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我国公民所具备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初中数学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素质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 数学课堂 有效性 影响因素 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以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接受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的主体,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三者属于相互制约的因素,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失衡现象都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寻找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看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同时也关系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数学学习成就较好的学生都对数学抱有较强的兴趣,而学习稍差的学生所具有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则相对较弱。在数学课堂中缺乏学习兴趣以及热情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数学基础较差,数学知识具有断层,在课堂中听不懂教师所讲,自然也就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二是学生本身具有较好的成绩或者较高的智力,但是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收到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导致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缺乏学习数学的意志
具备学习数学的坚强意志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从初中生的特点来看,由于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自身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容易具有雄心壮志或者为自己树立较高的目标,但是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尚小,并且缺乏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所以在想学习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或者内部心理因素的干扰导致出现情绪的波动,而与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初中教学内容显然具有更大的难度,在于小学只是进行衔接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差而容易受到挫折,或者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由于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自身意志不够坚定也容易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
虽然我国对初中阶段教育的课程标准、学时以及教材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改革,但是考试制度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所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以“应试教育”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仍旧是普遍存在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以及升学率而教学,导致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同时在教学过程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视而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包讲,导致了学生数学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自身专业素质问题
具体表现在:①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效率低下,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味照本宣科、满堂灌,导致学生被动学习。②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低,不能利用科学的教育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③对教材吃不透,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驾御教材的能力低,致使学生学习不彻底。④备课时不花气力钻研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能有效的挖掘教材的教学功能。⑤不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课盲目性大,所教知识不能很好落实。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利用教学方法的改变来实现,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多媒体的利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针对因为学习基础差而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教师要尽量让他们少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而应该通过基础数学问题的解决来提高他们的基础数学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对这类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保证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听懂、学会,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补习以填补学生的知识断层,总之要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数学基础来帮助同学找回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而针对一些与教师关系较差而导致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了解学习目的的基础上了解教师,同时教师要通过自身教学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建设良好的形象,从而个人通过人格魅力让学生接受自己并喜欢自己,并将这种接受和喜欢转移到对数学科目的学习中。
(二)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需要从改变教师教学观以及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在改变教师教学观方面,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教学观直接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方向、深度和效果。所以教师要实现教学思想上的根本转变:从重教师权威转为重师生平等;从重单向的知识传授为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从重满堂灌转为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重死记硬背转为重理解性掌握;从重讲清讲透转为重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体的参与;从注重思维的單一性转为重思维的发散性;从注重单一的结论转为重求异思维的发展;从注重一般能力的培养转为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注重结果转为重过程; 从注重分数转为重综合能力的发展等;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实现自身教研能力的提高:(1)潜心研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理论水平。(2)学习学科刊物。刊物上的文章专题性很强,反映了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实际更接近,有更具体的指导意义。(3)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如多进行习题分析和研究及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清香.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性[J].甘肃教育,2007,5(A)
[2]张进新.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策略[J].科学教育研究,2007(10)
[3]李荣平.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关键词 初中 数学课堂 有效性 影响因素 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以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接受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的主体,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三者属于相互制约的因素,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失衡现象都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寻找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看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同时也关系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数学学习成就较好的学生都对数学抱有较强的兴趣,而学习稍差的学生所具有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则相对较弱。在数学课堂中缺乏学习兴趣以及热情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数学基础较差,数学知识具有断层,在课堂中听不懂教师所讲,自然也就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二是学生本身具有较好的成绩或者较高的智力,但是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收到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导致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缺乏学习数学的意志
具备学习数学的坚强意志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从初中生的特点来看,由于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自身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容易具有雄心壮志或者为自己树立较高的目标,但是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尚小,并且缺乏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所以在想学习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或者内部心理因素的干扰导致出现情绪的波动,而与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初中教学内容显然具有更大的难度,在于小学只是进行衔接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差而容易受到挫折,或者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由于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自身意志不够坚定也容易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
虽然我国对初中阶段教育的课程标准、学时以及教材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改革,但是考试制度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所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以“应试教育”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仍旧是普遍存在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以及升学率而教学,导致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同时在教学过程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视而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包讲,导致了学生数学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自身专业素质问题
具体表现在:①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效率低下,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味照本宣科、满堂灌,导致学生被动学习。②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低,不能利用科学的教育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③对教材吃不透,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驾御教材的能力低,致使学生学习不彻底。④备课时不花气力钻研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能有效的挖掘教材的教学功能。⑤不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课盲目性大,所教知识不能很好落实。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利用教学方法的改变来实现,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多媒体的利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针对因为学习基础差而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教师要尽量让他们少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而应该通过基础数学问题的解决来提高他们的基础数学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对这类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保证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听懂、学会,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补习以填补学生的知识断层,总之要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数学基础来帮助同学找回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而针对一些与教师关系较差而导致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了解学习目的的基础上了解教师,同时教师要通过自身教学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建设良好的形象,从而个人通过人格魅力让学生接受自己并喜欢自己,并将这种接受和喜欢转移到对数学科目的学习中。
(二)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需要从改变教师教学观以及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在改变教师教学观方面,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教学观直接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方向、深度和效果。所以教师要实现教学思想上的根本转变:从重教师权威转为重师生平等;从重单向的知识传授为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从重满堂灌转为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重死记硬背转为重理解性掌握;从重讲清讲透转为重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体的参与;从注重思维的單一性转为重思维的发散性;从注重单一的结论转为重求异思维的发展;从注重一般能力的培养转为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注重结果转为重过程; 从注重分数转为重综合能力的发展等;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实现自身教研能力的提高:(1)潜心研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理论水平。(2)学习学科刊物。刊物上的文章专题性很强,反映了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实际更接近,有更具体的指导意义。(3)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如多进行习题分析和研究及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清香.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性[J].甘肃教育,2007,5(A)
[2]张进新.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策略[J].科学教育研究,2007(10)
[3]李荣平.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