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安眠亦清欢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sgh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流金铄石,昼行如蹈火,夜卧似赴汤,幸有空调救命,方能成眠。
  古人如何消苦夏?冰块酥山,浮瓜沉李,还有白居易《庐山草堂记》里因地利之便的凉屋:“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只是这等凉屋非有财力、物力与地利之便不可。寻常人只要避入山中,朝嗅草木清芬,夕得一枕幽梦,也能于炎光中觅得清凉悠闲。北宋末年诗人唐庚《醉眠》便写出了我近日心心念念的理想生活。
  大自然煞费心机造山,“致其高崇,成其广大,山居木栖,巢枝穴藏,水潜陆行,各得其所宁焉”(《淮南子》),山接纳万物,也让厌倦了浊世纷扰的人获得安宁。唐庚的这首《醉眠》标题换作“山居”也未尝不可,谢灵运在《山居赋》里谈及此中之乐:“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山居是与熙熙攘攘、汲汲营营背道而驰的生活选择:空山白云,水流花开,幽松修竹,麋鹿清猿,一个闲人放松了僵硬的肩背,弛身高卧,酣醉茅堂,开眼青山,戴叔伦《山居》诗曰:“麋鹿自成群,何人到白云。山中无外事,终日醉醺醺。”这便是比空调沙发西瓜再加葛优瘫更自在的生活状态。唐庚的《醉眠》里也有这种醉卧青山、对花闻鸟、优哉游哉的山居之乐,不过,诗中更有与宇宙一样深远廓大的寂寞。
  空山无人,大静大寂从来不曾因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而改变。山之静,是环境之静,是忘却世事的心灵之静,亦是包容万物的宇宙永恒之静。群山苍老,恒静如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我”慢慢消失了,融化了,融化在这苍茫又寥廓的静寂中。《醉眠》起首一句“山静似太古”,从幽深的空间跨越到邈远的时间,同时又超越了时间,终归于混茫。夏日昼长,心无尘世杂念,时间仿佛停止了,诗人无思无虑,无所用心,没有刻意放下负累的轻松,也没有挣脱羁绊的快意,所有情绪都消失了,只有悠久的青山与青天。天上的云偶尔投下暗影,转瞬阳光又照进深林,除此之外,一切仿佛都凝滞了,日出月沉间的一天,好像一年那么漫长。自宋以后,诸多丹青妙手试图在素绢雪纸上呈现这般“山静日长”,倪云林、沈周、程邃等人在笔墨中求得“绝俗故远,天游故静”(恽南田语)之境,沈周更在题画诗中言道“空山不逢人,心静自太古”,“山静似太古,人情亦澹如”,太古长存的静是超越了人世的“深心中的平和”,是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宇宙般的寂静”。
  对每日奔跑着追赶生活的都市人而言,“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像是永远不能抵达的梦境。而对生活优裕却困于各种烦扰的古代士子而言,这是他们期待而俗人不能领味的生活境界,南宋罗大经说:“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 “山静日长”里的生活韵味和生命感觉,大概唯素心人可领略。
  山居清净,适合对花酌酒,适合窗下安眠。唐庚饮酒,当然不是李白式的痛饮狂歌、举杯邀月,更不可能丝竹欢宴、推杯换盏,他必是像陶渊明那样“引壶觞以自酌”,以安静下酒。山外早已红尽绿暗,山中春归去得晚,犹有余花缀枝。山花不为取悦人而开放,自不会嫣然媚笑,花开花落,不过生命轮回,无不显现自然默默不语又生生不息的大美。花开遍山时醉卧花丛固然快意,不过,对稀稀疏疏的花朵饮酒,花影上身,也有安闲清淡的意趣。渐渐饮至微醺,花香酒香随人沉入黑甜乡里。醉眠沉酣,偶尔有几只好鸟嘤嘤,恍恍惚惚听得不甚分明,很快,酒意困倦像浪一样卷来,那几声鸟啭便远了,远得好似糊糊摸摸的催眠曲。还有什么样的安眠比这更美好的呢?孟浩然的春眠,由鸟声唤醒,一夜风雨,想来也睡得不稳,更有“花落知多少”的些微惆怅。而唐庚的昼眠有不问世事、且在醉乡里睡到天荒地老的安逸,在山的怀抱里,在睡眠的温柔里,人心重回孩子时的混沌与天真。
  一旦醒着,唐庚就无法重返天真,他是一个政局中落水的失意者,不惑之年被贬惠州,灵魂里早生出白发。新旧党争不停息,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政坛“城头变幻大王旗”,总有一些翻云覆雨手搅动得世道人心都不得安宁。唐庚领味了人生无常、世态炎凉、人心腐坏,他厌倦了“世味”,便“息交以绝游”,“掩门”以拒绝与人往来。像陶渊明“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一般,将一切尘嚣挡在门外,才能“虚室生白”(庄子语),心灵空明澄澈,以接纳朴素安然的美好生活——一山青翠,一心清闲,盛夏燥热,一领竹席便可予人清凉,醉卧席上,烦闷顿消,身心安适舒泰,时光也从容。
  杂事不管,是非不问,沉默于山居岁月,独享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的闲适惬意,起卧由己,醉醒皆安。吏事俗务不缠身,好诗好句方能轻叩灵魂,并频频入梦。唐庚平生亦如老杜“为人性僻耽佳句”,他“作诗甚苦”,常常“悲吟累日”,如此梦中佳句联翩而来,定当欣喜,而能将他从醉梦中彻底唤醒的大概也就是心意属之的诗句了。他遽然醒来,提笔追摹梦中频得佳句,可惜却是“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语)。不过,提笔忘言并不会让诗人烦恼,庄子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诗人既已了悟了真意,获得真切的诗意与感动,感受天地大美、生活之乐,又何必在意“言筌”呢?诗人拈笔不落于纸上,对着一窗山色,迎着摇曳花枝,心情舒展,嘴角也泛起笑意。
  此时此地,唐庚是自在的,“醉眠”的真意也应在此吧。前人杜牧、韩偓也都写过《醉眠》,在他们的诗中,能受用此等自在的是秋日寒斋幽人,是雪天江上渔翁,摆脱了名缰利锁,消除去人事烦扰,斩断三千烦恼,就这样在醉眠里逍遥。但细究起来,这样的“醉眠”其实是以苦闷、寂寞为底色的,不得志的杜牧、不逢时的韩偓和被贬斥的唐庚皆是如此,他们的“醉眠”多少都有逃避的意思,而不會像陶渊明那样“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唐庚到底还在官场,他没有彻底归隐的决心,也就没有陶渊明的洒脱与真率。
  但唐庚和他的同乡前辈苏轼一样仰慕陶渊明,大有“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之意。在他们看来,陶渊明任性天真、不屈从权势而保有性灵,并从自然田园中获得生活乐趣,这是生命的智慧。他们借助诗文接近陶渊明的生活与心灵,并渐渐沉淀为一种情怀,苏轼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唐庚在惠州名其斋为“寄傲斋”,都是对陶渊明行止的追蹑。只是苏轼依然有政治热情,还有出乎天性的对俗世生活的热爱——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时,他发明东坡肉与东坡饼便可为明证。而在经历过新旧党争的飓风之后的北宋末期,唐庚疲于倾轧,倦于宦海浮沉,避世之心日甚,仰慕陶渊明的情怀愈浓,他在《寄傲斋记》里言道:“吾官阆中时,尝考论晋、宋人物,至《渊明传》,慨然有感于吾心。时年三十,便有‘归欤’之兴,求田问舍,亲友皆怪之。自是以来,俯仰十年,虽未即去,然田园之乐,未尝一日不系于心,而《归去来辞》,未尝一日不讽于口。”他还说:“惟诗不近渊明虽近亦不敢作,独得其读书饮酒之趣,亦足以了一生矣。”的确,唐庚作诗苦吟锤炼与陶诗朴素平淡自然不同,但其生活上求淡而有味的“清欢”、得真意而“忘言”的随意,与陶渊明相类,他们用不同色调、温度与质感的诗句,为世人营建了一个能够诗意栖居的世界。
  现代人饫甘餍肥却丧失食欲,碌碌营求而丢了睡眠。在这燥热的长夏里,唐庚的《醉眠》给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醉于青山,一枕安眠,正是可企望的人间清欢。
其他文献
一  一想起亚特兰大这个城市,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火热,原因是少年时代看过的电影《乱世佳人》,白瑞德带着郝思嘉驾著马车冲出陷入火海的亚特兰大。  待我真的到了亚特兰大,却冷得够呛。4月底的天气,气温犹如成都的冬天,而且冻雨绵绵。  我对于亚特兰大这个城市的感觉,全部来自于阅读,而且几乎全部来自于《飘》。  有人时不时惋叹,如果玛格丽特·米切尔不是49岁那年遭遇车祸去世,那么,她可能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作
期刊
巴里·洛佩兹 (Barry Lopez 1945—)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自然散文作家,其《北极梦》1986年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非虚构作品奖。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著有6部散文作品。除《北极梦》之外,他的另一部散文《狼与人的故事》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提名奖和美国自然散文的最高奖项“约翰·巴勒斯奖章”。其他4部散文作品是:《穿越开阔地》《重新发现北美》《生活往事》《辩解文》。他还著有10部虚构作品,
期刊
我的老家在陕西渭北高原上的白水县,旧址在一个叫北坡的半山上。我只回去过一次。记忆中,老家山高、路险、沟深。一条暗然的土路弯弯曲曲,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小车开进那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就像蜗牛在爬行,车轮贴着窄路的边沿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若是一个不小心,轮子的一半悬在空中,或者辗得路边的虚土陷下去,车一闪,像要翻了一样,吓得人心惊肉跳。路两旁的柴草很多,发疯般地向路上倾斜,挤得路面更窄。尤其是一种叫
期刊
“淡得像水”  汪曾祺在《沈从文和他的〈边城〉》中说,一个小说家对沈从文的小说很偏爱,始终在思索一个问题:何为艺术生命?这引发汪曾祺的思索,刚开始不得要领,“最后还是从沈先生的小说里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长河》里的夭夭所说的:‘好看的应该长远存在。’”  汪曾祺是个什么风格?  “羊毛出在羊身上。”  读他的《昙花·鹤和鬼火》,中学生李小龙在早晨看到一只鹤,“秋天了,庄稼都收割了,扁豆和芝麻都拔了秧
期刊
我至今仍在回望着那片故土,一遍又一遍。零落的草木将所有未做完的梦带入土壤,激起一阵阵泥土的芬芳,拂过心头,吹入梦里,似是在提醒我,永远不要忘记她,我永远的故乡。  外婆家的老房子终于要拆了,用以腾出土地进行更伟大的建设。我是一定要回去看看的,冥冥中,似乎有什么在等着我。  外婆站在门口迎接我,目光有些落寞。我跟外婆打过招呼后,径直走向后院,走向那扇早已斑驳的、锈蚀的铁门。苍老与落寞深深地刻入每一道
期刊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②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③。  注释:  ①此诗作于唐庚被贬惠州之后。  ②簟(diàn),竹凉席;便(pián),适宜、舒适。苏轼《和子由寒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已便。”  ③筌(quán),竹制的捕鱼工具。“忘筌”为“得鱼忘筌”,语出《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鱼而忘筌。”意为捕捉到鱼便忘记了捕鱼的工具
期刊
古里古怪的哈那提  壁爐修理好之后,柴火就必不可少了,入冬前必须准备好足够整个冬季烧的量。  卖柴火给村里人的是被大伙儿称为“娜娜”的柴火厂老板。他真实名字叫哈那提,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不知什么原因,大家把他名字里的“那”拿出来,称呼他“娜娜”。据说娜娜大叔是靠着收购山上随着山洪冲下来的废弃木头开起的柴火厂。  小货车按照约定的时间拉上我,一起前往柴火厂。一听说是去娜娜柴火厂,司机师傅摇摇头,对
期刊
清代画家恽南田说:“云林画天真澹简,一木一石自有千沟万壑之趣,今人遂以一木一石求云,几失云林矣。”  倪云林画笔墨不多却落落有奇气,这正是因为他寻到了自己的道路,用一木一石展现大千世界,自然情深意永,终成一代大师。  可见,只有寻找自己的道路,方能成就人生。  王维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受到人们的喜爱,说的是内在心灵境界的提升。谁人没有困窘处、为难处?但只要敞开惊讶扉,就可以超越
期刊
一  你从《诗经》里走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将新娘映襯得鲜亮美丽,楚楚动人。  你在唐宋时盛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盎然的生机,浓郁的春意,怎不令人迷恋!  你在明清时流连,“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春光易逝的感慨,功业难就的无奈,随你的飘落而至。  你在当代伟人诗作中焕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面对困境
期刊
这是一座名城,尤其是在三国叙事中。  三国时期,曹魏与东吴长期对峙,合肥是要枢。后来的魏明帝曹叡,曾经这样描述:“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曹叡是魏文帝曹丕的长子,魏武帝曹操的孙子。  那时的淝水,还十分的浩大,夏季施水暴涨,合于淝水,而后浩浩荡荡,汇入八百里巢湖。魏吴两军,曾长时期地对峙于逍遥津渡,直到暮色四合,城厢亮起万家灯火。  就有很多关于曹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