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关注阅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特别要处理好生活与阅读的关系:我们要强调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同时要关a注阅读,重视从教材中汲取营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 阅读 教材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泉眼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这是共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割断了作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任教高一新课程以来,我力求改变这一现象,鼓励学生写真话,写自己的生活。具体来说,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的:
  1.放眼自然,学会观察
  如果长期以来,老师没有观察的要求和训练,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的人、景、事、物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譬如学校组织的参观、旅游活动对一些学生来说会变成一次零食大聚会和聊天好时机,你若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哪里景色最美、有何感想,恐怕多数学生会茫然不知。没有观察,也就谈不上感受,更缺乏积累。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结合范文和语文实践活动,经常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天地山水花鸟虫鱼,倾听映山红绽放的声音;追寻稻谷成长的脚步;眺望神秘的星空;走访西溪的碉堡、龙潭的瑞峰塔、大堰的五洞桥、滕头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家乡,高山流水、绿树红花、鸡鸣狗吠、四季农田,无一不成风景。一系列有趣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并且形成了一种自觉行为——自觉写日记、随笔、周记等,作文时就不愁“无米之炊”了。
  2.再现活动,文中有我
  学校里举行的运动会、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演讲比赛、卡拉OK比赛、消防演习,班级里的主题班队活动、走进名人读书汇报活动、课本剧表演、科学实验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还可回忆家里炒年糕、包饺子的经历以及喝喜酒、举行生日宴会的场面。这类活动都有人物描写、事件描写,所以首先要对学生指导如何写作记人为主及记事为主的记叙文。高一时教了《老王》一文后,我让学生自选一位任课教师或亲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平时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三个星期。三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要按要求写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人物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批改后,我挑选几篇隐去真实姓名朗读,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写的是谁。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记叙中描写的方法及描写要突出的特征有了切实的理解和掌握。
  3.走向社会,关注时事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传递手段的日益先进,传播速度的迅速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正确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社会生活就显得更为重要。中国航天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载人飞行,2008年北京奥动会的举办,反恐斗争,中日破冰之旅,这些重大的社会事件牵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有时我还布置任务让学生看一些特别节目,如“2008感动中国”、“人间”等一些节目,使学生养成习惯去关心国事、天下事,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分析,也是养成一种关注社会的现代人必备的良好习惯。
  4.个性写作,直面丑恶
  新课标要求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要:(1)放宽要求,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老师对作文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写,实话实说。如我班有个学生写了自己同家里两只猪之间的感情,我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个学生写作兴趣大增,到高三在江苏省首届“高考”杯作文读写大赛中获二等奖,今年高考中语文总分159分。(2)直面丑恶,鼓励学生写作时大胆暴露生活中的阴暗面。我们说,写作者要心灵健康、热爱生活,作文要宣扬真、善、美,但这并不是说不能写丑恶现象了,否则何来的谴责小说。何况人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社会又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事,这在我们的社会调查中就可见一斑了。关键是我们以何种眼光、心态去看待这种错误和丑陋。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
  暴露社会丑恶现象,揭露卑劣者的自私冷酷心理,这不足为奇,事例也不胜枚举。而敢于直面自身乃至家庭的丑事,诉之成文,这需要勇气和诚挚。有次作文课,我引导学生要敢于剖析自己的灵魂,如《一件小事》中的“我”一样,要有一种自省精神。我举了一个例子,说好多年前的一篇学生作文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个学生平时成绩一般,他写了这样一篇作文:读小学的某一天,因为天气冷,自己赖在床上不想去上学,就对妈妈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必须请假半天。那个上午,妈妈对“我”非常关心,嘘寒问暖。下午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也都来问候,老师耐心地给“我”补课。放学了,“我”本来要值日,同学们让“我”快回家。“我”非常惭愧,以后再也没有赖过床。听了作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讨论这篇作文让人久久难忘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大胆、真诚地面对自己和家庭的一些丑事。生活并不是对每个人都一样,一个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刻都充满阳光,生活也有晦涩,心灵也有灰暗的时候,成长必须付出一些代价。直面丑恶,本身就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作文教学生活化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用作文的思想去体验生活,用生活的思想去装扮作文,充分挖掘学生的思想宝藏,展现学生丰富的个性。从自然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找素材,写真人真事,诉真情实感,让学生有一种迫切的表达愿望,使写作成为他们自发的一种兴趣。观察生活,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描绘生活,让学生直视自己的灵魂;升华生活,让学生体验作文的快乐。
  二、从教材中借一双慧眼
  如果说学生的生活还相对单调的话,那么阅读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户。当我们徜徉在文学大师们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图景中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拘谨,阅读本来就是与智者的对话。所以,拿起笔,试着与古人交谈,不经意中,我们的文思变敏捷了,我们的心胸变豁达了,我们的视野穿越了山山水水。阅读美文佳构、摘抄好词句段、撰写读书札记,成为积累作文材料的又一形式。而我们平时阅读最普遍的便是教材,教材中总有一些经典之作,值得沉潜玩味。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别具慧眼的同学,从教材中撷来几幅“风景”与我们共赏:暮春之初,与王羲之等群贤聚会兰亭,衔觞赋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壬戌之秋,同苏轼及客泛舟赤壁,纵论人生;江山在变,人生代代无穷已。让所有的惆怅与失意随风而逝,突围出来的苏东坡依旧笑傲文坛。烽火岁月,那倔强地朝向窗外的那一茎绿藤曾是陆蠡心中不老的“风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欧洲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波兰,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沟通中欧的重要枢纽。近年来,中波双方在经济层面加强合作的同时,也持续推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尤其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在“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年度国家排行榜中,波兰名列前茅。文章通过梳理波兰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分析中波在“一带一路”倡议
无论就人类历史还是地球历史而言,我们均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之前的伊拉克战争到热带雨林的毁灭战,从全球市场动荡到全球变暖——显然,我们必须学会以敬畏生命的可持续方式生活。  然而,我们还在继续更彻底、更快速地攫取地球资源。据有关估算,人类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超越了地球的生态负载能力(biocapacity),而如今全球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总和已经超过一个
【摘 要】文学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学还是一种生命现象。综观沈从文的小说,在奇思妙想之后,无不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对人性的执著探求,是沈从文小说的基点和纲要,沈从文以此来构筑属于他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 生命意识 乡土 人性 非理性 悲观    生命意识,意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所呈现出的种种生命形态作自觉的沉思与探索,它是人对自身生存状态所作
【摘 要】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色,这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于作文教学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个性化作文的意义、要求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化 教学方法    一  高尔基说过:“情节是性格的发展史。”这说明作文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可是,遍观现今高中学生,富有个性的作文又有几个呢?  从孩子一进入小学学写作文,我们就
【摘 要】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历来为人们广为传诵。该诗作视角独特,手法高妙。本文对该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鉴赏。  【关键词】孟浩然 《春晓》 赏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天,百花争艳,万物复苏,大地充满勃勃生机。春天美好的景物很容易诱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所以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春是传统题材;古人
【摘 要】由于应试的急功近利,我们的课堂忽略了语文的特性,渐渐纠结于呆板的知识教学,导致本应优雅而美的语文教学缺失了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的低效成了不争的事实;应还语文一个灵性生动的课堂,让美充盈着语文课堂,让语文浪漫依旧。  【关键词】语文课堂 灵性 生动 有效教学    一、回归本真,审美的课堂是有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有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审美的课堂
【摘要】鲁迅作品除具有极高思想性外,还有许多的“读点”,经久耐读,越读越有“味道”。笔者以为不妨让学生先从捕捉对象的特征、重视细节的特殊作用上加以品读。至于它们内在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是可以随着学生人生观察和体验的不断增加、随着学生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而不断深化的。  【关键词】鲁迅作品 教学 人物 心态 乐趣    凡是读过中学的人,对孔乙己、阿Q、祥林嫂,这些鲁迅作品中的影像不会陌生
【摘要】新课程对语文的人文性内涵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文学作品。对于语文的文学教学,我们立足生本,挖掘文本,本文分别从区别文体,梳理特点;知人论世,确定情感;联系语境,品味词句;立足文本,分析技巧;巧用试题,领悟读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文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关键词】区别文体 知人论世 联系语境 立足文本    现在很多语文专家针对文学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是文学
【摘要】母爱是人一生中巨大的精神源泉,本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命体验,阐释了人间至真至纯的真情,由此,笔者告诫自己的学生们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关键词】母爱 亲情 珍惜    我常想,微笑该是一种生命的常态,那相聚的幸福是微笑,那执手的和谐是微笑;那回眸的百媚是微笑,还有那心灵的抚慰,那生命的顾盼也是微笑;江涛海浪、雪峰云霞难道不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美丽笑靥吗?但有一种微笑却是世间最美的容颜,她
【摘 要】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讲述了一个名叫“顺溜”的农村青年被其司令员陈大雷培养为战斗英雄的故事。这一故事体现了某种教育教学新理念、暗含着教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与技巧: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关键词】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方法 教育技巧    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很多电视台都在热播着电视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