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小学学校教学的重点学科,语文在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和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累积等方面谈谈语文教师教好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的稳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课程改革获得成效的同时,语文教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到了六年级,随着升学考试的临近,学生课业压力比较重,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教师采用应试教育的思维进行教学,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我们须从多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一方面对学校生活和语文学习充满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更高一级的教学环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分享交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能够更专注地听讲。
例如,在教学《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步伐去逛了逛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过年时会吃的食物。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腊八粥。)“没错,正是腊八粥。民间有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非常寒冷。因此,老百姓们便流行起了一种习俗,在腊八这天吃腊八粥,寓意把下巴粘牢的意思。这便是腊八粥的由来。在同学们的眼中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下?”(教师指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跟随沈从文先生来了解一下他心目中的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谈话,创设情境,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有关腊八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六年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到了六年级,随着学生之间开始进行简单的人际交往,口语表达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在口语交际课上,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根据选择的情境,才能做到谈论看法时有角度和立场,做到有话可说,有理有据。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这节课时,经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笔者以为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导入新课,揭示这节课的教学主题,告诉学生口语交际时有哪些要求和方法,然后创设两个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选择交际的话题。教师多媒体出示情境一:周末小红的爸爸在家里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某乡村有一户人家过年时放鞭炮烟花,不慎落到邻居家的窗户上引起了火灾。于是,小红一家就春节期间应该不应该放鞭炮展开了讨论。情境二:北方的某座城市,一条道路拥挤不堪,原理是市政府决定把道路两旁生长了上百年的老树砍掉,因此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的路人。有些老人忍不住上前阻止市政府的这一行为,有的路人在旁边就展开了议论。小组讨论决定交际的情境,然后每个成员分别选择一个角色,阐释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三、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文学累积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量的课外阅读既是课内阅读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生活智慧所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审美追求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课本为依据,适当进行课外补充,将课堂内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发挥阅读对学生素养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则文言文时,我们知道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列子》,《列子》中有非常丰富的语言故事。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熟悉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寓意后,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向学生介绍补充《列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如夸父逐日、余音绕梁、齐人攫金、歧路亡羊、疑邻盗斧、杞人忧天等等,以增强学生生活的智慧,扩大学生这方面的积累,让学生用到写作中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的稳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效。但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多角度出发,探索出多角度的教学建议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万武.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华夏教师,2017(24):63.
[2]汪小美.激励自主学习 打造有效课堂——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再思考[J].语文知识,2017(24):38-39.
★ 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2019年度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立项编号:2019-JKLX-0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的稳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课程改革获得成效的同时,语文教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到了六年级,随着升学考试的临近,学生课业压力比较重,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教师采用应试教育的思维进行教学,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我们须从多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一方面对学校生活和语文学习充满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更高一级的教学环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分享交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能够更专注地听讲。
例如,在教学《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步伐去逛了逛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过年时会吃的食物。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腊八粥。)“没错,正是腊八粥。民间有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非常寒冷。因此,老百姓们便流行起了一种习俗,在腊八这天吃腊八粥,寓意把下巴粘牢的意思。这便是腊八粥的由来。在同学们的眼中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下?”(教师指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跟随沈从文先生来了解一下他心目中的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谈话,创设情境,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有关腊八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六年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到了六年级,随着学生之间开始进行简单的人际交往,口语表达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在口语交际课上,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根据选择的情境,才能做到谈论看法时有角度和立场,做到有话可说,有理有据。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这节课时,经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笔者以为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导入新课,揭示这节课的教学主题,告诉学生口语交际时有哪些要求和方法,然后创设两个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选择交际的话题。教师多媒体出示情境一:周末小红的爸爸在家里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某乡村有一户人家过年时放鞭炮烟花,不慎落到邻居家的窗户上引起了火灾。于是,小红一家就春节期间应该不应该放鞭炮展开了讨论。情境二:北方的某座城市,一条道路拥挤不堪,原理是市政府决定把道路两旁生长了上百年的老树砍掉,因此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的路人。有些老人忍不住上前阻止市政府的这一行为,有的路人在旁边就展开了议论。小组讨论决定交际的情境,然后每个成员分别选择一个角色,阐释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三、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文学累积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量的课外阅读既是课内阅读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生活智慧所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审美追求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课本为依据,适当进行课外补充,将课堂内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发挥阅读对学生素养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则文言文时,我们知道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列子》,《列子》中有非常丰富的语言故事。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熟悉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寓意后,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向学生介绍补充《列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如夸父逐日、余音绕梁、齐人攫金、歧路亡羊、疑邻盗斧、杞人忧天等等,以增强学生生活的智慧,扩大学生这方面的积累,让学生用到写作中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的稳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效。但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多角度出发,探索出多角度的教学建议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万武.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华夏教师,2017(24):63.
[2]汪小美.激励自主学习 打造有效课堂——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再思考[J].语文知识,2017(24):38-39.
★ 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2019年度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立项编号:2019-JKLX-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