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牛椋鸟说句公道话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ne_pop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小巧玲珑的漂亮的鸟——牛椋鸟。
  它们常年栖身在水牛、犀牛、河马等大型食草动物身上,主要食物就是这些食草动物身上的寄生虫。牛椋鸟每天都在食草动物身上不停地来回飞翔、攀爬,忙忙碌碌,用其扁平的喙,为食草动物清除皮毛里的蜱、蛆、跳蚤、虱子、吸血苍蝇等。据说一只牛椋鸟一天可以吃掉上万只害虫的幼虫。对于食草动物来说,牛椋鸟可以说就是它们不请自来的“清洁工”。这些“清洁工”同时还是食草动物们的“哨兵”。一旦有大型食肉动物靠近,它们就会发出“嘶嘶”的尖叫声,给食草动物们报警。
  牛椋鸟给食草动物的帮助确实不小,但,有时它们也会“侵犯”食草动物。它们一旦碰上食草动物身上一个小小的伤口,便绝对不会错过。扁平的喙成为了一把锋利的割刀,将伤口慢慢扩大,而伤口又不容易结痂,这样,牛椋鸟好几天都会吃到新鲜的血液。
  牛椋鸟与食草动物之间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其实就是动物界的一种共生关系。没有牛椋鸟啄食身上的寄生虫,食草动物的身体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而牛椋鸟在“清洁护理”的同时,也吸食了食草动物的血。这对食草动物来说,是有获取也有付出;而牛椋鸟如果没有食草动物提供的源源不断的食物,其生存状况肯定会艰难得多。
  有人认为牛椋鸟其实非常狡猾,它们的“义举”后面隐藏着自私、贪婪,甚至说它们嗜血成性,手段残忍,故意将食草动物的伤口扩大。
  其实,这个看法是非常片面的,也是不太公允的。食草动物对牛椋鸟吸食自己的血的这种“小动作”肯定是知晓的,尽管不乐意,但相对于牛椋鸟帮它们消灭寄生虫所付出的劳动来说,应该是功远远大于过,利远远大于弊,所以,食草动物对牛椋鸟的这个“小把戏”,大约是知晓的,也是默许的。
  牛椋鸟的“服务”是否让食草动物满意,吸食食草动物的血及扩大伤口是否故意为之,恐怕只有它们自己最清楚。既然千百年来,它们彼此间能够和谐相处、共存共荣,就足以说明它们的合作有着许多合情合理的因素,而牛椋鳥的“小动作”也至少没有超越食草动物可以容忍的底线。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固有的两面性,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关键是如何看待、怎样取舍。我们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或一种现象,只有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不带任何偏见,一分为二看问题,才能做出比较客观准确的判断。
  对牛椋鸟行为做法的评判,或许可以给我们思考、分析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编辑 高倩)
其他文献
一位名叫麦克的英国小伙子带着女友去了日本。那天,两人去一家快餐店吃汉堡,诱人的汉堡让女友兴奋极了。她一边张着大嘴嚼着可口的美味,一边大喊“好吃,好吃”,嘴角还挂着沙拉酱的碎料。这种“胡吃海塞”的吃相引来了周围人的好奇,当女友用余光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时,立刻低下了头,脸上布满绯红的云。他马上递给女友一杯饮料,才缓解了那种尴尬的场面。可也同时发现,这里的女性顾客很少,难道是这个原因女友才备受关注吗? 
常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所谓眼前的苟且说的就是生活的烟火气,烟火与诗意,其实并不矛盾。生活需要现实的烟火,生活也需要憧憬的诗意。  烟火是啥?无非柴米油盐,无非酸甜苦辣。人生在世,肉骨凡胎,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只存在于小说和童话。有些人似乎误解了烟火,仿佛精致的生活必须脱离它而独立存在,然而,恰恰精致的生活来源于平凡的烟火。菜市场是人世间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作家汪曾祺曾在《食道旧
一   立春,是一年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节气“四立”之首。刚开春,一缕春风欢呼雀跃,就掀开了四季的华章。四季的嬗递,节气的秩序,总是被先知般的鸟类统领着,花草只肯默默地回应,不发一言,却风情万种。春来了,我张开灵魂的双臂,将春天紧紧拥抱。   惊蛰之后,春天的脚步似乎往后挪了几下,便滋生出去乡野走走的冲动了。去看一看漫山遍野的绿肥红瘦,顺便梳理一下往日
体育的本质是体育理论研究的焦点和重点,体育理论体系其实就是围绕体育本质展开的。在探求一种我们无法把握或者认识模糊的事物的时候,有两种研究的方法,一种是接近它,按照一定的标准,不断地分解,然后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全面的认识;另一种方法就是远离它,将它置于一个大的背景上,来认识它的形状和轮廓。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认识的局限性,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因此,我们的认识是暂时的、是局部的、是可以无
今年休假回家已是仲春时节,留了多年短发的母亲准备理发,却又有些埋怨理发的小店涨价过高。我便到城里买了一副电动理发工具,告诉母亲我来为她理发。  平日在部队,每月都和战友相互理发,部队的男兵清一色是寸头平头“锅盖头”,操作起来也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加之部队内部常年都是训练工作,与外界接触甚少,平日以自我欣赏为主,也根本不需要太帅的发型去耍酷和炫耀。当兵十几年,我的理发手艺倒是练了出来。不过,女性的发
我是在杨柳吐绿时回到故乡的,那一蓑烟雨,将故乡的小楼笼罩在梦幻迷离之中。恍若醉眼端详一幅水墨山水,笔触正在宣纸上恣肆洇润流淌。草色渐渐浓稠起来,田沟水渠的水开始喧哗了,“鹁鸪鸪,——咕!”“呢,——呖!”“戴砣笠!”轻柔、空灵的鸟声呼唤着农人,犁耙水响的日子到来了。  农人下田之前,不忘喝一碗驱寒酒,酒是先一年的重阳时节自家酿的,度数不高,但特别香醇。下酒菜可多了,有腊鱼腊肉,有时令小菜,更有在田
1郎红器物以“牛毛、 开片”之纹理,“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特点,成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瓷器之珍藏。2郎红器物以“牛毛、 开片”之纹理,“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特点,成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瓷器之珍藏。  俗语云:“家有郎红,吃穿不愁。”郎红瓷器,以其“沉、浓、丽、艳”之釉色,光洁透亮之釉面,“牛毛、开片”之纹理,“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特点,成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瓷器之珍藏。郎红烧制,千窑一宝。郎
在海湾咽喉霍尔木兹海峡,一次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却何以掀起许多风浪?  大洋深处最近很不太平。  继2月3日英法两艘核潜艇在大西洋“不期而遇”之后,3月20日,美国核潜艇也与自己人“亲密接触”了一把,地点还选在了各国油轮穿梭不息的霍尔木兹海峡。一时间,国际油价也随之起舞。  一次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却何以掀起许多风浪?    水面下的碰撞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与美军“哈特福德”号
在故乡,除了母亲,没有谁能够像它那样时时刻刻、心无旁骛地等我——山,是的,我说的是山。  我离开家在外的二十多年里,它始终在那里,未曾挪动半步,就连那种眺望的姿势也不曾改变半点,只为等待。就像我的母亲那样,每次自知道我的归期以后,无论乡人谁邀约,她都不会出门,总是说,我在家等我儿子回来呢。  山叫南山,正如村南的河叫南河。我小時候,真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村里多篱笆,种菊花的也多。
慢性乙肝是不可能被治愈的吗?事实上,国际临床数据表明约有5%的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表面抗原血清转换,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澳抗”转阴,医学上认为的最接近乙肝治愈的指标。但是,医学专家们知道,5%仅仅是人类与乙肝病毒对抗中极小的局部性胜利。如今,全球肝病医生已经联合起来向乙肝病毒发起新的冲击:向“治愈”挺进!  刚刚过去的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再度令众多乙肝病毒携带者陷入“忿忿不平”中。他们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