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画的基本技能,还要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那么,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必须四措并举,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第一,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创造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兴趣、动机和理想发展的主要阶段,而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俄国的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工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应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教师应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就在心里扎下敢于创新、敢于求异的根。在教学时,教师可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有效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和实用价值,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和空间,快速、大量地获取美术教学资源,让师生享受美,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多媒体在点、线、面、色的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像放大、缩小、回放和定放,再配以音乐,可将学生的思维主动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由于多媒体技术并不能包含美术教学的全部,应避免大半堂课或整堂课的播放,否则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教师要积极引导,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的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为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術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眼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哪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欣赏那些栩栩如生的卵石,蜻蜓的神情和动态,或者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夸张的金鱼时,更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教学中必须注重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体验较好的学习方法。以素描和色彩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是训练学生对客观事物在形体和色彩属性上的正确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严格训练,而且要让他们体验、感悟、参与总结出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如上“立体构成的形态”一课时,教学生用纸做“面立体”,我首先将课前折好的百合花、桃子、狐狸等作品发给学生,让他们拆开,再用自己的纸尝试着重新折。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研究、高度投入,有的同学说:“我终于研究出来了!”大家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只有通过自己探索、研究、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记忆才是最深刻的。
第四,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作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地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出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除此之外,当今的初中美术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好素质教育。
第一,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创造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兴趣、动机和理想发展的主要阶段,而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俄国的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工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应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教师应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就在心里扎下敢于创新、敢于求异的根。在教学时,教师可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有效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和实用价值,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和空间,快速、大量地获取美术教学资源,让师生享受美,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多媒体在点、线、面、色的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像放大、缩小、回放和定放,再配以音乐,可将学生的思维主动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由于多媒体技术并不能包含美术教学的全部,应避免大半堂课或整堂课的播放,否则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教师要积极引导,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的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为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術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眼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哪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欣赏那些栩栩如生的卵石,蜻蜓的神情和动态,或者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夸张的金鱼时,更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教学中必须注重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体验较好的学习方法。以素描和色彩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是训练学生对客观事物在形体和色彩属性上的正确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严格训练,而且要让他们体验、感悟、参与总结出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如上“立体构成的形态”一课时,教学生用纸做“面立体”,我首先将课前折好的百合花、桃子、狐狸等作品发给学生,让他们拆开,再用自己的纸尝试着重新折。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研究、高度投入,有的同学说:“我终于研究出来了!”大家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只有通过自己探索、研究、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记忆才是最深刻的。
第四,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作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地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出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除此之外,当今的初中美术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