即时信息打断后,员工们需要十多分钟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即使他们不需要回复信息。这样看来,将每次分心造成的损失乘以员工们平时每天被打断的次数,管理者就应该明白为何一直处于手机或电脑在线状态对工作并没有好处。因为一心多用,哪怕只是控制情绪使之保持冷静和镇定也会加重我们大脑的负担,让我们难以沉着淡定。
在具体执行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让大脑以最佳状态运行:一是给任务分批,把类似的任务放到一组,这样就不用一直在各个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二是给每天的日程分区,明确一天内处理每一批任务的最佳时间段,腾出较长的、不被打扰的时间段用于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三是移除分心的事物,减少被打断的次数,聚精会神于手头的任务。
●刻意“停工”,时刻“复盘”
因为大脑的深思熟虑系统需要定期休息、加油才能保持全速运转,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刻意“休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研究发现,在针对印度呼叫中心的新员工培训项目中,花时间停下来思考的员工在测验中的表现提升了23%,短时间的思考就可以使工作表现获得很大的提升。同时,在我们没有主动执行一项任务时,我们的大脑看似在休息,实际上正忙着帮我们了解情况,形成新的见解。
●设定边界,拒绝疲劳
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制定好什么时间段干什么事,比如说,上午8点前不开会,晚上6点后不加班,中午12点-13点一定要坐到餐桌前吃午饭,等等。这种毫不含糊地厘清边界的方法非常有用,因为人的大脑会把模棱两可和不确定性视为威胁。与之相对,清晰明了的信息具有出乎意料的镇定作用。
●斩断拖延
拒绝拖延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而卡罗琳·韦布另辟蹊径,强调通过建立以下一些思维习惯,来让我们有效地拒绝拖延。
一是预先想象收益。完成任务对你和别人有什么好处?完成任务后感觉会有多么美好?回忆你上一次完成类似任务之后的情形,收益有哪些?
二是计划短期回报。如果要完成一项长期任务,对于今天作出的努力你准备如何奖励自己?
三是给第一步一点甜头。明确你要采取的第一个小步骤,想办法把它与你今天肯定要做并且乐于做的事情联系起来。
四是放大不作为弊端。你如何强化自己完不成任务需要付出代价的感觉?为了让别人也参与进来,你可以做出哪些预先承诺?
寻求受益终生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动物,没有人能够真正离群索居。因此,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就成了伴随我们一生的课题。有些人际关系能让你终生受益,有些人际关系可有可无甚至成为累赘。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找到一生受益的人际关系,尤其是职场人际呢?
●建立成长性人脉关系
一是设定合作的意图。设定的意图要集中于改善人际关系的质量,而不是集中于个人目的。可以尝试遵从以下准则:目标方面,确定你真正想从谈话中获得什么样的合作结果。确保谈话对双方都有益,并且切中要害。假设方面,检视你对另一方的负面期待,因为这些期待会影响你留意哪些事情。取而代之的是从对方身上寻找积极、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