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让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比较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讲课方式提不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课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高中物理的教学问题已经成为高中课堂教学问题的一大难点,其课堂教学方式急迫需要从根本上的改革。人教新课标物理教学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出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方法来改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本文通过分析物理教学的特点,结合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一系列的改革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措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一、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课堂教学特点,物理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学科,其特点更加不言而喻。本段内容主要介绍物理教学的特点。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高中物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以下特点:(1)高度抽象性。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注意力投入到物理课堂上来,则会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方法一头雾水,只会简单地熟记背诵各种公式,却无法做到灵活应用。(2)高度综合性。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跟各种生活现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到万有引力,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离不开物理学科。(3)趣味性。由于物理学科的高度综合性,使得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像蒙上了一层面纱,揭开这层面纱的过程,趣味无穷。
高中物理课程的以上特点,使得我们的物理学习将会走向两个极端:善于思考、体会得到其中趣味的同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将会轻松又容易;相反,不善于思考,只会死板地记公式的同学则会认为,物理课程的学习困难重重。由于物理课程的科学性比较高,大部分的同学通常走向第二个极端,并且不断地恶性循环下去。
2.新课标对于物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关于物理教学的要求,在人教新课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将“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意义的物理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即以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力为课程目标之一。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若要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力,就要从其现状着手,只有在足够了解现状之后,才能从根本上分析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方法。下面以高中一年级物理课堂为例,分析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
(1)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导致学生想不到在课堂上主动向老师提问。例如,在讲述“力”这一概念时,老师首先告诉大家: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围绕课本继续介绍力的各种性质及其分类。课本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并不应该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全部,如果仅仅告诉学生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或许会疑惑:什么是相互作用?两个什么样的物体产生的相互作用才叫力?力到底是什么东西?然而,由于老师和课本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导致学生想不到去向老师提问。
(2)教师的教学太过理论化,导致学生找不到提问的方向。例如,老师在课堂上,一连串地讲述了一堆的定义、定理等问题,学生根本来不及去消化,即使鼓起勇气去问老师,也会因为对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了解,而找不到提问的方向。
(3)课堂氛围较尴尬,学生不敢提问。有的时候,学生有些地方不明白,但是老师的气场比较强势,一副“连这都不懂,不用来上学了”的态度,导致学生不敢将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受到老师态度的影响,认为自己不懂是比较可耻的。
(4)老师讲课过快,学生来不及提问。比如,学生对于重力的概念不太理解,但是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直接带过,没有给学生留下提问的余地。
(5)实验器材简陋,大大缩小了学生的眼界,减少了学生提问的角度。物理教学如果离开实验,会显得特别抽象,抽象的理论则会使学生错过许多精彩的问题,比如大球和小球谁先落地等问题。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高中的教学现状,总结得出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例如,在讲解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说,简而言之,力就是一种相互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是相互作用吗?
(2)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例如,在讲完某一章内容之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提问。
(3)根据青少年的心理活动,鼓励大家提问。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提问比赛,针对某一章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评出提问内容最丰富或者最有价值的一组获胜。
(4)丰富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兴趣,根据产生的现象自然而然提出问题。例如,单摆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去想为什么单摆会做简谐运动等。
四、结束语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方向、有目的地去提问,转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考积极性、增强学生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的目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能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提问、主动思考的能力。
一、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课堂教学特点,物理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学科,其特点更加不言而喻。本段内容主要介绍物理教学的特点。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高中物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以下特点:(1)高度抽象性。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注意力投入到物理课堂上来,则会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方法一头雾水,只会简单地熟记背诵各种公式,却无法做到灵活应用。(2)高度综合性。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跟各种生活现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到万有引力,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离不开物理学科。(3)趣味性。由于物理学科的高度综合性,使得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像蒙上了一层面纱,揭开这层面纱的过程,趣味无穷。
高中物理课程的以上特点,使得我们的物理学习将会走向两个极端:善于思考、体会得到其中趣味的同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将会轻松又容易;相反,不善于思考,只会死板地记公式的同学则会认为,物理课程的学习困难重重。由于物理课程的科学性比较高,大部分的同学通常走向第二个极端,并且不断地恶性循环下去。
2.新课标对于物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关于物理教学的要求,在人教新课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将“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意义的物理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即以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力为课程目标之一。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若要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力,就要从其现状着手,只有在足够了解现状之后,才能从根本上分析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方法。下面以高中一年级物理课堂为例,分析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
(1)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导致学生想不到在课堂上主动向老师提问。例如,在讲述“力”这一概念时,老师首先告诉大家: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围绕课本继续介绍力的各种性质及其分类。课本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并不应该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全部,如果仅仅告诉学生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或许会疑惑:什么是相互作用?两个什么样的物体产生的相互作用才叫力?力到底是什么东西?然而,由于老师和课本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导致学生想不到去向老师提问。
(2)教师的教学太过理论化,导致学生找不到提问的方向。例如,老师在课堂上,一连串地讲述了一堆的定义、定理等问题,学生根本来不及去消化,即使鼓起勇气去问老师,也会因为对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了解,而找不到提问的方向。
(3)课堂氛围较尴尬,学生不敢提问。有的时候,学生有些地方不明白,但是老师的气场比较强势,一副“连这都不懂,不用来上学了”的态度,导致学生不敢将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受到老师态度的影响,认为自己不懂是比较可耻的。
(4)老师讲课过快,学生来不及提问。比如,学生对于重力的概念不太理解,但是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直接带过,没有给学生留下提问的余地。
(5)实验器材简陋,大大缩小了学生的眼界,减少了学生提问的角度。物理教学如果离开实验,会显得特别抽象,抽象的理论则会使学生错过许多精彩的问题,比如大球和小球谁先落地等问题。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高中的教学现状,总结得出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例如,在讲解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说,简而言之,力就是一种相互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是相互作用吗?
(2)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例如,在讲完某一章内容之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提问。
(3)根据青少年的心理活动,鼓励大家提问。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提问比赛,针对某一章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评出提问内容最丰富或者最有价值的一组获胜。
(4)丰富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兴趣,根据产生的现象自然而然提出问题。例如,单摆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去想为什么单摆会做简谐运动等。
四、结束语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方向、有目的地去提问,转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考积极性、增强学生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的目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能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提问、主动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