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音乐巧妙地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音乐巧妙地整合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它的提出弥补了语文教学过去对情感因素关注较少的不足。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而且不同类型的音乐能调动人不同的情感。新课标提倡“以情优教”,这表明了新课标对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而且得到了它的认同。
  关键词:音乐 语文 运用
  一、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语文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的实践者
  《诗》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这些诗歌当时都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是文学和音乐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诗》成书的时代正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一生又酷爱音乐。他在齐国与乐师们论乐,听到《韶》乐,他说:“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把《诗》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势必关注《诗》中的音乐因素,孔子的课堂上一定是书声朗朗、歌声悠扬的。孔子是大教育家,他们的课堂就在河边,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唱歌。歌词是文学的,曲子是音乐的。由此可知,音乐和文学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常常使两者融为一体。在孔子的课堂上音乐与文学相融,分离是不可思议的。
  二、音乐应用于语言教学具有科学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标的这个要求告诉我们,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新课标还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把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音乐对审美意识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人的美的鉴赏力和美的创造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
  据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中学教材中作品与音乐关系密切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新的、舊的、普高的、职高的,基本上都少不了《诗经》《汉乐府》中的优秀作品,以及《琵琶行》《蜀道难》等经典的篇章。《诗经》中的音乐因素和文学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汉乐府》实际上是带有音乐性质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诗体;《明湖居听书》听的就是音乐效果;《琵琶行》中再现作者心路历程、生命流程的是音乐流程。因此,要读懂这些文章离开对音乐的理解是很难实现的。现代诗文中很多都可以作为配乐朗诵的典范,如《致橡树》《再别康桥》《泪珠与珍珠》《我与地坛》等。
  四、音乐与语文结合多样效果
  (一)课前序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的参与,应该是思维的参与,情感的投入。每篇课文都有特定的时代特点、生活气息、人物性格以及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与课文相一致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作品。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沁园春·长沙》把磅礴的革命气概和壮观的景物融为一体,体现了豪放的诗风。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已任的博大胸怀,可以用贝多芬著名的《英雄交响乐》作为学习这首诗的前奏。波澜壮阔、排山倒海、激情澎湃的音乐体现了毛泽东和人民的坚强意志、英雄性格。音乐预热了课堂气氛,学生产生了激起奔放的热情,形成了学习这篇课文最佳的情绪状态。
  (二)背景音乐,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声音中蕴涵着的丰富情感魅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了让悦耳的音乐吸引学生投入情感,与课文中的文学形象产生情感共鸣,为一些课文朗读添加一些背景音乐,在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方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孔雀东南飞》和《梁祝》是我国艺术苑囿中的奇葩,“焦刘”的悲剧和“梁祝”的悲剧惊人的相似。不同的只是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艺术样式表现。我们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先让学生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视》。音乐时而委婉起伏,时而渲染惊恐不安的情绪;时而如泣如诉,悱恻凄绝,催人泪下;时而充满幻想,清澈柔美。迷人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送别”的缠绵,“殉情”的悲切和“化蝶”的美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遭遇联想到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联想到诗歌中的人物性格。悲剧产生的社会背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解读音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借助音乐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作为“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音乐走进语文课堂是一个大文章,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必然会出现多姿多彩的局面,而音乐的参与必然会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新意。
  六、配乐朗读,调动情绪,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
  音乐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整合。两者表达的情感方面的整合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情感作为切入点,用音乐去进行对学生情感上的熏陶,给学生以美的体验,美的探索和美的成长。两者所体现的人文性方面的整合语文学科是最具有人文性特点的学科。课本中入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很强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肩负着纯净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灵魂、指引学生人生方向的重要任务,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尝试,它沟通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这种尝试的最终目的是唤起学生主动学习、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感受一切先进思想的影响和美好情感的感染。
其他文献
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本文叙述了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五个策略培养学生数感,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感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
摘要:当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语言文字训练尚不落实,思想教育缺乏审美性。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必须体现以语文训练为重点,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必须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一、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思想政治课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识,又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手段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的,而创新教育强调,在知识获得的同时,更以方法为重,并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在物理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人,如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我们初中物理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仅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
摘要:通过对几种评价策略的运用,悦纳每一名学生,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弘扬个性,发展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作为学生学业评价无论在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在学科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上,都要力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