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对素质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文化意识对学生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初中英语人教版教材及自身教学实践,阐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从挖掘教材的文化意识的内容、关注文化在情境中的体验性,以及课外拓展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提升对西方文化产品的鉴别性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和幫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中西方文化,提升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意识渗透
【作者简介】邵春燕,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南初级中学。
随着时代变化,新一轮的课改拉开序幕,其中明确提出了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之一,体现出的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出英语课程的价值取向,它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纵观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我该怎么教”的观念上,忽视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表面化的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学生对英语语言习惯的理解,并且影响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得体的交际。因此帮助初中学生做好文化熏陶的工作十分必要。
本人尝试以人教版 《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挖掘、体验教材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一、挖掘教材的文化意识的内容
英语教材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物质载体,自然具有文化属性,其内容是文化的反映。
通过对人教版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无处不在,我们教师只要善于发现、挖掘和整合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敏锐的观察和感知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就能利用现有的教材,挖掘教学材料的显性和隐形文化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文化渗透性。
《新目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紧密相连,包含丰富的文化教学的内容,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Section B 的文章 Hometown Feelings,以主人公Zhong Wei为例,描述了当下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现象”,同时也描绘了Zhong Wei家乡发生的令人欣喜的变化,满怀离乡人的思乡之情,体现中国人热爱和想念家乡的情感。因此,本课时可以设计下面的读后任务:
Step 4 Post-reading
1. Help students to make a similar summary like this:
Hometowns holds many people soft and sweet memories in their hearts.
2. Talk about Changnan Middle School as my good memories.
3. Ask Ss to talk about their sweet memories about primary schools or hometowns.
该环节让学生品味课文离乡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并引导他们选择谈论自己对小学母校或对家乡的美好回忆。读后任务的分层设计符合学情,因为现在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性大,每个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外来学生,他们易与文章主人公产生共鸣,而本地学生经历单纯,相比对家乡的感情,学生对相处六年的小学会更有话可说。因此,此处的分层任务的设计将阅读文化巧妙渗透其中,所有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同时教学文本的内涵也得以外延。
二、关注文化在情境中的体验性
“美国学者William Isaac Thomas最早提出了情境这个概念。Thomas认为情境是一种人为创设的场景。情境教学,即在一定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创设的特殊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完成认知行为,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进入21世纪,语言和文化更新加快,而英语课堂教学是以语言文化为大前提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从课程内容和目标,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尽可能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变化,聚焦文化变迁,在了解、探讨、运用这些新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差异。
1.结合学生实际,提升文化体验在情境中的真实性。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使得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够生活化,真实化。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制作香蕉奶昔中,本人要求班级内的学生分工合作,提前准备好本节课所需要的材料,在正式上课中,先邀请一位英语基础较好同学到教室前面用英语来解释操作制作奶昔的过程,边解释边操作,两位同学负责帮忙。教学片段过程如下:
T:Do you know how to make banana milk shake?
First, watch the video and see how to do it. Then, it’s your turn to make the banana milk shake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write the 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First,peel…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意识渗透
【作者简介】邵春燕,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南初级中学。
随着时代变化,新一轮的课改拉开序幕,其中明确提出了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之一,体现出的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出英语课程的价值取向,它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纵观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我该怎么教”的观念上,忽视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表面化的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学生对英语语言习惯的理解,并且影响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得体的交际。因此帮助初中学生做好文化熏陶的工作十分必要。
本人尝试以人教版 《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挖掘、体验教材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一、挖掘教材的文化意识的内容
英语教材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物质载体,自然具有文化属性,其内容是文化的反映。
通过对人教版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无处不在,我们教师只要善于发现、挖掘和整合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敏锐的观察和感知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就能利用现有的教材,挖掘教学材料的显性和隐形文化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文化渗透性。
《新目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紧密相连,包含丰富的文化教学的内容,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Section B 的文章 Hometown Feelings,以主人公Zhong Wei为例,描述了当下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现象”,同时也描绘了Zhong Wei家乡发生的令人欣喜的变化,满怀离乡人的思乡之情,体现中国人热爱和想念家乡的情感。因此,本课时可以设计下面的读后任务:
Step 4 Post-reading
1. Help students to make a similar summary like this:
Hometowns holds many people soft and sweet memories in their hearts.
2. Talk about Changnan Middle School as my good memories.
3. Ask Ss to talk about their sweet memories about primary schools or hometowns.
该环节让学生品味课文离乡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并引导他们选择谈论自己对小学母校或对家乡的美好回忆。读后任务的分层设计符合学情,因为现在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性大,每个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外来学生,他们易与文章主人公产生共鸣,而本地学生经历单纯,相比对家乡的感情,学生对相处六年的小学会更有话可说。因此,此处的分层任务的设计将阅读文化巧妙渗透其中,所有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同时教学文本的内涵也得以外延。
二、关注文化在情境中的体验性
“美国学者William Isaac Thomas最早提出了情境这个概念。Thomas认为情境是一种人为创设的场景。情境教学,即在一定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创设的特殊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完成认知行为,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进入21世纪,语言和文化更新加快,而英语课堂教学是以语言文化为大前提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从课程内容和目标,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尽可能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变化,聚焦文化变迁,在了解、探讨、运用这些新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差异。
1.结合学生实际,提升文化体验在情境中的真实性。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使得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够生活化,真实化。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制作香蕉奶昔中,本人要求班级内的学生分工合作,提前准备好本节课所需要的材料,在正式上课中,先邀请一位英语基础较好同学到教室前面用英语来解释操作制作奶昔的过程,边解释边操作,两位同学负责帮忙。教学片段过程如下:
T:Do you know how to make banana milk shake?
First, watch the video and see how to do it. Then, it’s your turn to make the banana milk shake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write the 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First,p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