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大爱育人、为了残疾学子尊严生活、体面工作等健康人格”进行深度剖析,诠释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及大爱育人理念下,创造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美好明天。
  关键词: 就业为导向 健康人格 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大爱育人、为了残疾学子尊严生活、体面工作”,其实质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残疾学生为本,促进残疾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养成”。
  在特殊教育学校,结合工作实际与职责要求,我们应该怎样诠释这个办学宗旨呢?
  一、特教教师要狠抓思想认识,加强大爱育人理念的实施。
  爱是对残疾学生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爱的教育就是教会残疾学生付出爱,爱自然、爱社会、爱别人,并且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在特殊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大爱为魂,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把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广大特教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遵循“为了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特教教师首先要充满爱心,尊重、关爱、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传播知识、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关注每一名残疾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残疾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残疾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塑造残疾学生和谐大爱的心灵。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换代与工作要求。要想给残疾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特教教师都要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教育是心灵的沟通,灵魂的交融,人格的对话。对于残疾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教师个人的范例作用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残疾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特教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高尚情操和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残疾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整个社会的尊重。
  二、加强自身,狠抓招生就业队伍建设,为残疾学生“尊严生活,体面工作”,提供组织基础。
  在一个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是一个学校的基础,一个学校的就业工作做好了,残疾学生没有了后顾之忧,社会随之稳定,所以,通过在招生就业工作过程的“大爱育人”,最终让残疾学子“尊严生活、体面工作”至关重要。要发扬为了残疾学生的就业“说尽千言万语,走进千家万户,踏遍千山万水”的“三千精神”,把残疾学生当做我们的兄弟姐妹,大家集思广益为他们找出路。
  就业工作一定要从教育思想、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的教育改革创新入手,使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
  三、狠抓工作环节,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实践“大爱育人”理念。
  第一,在招生工作中,践行“以就业为导向,以残疾学生为本,促进残疾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养成”理念。
  招生的工作,琐碎而单调,主要是编写招生资料;策划招生活动;拓展招生渠道;完成预定的招生任务。面对学校的招收对象——聋哑人、盲人、肢残人、智残人的时候,要求负责招生的人员必须善于与人交流,表达清晰、吃苦耐劳,勇于挑战,要做到“大爱之育人小爱之行动”。其实,这正是“大爱育人”的集中體现,没有对残疾人工作的一份热爱,没有对残疾人学子的一份耐心,这个工作就不会很好地完成。
  第二,关注残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践行“尊严生活,体面工作”理念。
  温家宝同志曾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到尊严。”秉承这种观念,招生就业办首先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对残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开展先进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使广大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转变了就业观念,树立和增强了就业信心和就业能力。同时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平台,通过这些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根据学科特点,鼓励“先就业后创业”,让毕业生先积累经验,熟悉市场,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就业后再创业已经成为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路径。
  总之,“大爱育人,让残疾学子尊严生活,体面工作”其实质在于以残疾学生为本,其方法之要义在于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贯彻对残疾学生的责任和关爱意识,促进残疾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养成。
  “爱”是和谐的基础,也是实现特殊教育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是特殊教育力量的源泉。“大爱”就是对国家、人和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特教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以大爱胸怀、大爱精神、大爱之心、大爱之德培养、感染、关心、帮助残疾学生。只有这样,残疾学子明天才会更美好。
其他文献
补体激活造是炎症反应性疾病的病理反应之一。如何能够控制补体的激活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促衰变因子(DAF)属膜补体调节蛋白,是一种锚定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可
目的:探索2型老年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fetuin-A水平与骨密度(BMD)、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相关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方法:以103例老年T2DM患者(女性48例,男性55例)为
Rh血型系统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该系统的抗原不相容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HDN)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h血型系统常见的抗原有D,C,c,E,e,分别由位
摘 要: 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众多民办高校普遍采用的一项合作模式,且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特色和灵魂。特别是在我国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的前提下,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广大高校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校企合作对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影响 能力素质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学校、企业合作的共同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让“产品”评价“产品
摘 要: 武陵山片区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着力提高大学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本文从武陵山片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和提高路径两个方面,探讨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风潮。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应该加快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推
摘 要: 实践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尤其是初中学科教学中,初中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有更高要求,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尽管教师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当采用更多元化的课堂情境创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意识,以更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摘 要: 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和毕业校友对母校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情况普遍存在,毕业校友较为明显。以某医学院校为例,学校为国家和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但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淡化。本文通过分析某医学院校校友对母校归属感淡化的原因,提出提升其归属感的方法,更好地促进校友与学校沟通交流、相互支持与长远发展。  关键词: 医学院校 校友 归属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