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一座古城的变与不变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山耸立,碧水中流”,这是田汉先生在话剧《文成公主》中形容拉萨风光景致的一句贴切描述。在拉萨,有三座山崖,偏东的是颜色暗红的玛波日红山;靠南临近拉萨河的是颜色黝黑的加波日铁山,稍西的是形如磨盘的巴玛日磨盘山。藏传佛教的信徒们认为,这三座山分别是观音、金刚手、文殊三位“雪域怙主”的道场和依附之地。松赞干布来到“吉雪卧塘”之后,看中了这处宽阔平坦,土地丰饶的坝子,率领臣民们在红山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宫堡作为吐蕃王宫,这是圣城拉萨的第一座大型王室建筑物,也是现在所看到的布达拉宫的前身。
  布达拉宫一直是拉萨的标志性建筑,却并非拉萨的中心——至少在过去是这样。1936年到过拉萨的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在他的《圣城拉萨》一书里写道:“拉萨城本身很小,真令人感到惊异,建筑物前的小广场周长只有2英里……大昭寺是全藏朝圣的最圣洁之地”,在这座聚集着僧侣、信徒、贵族、乞丐的小城里,“当一缕阳光在布达拉宫金色屋顶上闪烁时,你会激动不已。”严格意义上的古城拉萨,是指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周边地方,其显著的标识便是要经过琉璃桥(又名“宇妥桥”,藏语称“宇妥桑巴”,即“绿松石屋顶桥”),关于这座桥,有说始建于唐代,有说始建于清代,但其是过去连接拉萨古城内外的要道,却是不争的事实。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雪域圣城拉萨,发生了巨变。新的拉萨城面积已有当年英国人看到的几十倍大。布达拉宫周边,已经遍布鳞次栉比的高楼、星罗棋布的园林,从布达拉宫西侧的扎果果林白塔往西,建筑物更显得年轻与现代化。但50年前,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怀着一腔热血奔赴西藏工作的老人们则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布达拉宫周边还一片沼泽地与荒滩,到大昭寺要步行许久”,“靠近大昭寺的300米地段污水横流,要绕道跨过了古色古香的琉璃桥,才看得见八廓街,才能领略到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对于任何一座城市而言,能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拉萨,如今已是发生了历史巨变。拉萨,却也还是原来的拉萨,一座历史文化古城,那个从1300多年以前延续至今的圣地。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白亮的日光仍在追逐着这座桑烟和颂经声永不凋零的古老城市。在浓云和光缝中,虔诚的藏人和信徒络绎不绝地从藏区各地远道而来,他们绕着大昭寺一如既往地沿着顺时针转动着,如其说这是巨大的精神力量的旋涡,还不如说是历史延续和留存下来的藏人的血脉在生生不息,是生死轮回的不停演绎和生命长歌的不歇续曲。
  因为拉萨古城的存在,人们何其幸运,得以至今仍可以领略这一具有东方特色的奇幻瑰丽的城市。正如我们在大专题开篇语中所说的那样:它葆有完整的精神结构,依然具有人类意志、情感与想象力而构现出的完美形态。你可以说它体现着佛教宇宙观的诗意结构,是大地上的曼陀罗,也可以说它是藏文化智慧与传统的结晶。
  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特别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龙虎林 秋刀客 丁小三 王 郢 林千蔚 白央  50年以来这里都是西藏农村的窗口。如今,作为曾经的西藏城郊型农村代表,历经巨变的东嘎村一期待着再一次的述说与聆听。      一个村庄的山河记忆  龙虎林    在东嘎这个由农村巨变为城郊的村庄里,山河的记忆承载的是几代农民不变的土地情怀。寻找并重现家园背后的故事或是历史,在普琼和格列这新老两代村支书看来,实际上是塑造一
香巴拉国和“时轮教法”    从《时轮经》、《俱舍论》到香巴拉导引的出现  贡觉嘉措,8岁启蒙,少年时代进入直贡提寺拜巴琼活佛,格龙丹增尼玛听法,获得格西学位,现为噶举派学者,作家。他的解说是:“香巴拉的出处是从大藏经《时轮经》中来的,它里面记载世界的中心和四方,说南方有什么西方有什么东方有什么,那北方有什么呢?就是有羌(羌,藏语音译,意为北部、北方)香巴拉,说那是一个雪山环绕、湖泊密布,仙境一样
【摘 要】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在小学高段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若从小学英语单元整组的角度,基于单元目标、板块、内容,整体、多元、统筹地设计作业,将有助于提高作业设置的系统性、板块性、关联性和迁移性,由此在帮助学生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度。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段;作业;单元整组  “课后作业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对知识、能力的巩固和提升,也是对
我们来到水文站的那个早晨,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沱沱河边凿冰捕鱼。宽旷的河床中问,赭红色的河水暗流涌动 近岸处却冻得严实,三五个人镐锹飞舞,溅出的冰花在阳光下晶莹透亮。凿洞,上饵、下网,一切轻车熟路,不出意外,总会有几条倒霉的黄鱼落网。为首的老王向我们比画着鱼的大小,使我们诧异——这里是长江的源头,如此大的黄鱼游自何处,  没有人给出答案,这是十月末的一天,对这群留守水文站的人们而言,也是2009年的
变身新型农民西藏玛卡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锋。  西藏高原有个号称“东方小瑞士”地方,那就是位于贡布拉则(贡布神山)脚下,色季拉山以北,林芝县下辖的鲁朗峡谷。平均海拔3400米的鲁朗,藏语直译过来叫龙王谷,也被译作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终年苍松翠柏、林木葱茏,峡谷的中央是潺潺的鲁朗河,贯穿峡谷由南向东一直汇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大拐弯。河的周边是平缓广袤的牧场和湿地。鲁朗贡布特色建筑风格的石木贡布
米林,藏语发音“曼隆”,现在多被翻译为“药洲”,言外之意,米林是一片药材资源异常丰富的区域。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还是翻译为“医药学院”更为合适,因为米林县南伊洛巴民族自治乡内的扎贡沟,正是宇妥宁玛·云丹贡布,当年在西藏历史上创办第一所藏医学校的地方。在这里,传统民间传承与现代大学的藏医学教育交相辉映,形成了当代藏医学丰富的传承体系。  贡布曼隆宇妥藏医学校  第一次前往米林,陪同我们前往的多吉
简介 由西藏著名作家杨年华策划、编剧,韩越、赵宁宇导演,著名演员多布杰担任主演的电影《雪域丹青》由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西藏昌都地区中共八宿县委县政府联合拍摄,是一部反映藏汉民族团结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喇嘛抚养汉族孤儿,并把他培养成大画家的故事,把宗教题材巧妙生活化,展示了昌都地区茶马古道上八宿县独特的风土人情及该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返璞归真。  推荐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
今年初,西藏召开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从2003年西藏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那曲冬虫夏草通过实施保护后,截至目前,西藏共有28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推动西藏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特色品牌、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支持西藏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工作方案(2016-2020)》中指出,“十三五”期间,西藏将向国家组织
由西藏文联、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康巴人——阿旺扎巴西藏当代绘画艺术展”于10月18日至11月10日在北京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开展。  油家阿旺扎巴,1964年生于西藏昌都,18岁进入西藏大学音体美系系统接受美术教育。1985年毕业后在西藏昌都地区从事美术教学及创作,1988年油画《无题》获得西藏当代美术展一等奖,陆续又有《三月风》(现藏于多伦多美术馆)《圆月亮·红经幡》《金瓶掣签》(合作
春节对于熟络的汉族同胞而言,也许是最值得狂欢的节日,贴春联、放烟花,让人倍感家人团聚的难得,然而在西藏林芝,工布群众当然也有独属于他们的“春节”——工布新年。  工布新年是整个西藏乃至整个中国最早的新年,至于为何工布新年会过得如此早,这要追溯到工布地区尚属于工布王统治的那段时期。正值秋末冬初,当时的工布地区受到了北方霍尔的攻击,这时工布王阿吉杰布果断决定,急召工布男子出征迎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