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f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为热门,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由于缺乏对国外理论实践的了解、认识和评价,研究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重复性。为此,笔者对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小学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已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趋于严重。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恶性的事件,如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投毒案、硫酸泼熊案、学生之间报复凶杀案件、中学生杀母案以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逃学现象等等。这些都与我们中小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发展出现缺陷有直接关系。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二、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够促进个体人的心理健康。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1.体育运动能促进智力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起到抑制的协调作用,并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苏联一位学者用电脑测验法对出生6个星期的婴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常帮助婴儿屈伸右手指活动能加速婴儿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的成熟。
  2.体育运动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
  进行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关专家通过对随机抽取的205名中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中学生更有自信,这说明体育运动对树立自信心有影响。
  3.体育运动能和谐人际关系
  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4.体育运动能减轻应激反应
  体育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Long(1993年)要求一些高应激反应的成年人参加散步或慢跑训练,或接受预防应激训练。结果发现,接受其中任意一种训练方法的被试者都比控制组被试者处理应激能力强。
  5.体育运动能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情绪消极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够减少疲劳。因此,体育运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6.体育运动能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己开始流行起来。Bosscher(1993年)曾调查两种体育运动方式对于医治严重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作用,一种是散步或慢跑,另一种是踢足球、打排球及练体操等健身活动结合放松练习。结果显示,慢跑组患者在抑郁感觉和身体症状方面明显地减轻,并自尊感增强,身体状态明显好转。相反,混合组患者未有任何生理或心理的变化。可见,慢跑或散步等有氧运动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且相互制约。所以,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的活动效果;利用体育运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在中小学中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极大地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境,就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交际通过英语的能力,并结合实际编写了各种开展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话材料,通过语言意识的交际活动,把语法教学融于技能训练之中。针对这一特点,我校外语教学通过“问答”技能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思想上的若干共识  1.抓好“问答训练”是加强外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方法  随着新教材的普遍使用,我校教师仔细考察研究了实际教学过程,一致认识到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并分析了甘肃省1995年至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在此基础上利用平稳性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生
当前,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在广大的农村中学,由于历史、地域等的原因,新课改并未给乡村教育带来预期的效果。那么,农村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呢
倾听,是用心地聆听,用心地感觉,是师生的心灵之约,学习,不只是知识的传递与掌握过程,更是师生的心灵约定。语文,因为承载着悠悠文化的美妙信息,所以更具其不可言说的无穷魅力。语文课上用心倾听,它不仅仅是听明白一句话的意思,更指用心在感悟一句话一段话里的深层意蕴,捕捉字里行间的文化信息,感受声声语言里的生命情感和人生真谛。没有倾听的学习是肤浅的学习,是功利的学习,是外面于生命感悟的学习。只有融入倾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