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p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脚步过快,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时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对于中学生来说,过多的沾染上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困难性。因此基于初中语文这门学科中,教师要发挥初中语文的育人作用,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上的教育,保障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011-1
  初中生相比较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认识,但其思维意识还是不够成熟,有时候思想上会进入误区,对于教师来说,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人文性质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发挥初中语文的学科作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对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发展过快,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说是令人担忧。初中生因为自身的年龄限制,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波动较大,思想起伏较大,对于一些事情十分敏感。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只有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的疏导学生的心理,学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完成当前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当前的教育中,已经重视起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如何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是没有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学生来说,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还是有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渗透工作
  1.注重挖掘教材
  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课堂作为教师的主要阵地,那么教材就是教师手中的必要武器。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对于教材来说,是教育部门经过认真选择才确定的教学内容,其中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利用教材中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更好的提高个人素质,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要注重挖掘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行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对于学生来说,一味的灌输,无异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利于现在的教学情况。教师应注重把握课文内容,将课文内容更好的讲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工作,让学生自己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感悟,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文内容时,立足于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让学生理解如何是好好活,好好活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怎样在实际的生活中,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生命的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以看成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
  2.开展拓展阅读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人文素质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不仅仅要把目光放在课堂上,更要放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拓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可以增强一些课外知识,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所得。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社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功能。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课外书籍的书目,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阅读鲁迅其他的书籍,对于学生的思想,起一个管控的作用,可以保障学生的学习所得,让学生阅读到真正的好书籍,加深学生的知识获得体验。
  3.渗透生活化元素
  在實际的生活中,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是和生活有着实际关联的学科。教师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可以渗透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基于生活化的场景下,展开思考,从而更好的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比如在学习《丑小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蝴蝶的蜕变过程,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感悟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下,教师要在初中语文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应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对学生展开教育,保证学生积极乐观的成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莹莹.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10).
  [2]陈谋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3).
  [3]徐伟.中职语文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朱亚慧,江苏教育研究,2019(Z3).
  [4]曹建波.浅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4)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实验小学,陕西 渭南714300)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期,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不成童年。本文将结合教育实践,从听一听、画一画、做一做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想象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92-
摘要:寒来暑往,几十年教书生涯,虽然辛苦、清贫,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可帮这些天真无邪的学生轻松地走过心灵的雨季,让爱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晴空,却让我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  关键词:尊重宽容;感化;润滑剂;关心帮助;鼓励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8-128-1  人们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目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除了教什么以外还需要思考如何教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需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努力通过有效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能力,更好的完成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摘 要:高中历史作为高中生素质教育的科目之一,不仅是高考必考项目,而且也是学生了解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的课程之一。但是,由于高中的历史知识量较大,且较难理解,导致高中生都提不起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历史故事渗入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将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
摘 要:体育学科教学人格化主要借助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业余体育训练、运动竞赛等主要途径,依托技能的学习与身体练习等手段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行为的影响,不过分的要求体能与技能,实现体育教学与体育教育“守衡”。本文主要从体育教学的基本结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着手,论述如何在学校范畴实施人格化的体育学科教学。  关键词:人格化;体育学科教学;体育教育;工具化  中图分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通过任务的解读、执行、总结等阶段来提高英语学习实效。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语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师应以语用能力为抓手,探究小学阅读教学的再构策略,即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师生关系的重塑、文本解析再读、阅读教学策略重构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进一步落实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用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103-2   本文所论及的“语用”,
摘 要:自信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一个人内在生长的核心力量。在时下的教育生态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或者自信缺失。为此,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十分必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试图通过三个维度,找到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关键词:自信心;学生讲堂;课堂评价;教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100
摘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怎样教。近期,导师沈本领先生来校指导了课堂教学。课虽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思考却“涛声依旧”。对自己的教学做一些思考,这是我的习惯。这节课后,自然也不例外。年轻的我,教学生涯还很长。“教,然后知不足!”  关键词:现代教育思想;片段教學;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摘要:教学不仅是教师把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综合全面素质。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不是阶段性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德育培养时可以和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人认为数学跟德育没有关联,只是一些思维抽象的知识。在新课改的教学下,教师把德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中,德育是一种形式,要行之有效。下面就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德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